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大腸癌

大腸癌簡介

相關問答

  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其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起源於間葉組織者稱為肉瘤,約占大腸惡性病變的1%。手術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達40%~60%,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開展規範化的手術治療仍是提高大腸癌療效的關鍵。

【詳情】

01大腸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環境因素
  經研究證明,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係。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2、遺傳因素
  國內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於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達50%,如不治療,10歲以後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有學者對腫瘤抑製基因與大腸癌發生關係進行研究發現,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製均與遺傳因素有關。

 3、大腸腺瘤
  根據各地的屍檢材料研究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為一致。有人統計,具有1個腺瘤的病人其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腺瘤者高5倍,多個腺瘤者比單個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腸炎症
  據報道,腸癌流行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區域呈正相關係。一般認為,由於血吸蟲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其中一部分會發生癌變。腸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變的可能,如潰瘍性結腸炎,約有3%~5%癌變。中醫認為大腸癌發病與腸胃虛寒、飲食不節、外邪內侵等有關。

02大腸癌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腫瘤阻塞
  伴隨著腫瘤的增大、癌細胞的增多,當擴大到相當的體積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導致出現腸膨脹、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感染和毒血症。

 腸穿孔
  根據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大腸癌患者還經常會產生腸穿孔的情況。一般會使患者朋友表現為典型的急腹症,造成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X線平片見膈下新月狀遊藝機離氣體等,可作出初步的診斷。

 腸梗阻
  因為腫瘤的逐漸增大,大腸癌很容易就會使得腸腔變得狹窄,這樣就會對腸內容物的通過就會形成障礙,而導致機械性腸梗阻。但在臨床上,腫瘤性急性腸梗阻並非是因腫瘤增生完全阻塞腸腔所致,在很多情況下是在腫瘤造成嚴重狹窄的基礎上,局部發生炎性水腫、食物堵塞或腸道準備給予甘露醇等誘發。

03大腸癌有哪些典型症狀

  早期大腸癌症狀不明顯。隨著癌腫進展,症狀逐漸明顯,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腹塊、發熱、貧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狀。因腫瘤浸潤轉移可引起相應器官的改變。大腸癌依其原發部位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臨床征象和體征。

04大腸癌應該如何預防

  1、應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大腸癌的發生與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人們可通過飲食的合理安排,如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並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對大腸癌的預防十分有益;

  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
  這也是大腸癌常見的預防措施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腸道疾病,也能夠很容易誘發大腸癌因此,對於這些腸道疾病更應及早處理

  3、及時治療腺瘤
  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以防該疾病的發生;

4、定期檢查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屬於該疾病的高發人群,如四十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

05大腸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除血常規可了解患者有無貧血外,還可根據診斷和鑒別診斷需要進行其它各項化驗檢查。檢查中的大便潛血試驗、大腸癌生物學標記物的檢測等對早期診斷大腸癌,具有積極的意義。

1.便潛血試驗
  由於大腸癌常因粘膜糜爛潰瘍而呈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簡便易行的便潛血試驗監測大腸癌。早期的便潛血試驗為化學呈色方法,常用試劑為聯苯胺或愈創木脂等。近年來逐漸被特異性更強的免疫潛血試劑所取代。但由於便潛血試驗並不能區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於作為大規模人群大腸癌普查的初篩手段,但少數早期癌亦可呈假陰性結果而致漏診。

 2.直腸粘液T抗原試驗
  又稱半乳糖氧化酶試驗,是檢測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特異標記物的簡便方法。隻要將直腸指套上沾液塗抹在特製的紙膜或玻片上,經半乳糖氧化酶反應及雪夫氏試劑顯色,便可判斷患者腸粘膜是否有T抗原表達。經臨床及普查驗證該法對大腸癌的檢出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將其用於普查,與免疫潛血試驗篩檢大腸癌有互補效果,但亦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

