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的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子宮腺肌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子宮內膜基底膜下缺乏粘膜下層,且子宮腺肌病常合並有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增生過長。
子宮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識是因為子宮缺乏粘膜下層,因此子宮內膜的基底層細胞增生、侵襲到子宮肌層,並伴以周圍的肌層細胞代償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變。而引起內膜基底層細胞增生侵襲的因素現有四種理論:
1.與遺傳有關;
2.子宮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均會增加子宮腺肌病的發生;
3.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
4.病毒感染;
5.生殖道梗阻,使月經時宮腔壓力增大,導致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的肌層。
1.紅色變性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多見於妊娠期或產後,亦可發生於絕經期婦女。肉眼見肌瘤剖麵呈暗紅色,無光澤,質軟如變質的牛肉。多發生於妊娠中期,以漿膜下肌瘤為常見。患者出現嚴重的腹痛,伴發熱,一般在38℃左右,白細胞增高。檢查腫瘤局部有明顯的壓痛。一般經對症治療,症狀逐漸好轉,1周左右即可恢複,不需要手術,但有時因缺血與壞死的症狀加重,對症治療無效或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時,最後需行剖腹探查,作子宮肌瘤切除術。一般妊娠期不主張作肌瘤切除術,因為增加流產的風險同時手術也極易發生出血。若發生在非孕婦女則其臨床過程較緩和,通常不那麼急劇,症狀持續1~2天或持續加重,有指征行剖腹探查時,根據情況決定作肌瘤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2.感染子宮肌瘤感染多發生於子宮黏膜下肌瘤或宮頸黏膜下肌瘤脫出於陰道內,由於陰道內的致病菌感染所致。一旦感染則有大量陰道溢液流出,混有血性或膿性,有臭味。檢查見肌瘤表麵水腫,覆有白膜或壞死組織,呈灰黑色,甚至有腐爛組織脫落。腫瘤觸之軟,宮頸軟,穹隆軟。子宮如無其他腫瘤則為正常大小,可活動,兩側宮旁組織軟,無壓痛。黏膜下肌瘤感染一般引流通暢,很少發生盆腔炎,以至引起臨床出現發熱、腹痛等全身症狀。漿膜下肌瘤因紅色變性或扭轉血運不良或肌間肌瘤囊性變等原因造成腫瘤中心部壞死,發生繼發感染時,患者表現為急性腹痛、發熱,婦科檢查肌瘤有壓痛。處理上積極控製感染,采取手術治療。
3.扭轉子宮肌瘤扭轉主要發生於漿膜下肌瘤。一般肌瘤多蒂短而較粗,雖可發生扭轉,但其發病遠不如卵巢囊腫蒂扭轉那麼常見。偶見巨大的漿膜下子宮肌瘤可並發子宮扭轉。肌瘤蒂扭轉後患者發生突然下腹痛,擰痛。若扭轉後腫瘤嵌頓於盆腔內,可有下腹憋墜感,檢查下腹部可觸及腫物,有壓痛而其壓痛最明顯是在近子宮側的蒂根部。陰道檢查子宮正常或增大。子宮表麵可觸及腫物有壓痛,有時肌瘤偏於子宮的一側與卵巢腫瘤蒂扭轉難以鑒別。B超檢查可協助分辨腫瘤的來源。一般無發熱,如日久有繼發感染可有發熱。一經診斷需手術治療。
1,月經失調(40-50%):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月經前後點滴出血。這是因為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麵積增加以及子宮肌壁間病灶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引發。嚴重的患者可以導致貧血。
2,痛經(25%):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出現,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這是因為月經時子宮肌層內的異位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影響下充血、腫脹以及出血,同時還增加了子宮肌層血管的血量,使堅厚的子宮肌層擴張,引起嚴重的痛經。
3,大約有35%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4.月經改變。凡30歲以上的經產婦,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40%~50%)以及逐年加劇的進行性痛經(25%)。痛經常在月經來潮的前一周就開始,至月經結束。
5.不孕。子宮腺肌病有40%的幾率引起不孕。
1.女性在例假期間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過辣、過冷的食物會引起子宮收縮,宮腔壓力增大,子宮內膜可能會被擠壓進子宮內壁
2.除非迫不得已女性在例假期間也不要做婦科檢查婦檢免不了會有一些按壓的動作,也會引起宮腔壓力增大
3.女性在月經前幾天特別是已經出現腹痛、輕微見紅時,以及例假剛結束時不要同房,因為女性在性高潮時會出現強烈的子宮痙攣性收縮,增大宮腔內壓力
4.女性一定要合理避孕,避免出現意外妊娠人工流產或引產才是最容易造成子宮內壁受傷的因素如果需要終止妊娠,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不要盲目選擇一些街頭小診所等因為正規的醫生和操作手法,創傷較小,術後護理也更到位
子宮腺肌病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型。因此它的檢驗診斷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相同,常見的檢查手段有:
