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肛管癌

肛管癌簡介

相關問答

  肛管位於大腸的末段,上界為齒線,下界為肛緣,長3~4cm。男性肛管前麵緊貼尿道和前列腺,女性則為子宮和陰道;後麵為尾骨,周圍有內、外括約肌圍繞。肛管癌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它是多因素作用下多基因失控所致,以往注意到長期慢性刺激如肛瘺、濕疣和免疫性疾患(如Crohn病)與肛管癌發生有關。近年來發現人乳頭狀病毒(HPV)與它有密切關係,特別是HPV-16,50%~80%的肛管癌細胞中有HPV-16。

【詳情】

01肛管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肛管癌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它是多因素作用下多基因失控所致,以往注意到長期慢性刺激如肛瘺、濕疣和免疫性疾患(如Crohn病)與肛管癌發生有關。近年來發現人乳頭狀病毒(HPV)與它有密切關係,特別是HPV-16,50%~80%的肛管癌細胞中有HPV-16。性行為異常也是肛管癌的高危因素,男性同性戀患者47%有肛管濕疣史,其肛管癌發病危險係數是正常配偶的12.4倍。女性患者中30%有肛交史。免疫抑製如腎移植術後患者,肛管癌的發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100倍。肛管癌也存在基因表達異常,67%的肛管癌可見p53基因突變,71%的肛管癌有癌基因C-myc的表達,且分布異常。此外,也有人注意到吸煙也是肛管癌的重要誘因,有吸煙史的男、女性發病率分別是正常人的9.4倍和7.7倍。

  二、發病機製

  1、病理學:肛管是內、外胚層交接之處,所以腫瘤組織學來源較為複雜。大致分為3大類:上皮細胞腫瘤(如鱗狀上皮癌、基底細胞癌、腺癌等)、非上皮細胞腫瘤(如肉瘤、淋巴瘤等)和惡性黑色素瘤。

  肛管癌以鱗狀細胞癌最多見,約占2/3以上。按細胞分化程度分高、中和低分化癌。少數為腺癌。至於肉瘤和淋巴瘤在肛管區少見。惡性黑色素瘤在肛管直腸腫瘤中不足1%。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統計肛管直腸腫瘤574例中,僅有4例黑色素瘤,占0.7%。但其惡性度極高,生長快,迅速轉移至區域淋巴結和其他髒器,預後甚差。

  肛管癌擴散途徑主要是淋巴道轉移,而且主要是沿直腸上動脈向上方轉移至直腸旁淋巴結,彙成直腸上淋巴結,繼而轉移到腸係膜下動脈周圍。肛管癌亦可向側方淋巴轉移至髂內、髂總淋巴結。向下方轉移主要向前經過會陰及大腿內側部皮下組織到達腹股溝淺淋巴結,少數向後沿臀部外側經兩側髂脊進入腹股溝淺淋巴結,最後均彙至腹股溝深淋巴結和髂外、髂總淋巴結。可見,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常可成為第1站淋巴結轉移,與直腸癌有所不同。其次,肛管癌局部擴散可侵入肛門括約肌、陰道後壁、會陰、前列腺和膀胱,造成肛管陰道瘺或肛管膀胱瘺,所以在行腹會陰聯合直腸切除術治療肛管癌時,會陰部切除範圍應較直腸癌手術時廣泛。肛管癌第3條擴散途徑是經血道至肝、肺、骨、腹膜等。

  2、分期:肛管癌臨床病理分期種類較多較雜,目前從國際抗癌協會(UICC)的TNM分類法(1997)應用最多。

 分期標準:

  (1)T原發腫瘤。

  (2)Tx原發腫瘤未能確定。

  (3)T0無原發腫瘤。

  (4)Tis原位癌。

  (5)T1腫瘤最大徑≤2cm。

  (6)T2腫瘤最大徑>2cm。

  (7)T3腫瘤最大徑>5cm。

  (8)T4腫瘤不論大小,但已經侵犯鄰近器官如陰道、尿道、膀胱(僅侵犯括約肌不屬於T4)。

  (9)N區域淋巴結。

  (10)Nx區域淋巴結未能確定。

  (11)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12)N1直腸周圍淋巴結轉移。

  (13)N2單側髂內和(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14)N3直腸周圍淋巴結和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和(或)雙側髂內和(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15)M遠處轉移。

