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下腹 > 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

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簡介

相關問答

  腎小管性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由於遠端腎小管上皮細胞排泌氫離子和(或)近端腎小管上皮對HCO3-的重吸收障礙,引起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鉀、鈉、鈣等電解質紊亂為主要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其臨床表現以陰離子間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腎鈣化、腎結石為特征。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多為先天遺傳性基因缺陷所致,繼發性則可繼發於多種腎髒疾病、膠原性疾病及藥物性腎損害。RTA又稱Lightwood綜合征、AlbrightⅢ型綜合征、Butier綜合征、先天性高氯性酸中毒、腎髒鈣質沉著症、嬰兒鈣質沉著症、Lightwood-Butier-Albright綜合征等。

 

【詳情】

01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1、原發性: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亦有報告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先天性遠腎單位缺陷。多在嬰兒期發病,散發性者可於任何時期發病。

  2、繼發性: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繼發於先天性遺傳病如鐮狀細胞貧血、馬凡氏綜合症(Marfansyndrome)及愛唐綜合(EhlersDanlossynohome);繼發於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係統性紅斑狼瘡,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慢性活動性肝炎等;各種原因造成的鈣磷代謝異常,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還可因藥物如維生素D中毒,毒物中毒,此外,腎盂腎炎,梗阻性腎疾患也可導致DRTA。

  二、發病機製

  根據腎小管受損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基礎分為4型:Ⅰ型為遠端腎小管酸中毒(distalrenaltubularacidosis,DRTA)又稱經典型腎小管酸中毒。Ⅱ型為近端腎小管酸中毒(proximalrenaltubularacidosis,PRTA)。Ⅲ型為Ⅰ型和Ⅱ型的混合,又稱混合型。Ⅳ型腎小管酸中毒是由於先天性或獲得性醛固酮分泌不足或腎小管對醛固酮反應不敏感所引起的代謝性中毒和高鉀血症。每型探尋其病因又可分為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管酸中毒。

02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本病征可單獨存在亦可合並於其他多發性腎小管功能障礙。其導致的並發症也是較多、較重的,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可並發脫水,生長緩慢,低鈉血症,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頑固性佝僂病,腎鈣化、腎結石、腎絞痛、多尿、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伴有腎小管及間質疾病等。

03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有哪些典型症狀

  1、原發性近端RTA(Ⅱ型):近端腎小管對碳酸氫鹽再吸收缺陷,多見於男孩,生長緩慢,酸中毒症狀,低鈉血症症狀,患兒食欲不振,常有惡心,嘔吐,乏力,便秘,脫水等症狀,碳酸氫鹽的腎閾值約為18~20mmol/L以下,氯化銨負荷試驗時,可排出pH

  2、原發性遠端RTA(Ⅰ型):遠端腎小管分泌H+功能障礙,致使尿液不能酸化,而呈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女孩多見(約70%),生長發育落後,頑固性佝僂病,可表現骨痛及鴨步態,腎鈣化,腎結石,腎絞痛,煩渴,多尿,脫水,低鉀血症,高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伴堿性尿或弱酸性尿,氯化銨負荷試驗,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為與近端RTA重要不同之點。

  3、混合型(Ⅲ型):兼有Ⅰ型及Ⅱ型的特征,見於嬰兒,症狀出現早,可在生後1個月即出現症狀,多尿明顯。

  4、Ⅳ型:其特點為持續性高血鉀及腎源性高氯血性酸中毒,多有某種程度的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伴有腎小管及間質疾病,腎素分泌減少,醛固酮分泌缺陷,腎酸化功能失調同Ⅱ型,尿碳酸氫鹽排泄常為2%~3%,且無其他近端腎小管功能異常,小兒患者可隨年齡增長而酸中毒減輕。

04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措施參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預防方法預防應從孕前貫穿至產前:

  1、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用大小取決於檢查項目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生殖係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症)、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谘詢工作

  2、孕婦盡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在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係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的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染色體檢查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要明確是否要終止妊娠;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出生後是否存在後遺症,是否可治療,預後如何等等采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05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生化檢查:五低兩高特征,即低血磷,低血鉀,低二氧化碳結合力,低血清pH值,低血鈣(或正常),高血氯,高血清堿性磷酸酶。