1.婦科檢查:檢查時子宮呈均勻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結節隆起,質硬而有壓痛,經期壓痛尤為顯著時,應首先考慮為子宮腺肌症。
2.B超檢查:可在肌層中見到種植內膜所引起的不規則回聲增強。
1.莫貪涼:腸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經期應忌食生冷寒涼食品,如冷飲、生拌涼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綠豆、黃瓜、荸薺、柚、橙子等,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經加重。
2.少食酸:酸性食品有固澀收斂作用,使血液澀滯,不利於經血的暢行和排出,因此痛經者應盡量避免在經期使用此類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子、李子、檸檬等。
3.忌吃辣:有一部分痛經病人,本來就月經量多,再吃辛辣溫熱、刺激性強的食品,會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而使痛經加重。所以像辣椒、胡椒、大蒜、蔥、薑、韭菜、雞湯、榴連及辛辣調味品等,痛經病人應該盡量少吃或不吃。
1.藥物治療
對症治療:對於那些症狀較輕,僅要求緩解痛經症狀,尤其是近絕經期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痛經時予以非甾體抗炎藥對症處理。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在絕經後會逐漸萎縮,所以此類患者在絕經後病痛就會得到解除而不需手術治療。
假絕經療法:GnRHa注射可以使體內的激素水平達到絕經的狀態,從而使異位的子宮內膜逐漸萎縮而起到治療的作用。此方法又稱為“藥物性卵巢切除”或“藥物性垂體切除”。一般在用藥3-6周體內的血清雌激素就達到去勢水平,可使痛經緩解。並且應用GnRHa後可以使子宮明顯縮小,可以作為一部分病灶較大、手術困難的患者術前用藥。等到子宮變小後再手術,風險和難度會明顯下降。但是GnRHa長期應用會出現更年期症狀,甚至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並發症及骨質疏鬆等,所以在應用GnRHa 3個月後建議反向添加雌激素以緩解並發症。另外GnRHa費用較高,每月需人民幣1000-2000元左右,所以目前並不作為長期治療的方案,一旦停藥,月經恢複就可能導致病變的再次進展。所以目前GnRHa常作為術前縮小病灶以及術後減少複發的選擇藥物。
假孕療法:部分學者認為口服避孕藥物或孕激素可以使異位的子宮內膜蛻膜化和萎縮而起到控製子宮腺肌病發展的作用。部分患者選擇上曼月樂在子宮局部持續釋放高效孕激素以控製子宮肌壁間的內膜異位病灶。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子宮腺肌病異位的子宮內膜大多為基底層的子宮內膜,它們對孕激素不敏感。所以孕激素(口服避孕藥及曼月樂)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效果尚存在爭議。
中醫治療:按照中醫的理解,子宮腺肌病與瘀血內阻有關,而血瘀的形成又與寒凝、氣滯、痰濕等致病因素有關。所以在治療方麵,既要以活血化瘀為原則,又要針對瘀血形成的原因及虛弱的程度,予以兼顧。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手術和保守手術。根治手術即為子宮切除術,保守手術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及肌層切除術、子宮肌層電凝術、子宮動脈阻斷術以及骶前神經切除術和骶骨神經切除術等。
子宮切除術:
適用於患者無生育要求,且病變廣泛,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而且,為避免殘留病灶,以全子宮切除為首選,一般不主張部分子宮切除。
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
適用於有生育要求或年輕的患者。因為子宮腺肌病往往病灶彌漫並且與子宮正常肌肉組織界限不清,因此如何選擇切除的方式以減少出血、殘留並利於術後妊娠是一個很困惑的問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方案,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術式。Takeuchi等報道腹腔鏡下子宮病灶做橫H形切口,可減少切除病灶時穿透宮腔的風險,將包繞病灶的肌層折疊縫合。王斌報道開腹行子宮肌層U型切除。Masato Nishida選擇宮體中央縱形切除,術後未用輔助治療,術後3個月可妊娠。
3.介入治療
近年來,隨著介入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也可以作為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方案之一。其作用機製有:1,異位子宮內膜壞死,分泌前列腺素減少,緩解痛經;2,栓塞後子宮體變軟,體積和宮腔內膜麵積縮小,減少月經量;3,子宮體積不斷縮小和平滑肌收縮,阻斷引起內膜異位的微小通道,降低複發率;4,局部雌激素水平和受體數量下降;5,在位內膜側支循環的建立,可由基底層逐漸移行生長恢複功能。Ravina等報道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症,月經量減少約50%,痛經緩解率達90%以上。王毅堂等報道128例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症患者中,有80例(62.5%)術後痛經完全消失,42例(32.8%)明顯緩解,6例(5%)部分緩解。有21例在術後9~36個月正常懷孕並分娩健康嬰兒。
但是部分學者認為子宮動脈栓塞術會影響子宮及卵巢的血運,從而對妊娠有不利影響。可能會導致不孕、流產、早產並增加剖宮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