  (16)Mx遠處轉移未能確定。

  (17)M0無遠處轉移。

  (18)M1有遠處轉移。

02肛管癌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肛管癌發展到晚期尚可出現許多侵襲性症狀,例如當淋巴結轉移並累及閉孔神經時可出現頑固性會陰部疼痛且放射至大腿內側;腫瘤侵犯括約肌可致大便失禁;侵犯陰道形成肛管-陰道瘺,大便從陰道排出;侵襲前列腺時小便異常或血尿或尿閉;侵襲膀胱時可引起肛管-膀胱瘺;如已發生血道轉移,則可出現肝轉移、肺轉移、胃轉移等相應的症狀和體征。

03肛管癌有哪些典型症狀

  肛管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進展期的臨床表現類似直腸下段癌,主要有下列方麵:

  1、大便習慣改變:排糞次數增加,常伴裏急後重或排便不盡感。

 2、糞便性狀改變:糞條變細或變形,常帶有黏液或膿血。

 3、肛門疼痛:肛門疼痛是肛管癌主要特征,初時肛門不適,逐漸加重以致持續疼痛,便後更明顯。

  4、肛門瘙癢:伴分泌物由於肛管癌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患者肛門瘙癢,分泌物伴腥臭味。

  5、肛管內腫塊:直腸指檢或用肛窺器檢查可見肛管內潰瘍型腫塊或息肉樣,蕈狀腫塊,也有呈浸潤型腫塊伴肛管縮窄。

  6、腹股溝淋巴腫大:肛管癌病者就診時常可及一側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多個,質韌實,或帶有疼痛。

04肛管癌應該如何預防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堿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05肛管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肛管癌多為鱗狀細胞癌,少數為腺癌或惡性黑色素瘤。

  1、肛門指診:齒線附近可觸及腫塊,指套染有腥臭分泌物。

  2、肛窺器檢查:可見肛管內腫塊呈息肉樣,蕈狀或有潰瘍和浸潤,肛管縮窄。

06肛管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肛管癌食療

  1、鯽魚赤豆羹

  【材料】大鯽魚一條,約300克左右,赤小豆30克,生薑15片,油、鹽少許

  【做法】鯽魚去腸雜,洗淨用油稍煎,加赤小豆、生薑同煮至爛熟,下少許鹽即可

  2、降氣鎮病湯水

  【材料】白芍9克、廣木香6克、厚樸6克、沉香15克、元胡9克、生蒲黃9克、五靈脂9克、乳香6克(後下)、豬瘦肉適量。

  【做法】以上各藥洗淨,同瘦肉共置瓦煲,加清水8碗,煲存2碗,早晚飯後飲服。

  3、用木棉樹皮連刺約1000克,與純瘦無肥之豬肉約500克,燉至極爛,半肉半湯,食後會大瀉,繼續服用到治愈為止。

  木棉樹有開白花與開紅花兩種,采用時,應以開白花者為最佳,對胃腸癌有奇效。

  4、夏枯草45克,黃糖3片(改用烏黑糖3兩,尤為有效),用水3盅煎成1盅,每日煎濃,當茶常飲服,至痊愈為止。

  5、香菇30克,薏苡仁30克,菱角(帶殼切開)90克。將以上食物混合後,加水共煎成濃汁,去渣後飲湯汁,每日1劑,早晚各煎服1次,連服1個月為1個療程。

  6、肥豬肉60克,菝葜根500克。先將菝葜根用清水1000毫升浸泡1小時,連同浸液以文火煎煮3小時,去渣後加入肥豬肉再煮l小時,待濃煎湯液約為500毫升飲服之。每日1劑,湯液於1日內多次飲服。

