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滑動性疝是指自腹股溝管突出的髒器和/或其係膜構成部分疝囊的疝。滑動性疝並不多見,也無特征性臨床表現,不易在手術前作出診斷,但基於滑動性疝結構上的特點,不易完全回納,故常表現為難複性疝。
除了一般症狀外,還會引起其他疾病,本病腹腔髒器在滑動過程中由於反複摩擦,極易發生髒器與疝囊的粘連,從而形成難複性疝。所以一經發現,需積極治療,平時也應做好預防措施。
滑動性疝並不多見,也無特征性臨床表現,不易在手術前作出診斷,但基於滑動性疝結構上的特點,不易完全回納,故常表現為難複性疝,凡年老,肥胖,病史較長的患者,疝塊不易回納,或隻能部分回納,應想到滑動性疝的可能。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在確診時,除依靠其臨床表現外,還需借助輔助檢查。本病滑動性疝並不多見,也無特征性臨床表現,不易在手術前作出診斷。本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應積極預防。
腹股溝滑動性疝術後食療方:
1、吉林參4克,西洋參3克燉瘦肉。
2、冬菇4-5個燉瘦肉或雞胸肉(飲湯)。
3、北芪15克,黨參21克,淮山30克,蓮子15克煲瘦肉。
4、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元肉3枚煲草魚或水魚。
5、黨參17克,茨實21克,杞子10克,苡仁15克煲瘦肉或雞肉。
6、田七3克,人參(或紅參)3克燉瘦肉或雞肉。
均應手術治療,手術要點是先遊離,回納滑出的髒器,重新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後再作高全結紮和疝修補術。
一、疝囊成形和高位結紮
1、Bevan法:這是一種較常用的方法,但隻適用於較小的滑動性疝,如盲腸滑出,具體步驟是切開疝囊後沿盲腸邊緣2cm處弧形切開腹膜,切緣兩端必須到達疝囊頸處,以保證在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後可行高位結紮,仔細遊離盲腸到內環水平,避免誤傷係膜血管和精索血管,至此,可回納滑出的盲腸,把腹膜弧形切緣的兩端對合靠攏作縱行縫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疝囊以作高位結紮。
(1)沿盲腸邊緣1~2cm處弧形切開腹膜。
(2)遊離盲腸後壁達內環水平。
(3)將腹膜弧形切緣作縱行縫合。
(4)回納盲腸後高位結紮疝囊。
2、LaRoque法:適用較大的滑動性疝,如滑出的腸管較長如乙狀結腸,此法較為可靠,具體步驟是切開疝囊前壁,遊離腸管的後側直達內環處,如滑出腸管較長,遊離時須注意不可誤傷其係膜血管,再在內環上方3cm處按肌纖維方向分開腹內斜肌和腹橫肌,注意不可損傷髂腹下神經,切開腹膜,經內環回納遊離的滑出腸管並從腹部切口提出,原腸管後側遊離麵即翻轉到前麵,疝囊切口與腹膜切口之間的壁層腹膜亦隨之翻出,剪除多餘的疝囊,使其殘餘切緣恰能對攏縫合,覆蓋腸管的遊離麵構成係膜後麵的漿膜層,回納腸管,最後,縫合腹膜切口。
(1)虛線為腹橫筋膜切口,切開疝囊前壁:①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內斜肌;③腹橫筋膜。
(2)在內環上方約3cm處切開腹膜。
(3)將已遊離滑出腸管經內環從腹部切口處提出。
(4)腸管的遊離麵已翻轉到前麵,並予漿膜化。
(5)回納腸管。
(6)縫合。
3、此外,Ponka介紹一種適用於較大滑動性疝的手術方法:先將疝囊連同滑出的腸管與精索分離到內環深麵,注意勿損傷腸管係膜及精索血管,切開疝囊前壁並沿腸管兩側剪到內環的深麵,再把兩側切緣在腸管遊離麵後方對縫構成一完整的內環,回納腸管,行疝囊高位結紮,這一手術無須將腸管後方的遊離麵腹膜化。
(1)解剖疝囊達內環處。
(2)剪開疝囊前壁。
(3)沿腸管兩側將腹膜剪到內環處。
(4)將腹膜兩側切緣在腸管遊離麵的後方縫合,以構成一完整的內環。
(5)回納腸管,疝囊高位結紮。
二、疝修補術:滑疝的特點是疝環被撐大,腹壁各層腱膜及腹橫筋膜強度嚴重受損,故較常采用的是Bassini,Halsted或McVay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