  2、測定血鉀:若為高血鉀症可診斷Ⅳ型RTA,若血鉀低或正常應測定尿pH並進一步作碳酸氫鈉試驗,中性磷酸鹽試驗及硫酸鈉試驗加以鑒別。

  3、測定尿銨:目的在於排除近端腎小管酸中毒和非腎性高氯性酸中毒,如尿銨

  4、X線檢查:骨骼X線攝片顯示活動性佝僂病,骨質疏鬆,骨齡延遲,或伴有伴病理性骨折,股骨頭無菌壞死,泌尿係結石及腎鈣化。

  5、B超檢查:腎髒B超可存在雙腎皮質彌漫性損傷,腎發育不良,雙腎積水,雙腎輸尿管擴張或雙腎鈣鹽沉著。

  6、超聲檢查:I型患兒的腎髓質回聲顯著增高,高回聲錐體圍繞腎竇呈放射狀排列,與皮質分界清晰,內部呈光亮的細點狀回聲,後方無聲影或淡聲影,皮質區和集合係統回聲正常,彩色多普勒顯示:早期腎血管樹仍可較規則地顯示至腎小葉間動靜脈,隨著病程的延長,腎髓質內沉積物的聚集,逐漸形成了對血管的壓迫,主要受累的是段動脈和葉間動脈,弓形動脈以下血流減少重者皮質區血供呈星點狀,II型患腎無一例出現腎鈣積。

06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病人的飲食宜忌

  1、適宜飲食:牛奶、雞蛋、瘦肉、麥澱粉麵條、麥片、餅幹或其他麥澱粉點心、果汁、茶、青菜水、水果、蔬菜等。少尿期可用葡萄糖、蔗糖、鮮檸檬汁等;多尿期可用各種飲料如果汁、青菜水等。

  2、按病情限量進食蛋類、乳類,限水;忌用油脂類及高蛋白食品。按病情限量進食牛奶、雞蛋或瘦肉等,忌用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辣椒等。

07西醫治療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1、堿性藥物

  由於遠端腎小管排H+減少在體內瀦留,引起代謝性酸中毒,而近端腎小管酸中毒時,HCO3-重吸收功能障礙,患兒碳酸氫鹽的腎閾降低至17~20mmol/L以下(正常為25~26mmol/L,小嬰兒為22mmol/L),即使血漿HCO3-正常時,由於腎閾降低,濾液中的HCO3-大量從尿中排出,引起酸中毒。堿性藥物的應用在於糾正酸中毒,早期使用能使臨床症狀得以改善或完全消失。常用製劑有2種:

  (1)碳酸氫鈉和枸櫞酸鹽混合液。碳酸氫鈉可直接發揮作用,急性或慢性酸中毒時均可采用。Ⅰ型患兒碳酸氫鹽丟失甚少,隻需中和體內酸性產物,一般給予1~5mmol/(kg·d);Ⅱ型腎小管酸中毒用堿性藥物治療除要中和體內瀦留的酸性產物外,還須補償尿中丟失的碳酸氫鹽,故需較大劑量,開始可用5~10mmol/(kg·d),靜脈注射或口服,治療過程中需根據血碳酸氫鹽或二氧化碳結合力及24h尿鈣排出量調整劑量,其中尿鈣排泄量是指導治療較敏感的指標,應調整劑量使24h尿鈣排泄量在2mg/kg以下。炭酸氫鈉劑量過大,可產生腹脹,噯氣等副作用。

  (2)枸櫞酸鹽混合液:有2種製劑,一種為枸櫞酸鈉,枸櫞酸鉀各100g,加水至1000ml,每毫升含堿基2mmol。另一種為枸櫞酸鈉100g。枸櫞酸140g加水至1000ml,每毫升含鈉1mmol。劑量為1mmol/(kg·d),分4~5次口服。