  7、烏龍茶葉6克,烏梅12克,蜂蜜適量。將前2味加水煎湯,取湯液,再加入適量蜂蜜飲服。每日1劑,煎2次分服,長期飲服。

  二、肛管癌吃什麼對身體好

  1、飲食要多樣化、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秘結。

  2、宜食黑木耳,大蒜,茄子,絲瓜,胡蘿卜,魔芋,紅薯,無花果,草莓,蘋果,梨,香蕉,蜂蜜,綠色蔬菜等。

  3、多吃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

 三、肛管癌最好別吃什麼食物

  1、忌食辣椒,胡椒以及煎炸食品。

  2、忌食油膩食物。

  3、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譜。

07西醫治療肛管癌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肛管癌治療必須根據其病理類型、生長部位、侵犯的範圍、癌細胞的分化和惡性程度、有無淋巴轉移,采取不同治療方法。其中手術是綜合治療的一部分,且更著重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的聯合應用。以肛管鱗狀細胞癌為主論述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1)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Miles術):1974年以前,一般認為肛管癌的首選治療方式是經腹會陰聯合肛管、直腸切除術(Miles術),並認為手術是惟一最有效的方法。由於肛管癌局部侵襲以及3個方向的淋巴轉移,所以手術範圍比直腸癌更甚,要求會陰切除應包括肛門周圍廣泛的皮膚(不少於3cm)、肛門內外括約肌、坐骨直腸窩的脂肪組織、肛提肌以及盆底腹膜下所有淋巴引流區域,女性患者常需切除陰道後壁。由於切除範圍廣泛,會陰部切口常需開放處理,難以Ⅰ期縫合。擴大的Miles術,包括擴大的腹盆腔淋巴結清掃、預防性腹股溝淋巴結清除、盆腔髒器部分或全部切除術,並未顯示提高生存率和降低複發率。反之,增加了手術並發症和死亡率。Beck彙總1960~1988年19組資料1129例經腹會陰聯合切除手術治療資料,術後5年生存率約為50%,手術死亡率為5.9%,局部複發率為28%,遠處複發率27%。

  近年來放療、化療對肛管癌治療的效果獲得肯定,擴大的Miles術不再被作為首選治療方式,特別是早期肛管癌,手術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施行。但T3、T4期肛管癌仍應以Miles術為主,術前或術後加以放化療。

  (2)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肛管癌向下方的淋巴轉移第一站到達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率為8.2%~40.5%。初診時,有1/3~1/2患者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肛管癌Miles術後1~2年內相當多患者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因此,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被視為肛管癌手術治療不可缺少的方麵。近年認識已趨一致。預防性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並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和降低複發率,Miles術後隨訪中發現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時再行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亦可獲得滿意效果。所以強調肛管癌根治術後定期密切複查和隨訪,術後1年內每月複查1次,1~2年內每2個月複查1次,若證實有淋巴結轉移,應及時作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若初診時臨床已發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但未肯定癌轉移,Miles術前術後抗感染治療是十分需要的,若抗感染治療淋巴結消失則不必考慮即時作淋巴結清除,應予密切隨診;若抗感染治療後淋巴結無縮小,應考慮為淋巴結轉移,Miles術開始前作淋巴結活檢證實淋巴結轉移,也待Miles術後3~6周再行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這種分期手術可以避免對病者一次性創傷過大,還可以減少因腹股溝切口接近結腸造口而引起腹股溝皮瓣壞死、感染的危險性。

  此外,也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對腹股溝行預防性或姑息性放射治療。

  至於腹股溝淋巴結切除術範圍可根據病情而定,一般包括腹股溝淺、深淋巴結以及髂外淋巴結,甚至清除至髂總淋巴結。在清掃過程中,常取股管處淋巴結(Cloquet淋巴結)作冰凍切片檢查,以決定是否進一步作髂淋巴結清除。

  由於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後常發生淋巴瘺、皮瓣壞死、下肢感染水腫、會陰部腫脹,甚至出現下肢、外生殖器象皮腫以及腹股溝惡性潰瘍等嚴重並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腹股溝淋巴清除術的選擇、施行的時機以及清除範圍都應有周詳的考慮。

  (3)局部切除術:局部切除術可以是根治性的,也可以是姑息性的。根治性局部切除是用於原發瘤≤2cm,位置表淺未向深部侵襲、無任何轉移跡象、病理證實細胞分化良好的Ⅰ期鱗狀細胞癌,切除範圍至少應切除邊緣外2.5cm的皮膚和部分肌肉,保留括約肌功能。這種局部切除可獲得治愈性效果,據1964~1985年七項資料彙總138例T1患者局部切除5年生存率71%,局部複發28%,遠處複發28%。姑息性局部切除是用於全身情況不能耐受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的病人,以及放化療後有殘留病灶者,有時也用於局部複發的病人。姑息性局部切除術目的以切除肉眼所見的病灶為主,術後常需加用放化療。