  3.血清CEA的檢測
  大多數大腸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但該試驗的特異性並不強,在一些非消化道腫瘤及良性病變,血清水平亦可升高。CEA對早期結腸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較差,因此將其用於早期大腸癌檢測,效果並不明顯。

  二、內鏡檢查
  已在臨床普遍推廣應用,對有經驗的內鏡醫生常可取常規X線檢查,對於高度可疑的大腸癌臨床患者尤倡導全結腸鏡檢查以免漏診。由於纖維結腸鏡安全可靠,不僅能檢視腫瘤大小、形態、部位、活動度,且能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對可疑病灶能定向鏡取組織進行活檢。因此是目前大腸癌診斷最有效的手段,在大腸癌普查中,常作為評價各種初篩檢效果的金標準。

  三、X線檢查
  可發現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不能窺視的病損,是診斷大腸癌的有效手段。一般均行鋇餐灌腸檢查,主要征象為粘膜局部變形、蠕動異常、腸腔狹窄、充盈缺損等。對較小的,特別是直徑小於2cm的早期癌顯示常有困難。采用氣鋇雙重顯影,對早期癌的發現有幫助。

  四、活體組織檢查和脫落細胞學檢查
  活體組織檢查對於確定大腸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變以及對病變鑒別診斷有決定性意義。它不僅可明確腫瘤的性質、組織學類型及惡性程度,而且可判斷預後,指導臨床治療。脫落細胞學雖準確性高,但取材較繁瑣,不容易獲得滿意的標本,觀察時需要有經驗豐富的細胞學醫生,故臨床應用少。目前多由內鏡下直接刷檢塗片進行細胞學診斷所取代。

06大腸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1、結腸、直腸癌病人多有反複發作、遷延不愈的腹瀉,消化能力弱,故應予以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2、結、直腸癌病人多有便中帶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應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惡心,甚至嘔吐等症狀。因此,宜攝取清淡飲食,切忌油膩。
  4、結直腸癌晚期病人久瀉、便血、發熱,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丟失,導致身體消瘦、體重減輕、氣血兩虧。故宜多飲水或湯液,主食可以粥、麵條等半流滇飲食為主。
  5、腸癌術後,有的患者常感覺胃口不好或腹脹等腸胃不適,術後喝酸奶可緩解上述不適。因為腸癌術後,腸道有益菌群平衡被打破,而適量飲用酸奶,可幫助腸道菌群恢複正常。


07西醫治療大腸癌的常規方法

 1.手術治療
  (1)治療結腸癌的方案是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區域淋巴結清掃,根據癌腫所在部位確定根治切除範圍及其手術方式。IV期患者若出現腸梗阻、嚴重腸出血時,暫不做根治手術,可行姑息性切除,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2)直腸癌根治性治療的基礎是手術。直腸手術較結腸手術困難。常見手術方式有:經肛門切除術(極早期近肛緣)、直腸全係膜切除手術、低位前切術、經腹肛門括約肌腹會陰聯合切除。對於II、III期直腸癌,建議術前行放射、化學治療,縮小腫瘤,降低局部腫瘤期別,再行根治性手術治療。

 2.綜合治療
  (1)奧沙利鉑聯合氟尿嘧啶類藥物(5-氟尿嘧啶)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結、直腸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結直腸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治療時間為6個月。適用於術前未接受新輔助放射治療的直腸癌患者。術後需要進行輔助放射治療者。
  (2)IV期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是以化學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化療藥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濱、奧沙利鉑、伊立替康、貝伐單抗、西妥希單抗、帕尼單抗等多種藥物。常用化療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療基礎上酌情聯合靶向藥物治療(貝伐單抗、西妥希單抗、帕尼單抗)。

 3.放射治療
  目前效果較好、研究較多的是外科和放療的綜全治療,包括術前放療、術中放療、術後放療、“三明治”式放療等,各有其特點。對晚期直腸癌患者、局部腫瘤浸潤者、有外科禁忌證者,應用姑息性放療,以緩解症狀,減輕痛苦。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