  2、鉀鹽

  補充腎小管酸中毒除高氯性酸中毒外,由於遠端腎小管腎單位H+排泌障礙,H+-Na+交換減少,競爭性的K+-Na+交換增加,致使排鉀過多,造成低鉀血症;近端腎小管由於NaHCO3的大量丟失,血漿容量減少,引起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結果是NaCl重吸收增加,代替丟失的NaHCO3而產生高氯血症酸中毒;吸鈉排鉀引起明顯的低鉀血症,因此鉀的補充十分重要,當有明顯低鉀血症時,應先補鉀鹽再糾正酸中毒,以免誘發低力爭上遊危相。常含有鉀鹽的枸櫞酸鹽合劑,開始劑量2~4mmol/(kg·d),分3~4次口服,患有近端腎小酸中毒者最大劑量為4~10mmol/(kg·d)方能維持正常血鉀濃度。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及血鉀濃度調整用量。因氯化鉀含有氯離子應慎用。

  3、鈣製劑

  應用慢性酸中毒可導致尿鈣排出增加,妨礙25(OH)D轉變為1.25(OH)2D,此外,有些病人胃酸缺乏,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使血鈣偏低。低血鈣可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磷廓清,血中磷酸鹽與鈣離子降低則使骨質不能礦化,形成枸僂病;在糾正酸中毒過程中也可出現低鈣血症,甚至驚厥。均需要補充鈣劑。嚴重低鈣血症可靜脈滴入10%葡萄糖酸鈣,每次0.5~1.0mg/kg或5~10mg/次加倍稀釋後緩慢輸注。同時進行心髒監護,心率低於60次/分時則停止注射,以防發生心跳驟停。必要時可間隔6~8h重複使用。一般低鈣可口服鈣劑,按15mg/kg鈣離子補充。

  4、維生素D治療

  慢性酸中毒可影響維生素D及鈣代謝,特別在無端腎小管酸中毒並有明顯佝僂病時需補充維生素D。它可促進胃腸粘膜和腎小管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濃度,有利於骨的礦化。可選用以下維生素D製劑:

  (1)普通維生素D2或D3,劑量可自5000~10000U開始,漸加量,個別可高達10萬U/d。

  (2)25(OH)D,50μg/d,或雙氫速變固醇0.1~0.2mg/d。

  (3)1.25(OH)2D,劑量為0.5~1.0μg/d,可收到良好療效,治療過程中必須密切監測血鈣,開始每周查1次,以後可每月1次。當血鈣恢複正常,佝僂病症狀減輕時,應減量,以防發生高鈣血症及維生素D中毒。

  5、利尿劑

  對Ⅰ,Ⅲ型病例可減少腎髒鈣鹽沉積;對重症Ⅱ型病例需大量使用碳酸氫鹽時,不僅可以提高碳酸氫鹽的腎閾,減少尿中丟失,還可以減少堿性藥物的用量;對Ⅳ型腎小管酸中毒同時使用利尿劑有助於糾正酸中毒和降低血鉀濃度。

  6、Ⅳ型腎小管酸中毒的治療

  除按原則糾正酸中毒外,由於其病理改變缺乏醛固酮或遠端腎小管及集合管對醛固酮反應低下,腎小管對NaHCO3的重吸收減少,NaHCO3排出增多,尿排酸、排鉀、排銨減少,致使H+及K+在體內瀦留,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和高鉀血症。故Ⅳ型患兒禁忌補鉀。Ⅳ型腎小管酸中毒常見於Addison病,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又稱腎上腺生殖器綜合征)及腎發育不良等,須補充糖皮質激素或鹽皮質激素,目前常用的糖皮質激素為氫化可的鬆,劑量10~20mg/m2,鹽皮質激素多應用氟氫可的鬆,劑量0.15mg/m2。如腎小管酸中毒並有腎濃縮功能受損,必須供給充分的水分,每日大約2~5l/m2。

  二、預後

  RTA預後與其類型、是否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有關。一般認為近端RTA預後較好,部分因腎發育不全的RTA嬰兒,在2歲以後逐漸自愈。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可改善佝僂病等骨畸形,防止高鈣尿症引起的脊髓質鈣化、腎結石。生長發育亦可改善,甚至趕上同齡兒。難治的腎結石病例可以作甲狀旁腺次全切除術。對於已出現腎鈣化及腎功能不全者,則預後較差。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