  2、放療和化療:肛管鱗癌的放射治療始於20世紀30年代,但由於設備、投照技術等原因,並發症嚴重,故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70年代,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觀念的改變和放療設備以及投照技術的提高,使得放射治療再度受到重視,並逐漸取代傳統的手術治療的首選地位。Papilion是放療的倡導者,總結早期肛管癌不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者放射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75%~80%。有學者主張加用化療可以增敏,減少放療劑量,且有全身治療作用,消滅微小病灶。Nigro等(1974)報告放療加化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放療後再切除的標本中沒有殘留癌細胞,證實了肛管癌對放射治療有較高敏感性。後來,他又2次統計1971~1983年間接受放療的104例肛管癌患者,62例放療後再活檢,僅1例有殘留癌細胞;24例治療後接受手術,其中22例未發現癌細胞殘留,這些結果為放射治療作為肛管癌首選治療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據報道全世界已有近300例治療經驗。化療用氟尿嘧啶(5-Fu)和絲裂黴素(MMC),同時用高能量射線照射肛管、會陰以及盆腔,甚至包括腹股溝區。副作用主要是放射性皮炎、黏膜炎、腹瀉、骨髓抑製、膀胱炎等。放射治療總計的5年生存率約為55%,T1和T2患者為75%,T3、T4患者為40%~70%,局部複發率從25%降至8%,有50%~80%的放療後複發患者仍可通過手術而獲得滿意效果。目前使用較多的2個方案:

  (1)Nigro(1984)治療方案:放射總量30Gy/3周,同時化療,5-FU1000mg/m2,24h持續靜脈滴注,第1~4天和第28~31天;絲裂黴素(MMC)15mg/m2,第1天靜脈注射。治療後6周原發腫瘤部位活檢,若無癌殘留則不需手術;若有癌殘留則行根治性切除。此法治療104例,97例無癌殘留,僅7例腫瘤未完全消失,但已縮小。104例中99例有輕度口腔炎、腹瀉和脫發,15例中度白細胞減少,5例有嚴重反應需住院處理。

  (2)英國癌症研究聯合協會(UKCCCR)方案:用直線加速器照射會陰部,總量45Gy/5周,照射範圍包括腹股溝區,休息6周後再用外照射,增強劑量15Gy/6次或用放射核素192Ir進行組織間照射,總量25Gy。放療開始和結束時用化療(氟尿嘧啶+絲裂黴素)。

  3、綜合治療:正如上述單純腹會陰聯合切除術5年生存率約50%,術後有相當高的複發率,而且要作永久性人工肛門,病人身心均受到極大創傷;單純放射治療,根據1980~1989年9個資料640例肛管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為68%,而局部複發率為26%,遠處轉移率為17%,但是T3、T4病者治療效果較差,而且放療後尚有部分病人原發瘤有殘留,未達到治愈;單純化療尚未見係列報告,目前還隻是用於不適宜手術或放療者。可見,單純手術或放療或化療均未能達到理想效果。現在臨床上多主張應用放療+化療+手術綜合治療肛管癌。Nigro的方案已反映此觀點,放化療後活檢發現仍有腫瘤殘留,則應及時施行手術治療。早期病人可以作局部切除加術後放化療;T3、T4病人則可以手術為主,術前或術後加放化療;不宜手術者則隻行放化療。至於生物治療,目前還是處於探索階段,最好在通過手術、放化療大量消滅癌細胞後再應用生物治療,通常采用的是凍幹卡介苗(BCG)、胸腺素(thymosin)、幹擾素(IFN)、阿地白介素(IL-2)、腫瘤壞死因子(TNF)等。

  二、預後

  影響肛管癌預後的因素主要是腫瘤的分期,尤其是腫瘤浸潤的深度對5年生存率有極大影響。T1、T2者5年生存率可達70%~100%,而T3、T4者隻有10%~40%,腫瘤若侵犯肌肉或括約肌外軟組織,術後複發率高達60%以上。區域淋巴結轉移更是預後的不良因素,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與原發瘤同時發現,預後不良。遠處轉移顯示癌瘤已進入晚期,多見於肝、肺、骨骼、大腦等。

  腫瘤的分化程度與預後有關,分化好的無區域淋巴結轉移者,5年生存率達75%;分化差又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僅為24%。組織學類型與預後亦明顯相關,肛管癌大多是鱗狀細胞癌,預後比腺癌、黑色素瘤好,後者術後多在1.5年內死亡,Brady(1995)彙總1980~1990年6個資料,共計231例肛管直腸黑色素瘤,術後平均生存12~18.6月。肛管黑色素瘤對放化療均敏感,應首先行Miles術,Brady報告71例肛管直腸黑色素瘤經腹會陰切除術後5年生存率為27%。

  綜合治療比單一治療者預後好,國外聯合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後病人5年生存率提高到65%~80%,而單純手術治療僅45%~70%,綜合治療局部複發率比單純手術治療低20%左右。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