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有多方麵的致病因素。如中毒損傷、體液免疫及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均可導致毛細血管壁損傷,使大分子蛋白產生並滯留,免疫球蛋白沉積後再與C1q和C3結合,引起足突細胞退變並與基膜相脫離。
殘餘腎單位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代償性高血壓、高灌注及高濾過,造成上皮細胞及內皮細胞損傷,係膜細胞功能異常,從而導致進行性局灶性節段性硬化。這種病理過程可因攝入大量蛋白而加重,限製蛋白攝入和降血壓治療而減輕。內皮細胞損傷引起血小板聚集及微血栓形成,而加重病變的發展,許多FSGS的發生與這種發病機製有關,如慢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慢性移植腎排異、反流性腎病及鎮痛藥腎病等。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可並發多種疾病,臨床上常見的並發症如下:
1、感染性疾病
與蛋白質丟失、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及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有關。感染是腎病綜合征的常見並發症,由於應用糖皮質激素,其感染的臨床征象常不明顯。盡管目前已有多種抗生素可供選擇,但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感染仍是導致病情複發和療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甚至導致病人死亡,應予以高度重視。
2、血栓、栓塞
由於血液濃縮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質丟失及肝代償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機體凝血、抗凝和纖溶係統失衡,因此,易發生血栓、栓塞並發症。
3、急性腎衰竭
腎病綜合征病人可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致腎血流量下降,誘發腎前性氮質血症,又因腎間質高度水腫壓迫腎小管以及大量蛋白管型阻塞腎小管和腎小管腔內高壓,間接引起腎小球濾過率驟然減少,導致急性腎衰竭。
4、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
長期低蛋白血症可導致營養不良、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免疫球蛋白減少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易致感染;金屬結合蛋白丟失可使微量元素(鐵、銅、鋅等)缺乏;內分泌素結合蛋白不足可誘發內分泌紊亂;藥物結合蛋白減少可能影響某些藥物的藥動學(使血漿遊離藥物濃度增加,排泄加速),影響藥物療效。高脂血症中血液黏稠度增加,促進血栓、栓塞並發症的發生,還將增加心血管係統並發症,並可促進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病變的發生,促進腎髒病變的慢性進展。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男性稍多於女性。少數患者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反應。臨床首發症狀最多見的是腎病綜合征,約2/3的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和嚴重水腫,尿蛋白量可在1~30克/天。約50%以上的患者有血尿,鏡下血尿多見。成人中30%~50%患者有輕度持續性高血壓或表現為慢性腎炎綜合征。
兒童患者的臨床表現與成人相似,多以腎病綜合征為主,而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的發生比例較成人低。多數FSGS呈慢性進行性進展,最終導致腎衰竭。少數患者病情進展較快,較早出現腎衰竭。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的臨床病程變化較大,病程轉歸各不相同,所以預防要從自身健康著手平時避免勞累,合理飲食,科學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以防疾病發生對於已患和出現並發症的病人,應對原發病及並發症進行積極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如一旦發現感染,應及時選用對致病菌敏感、強效且無腎毒性的抗生素治療,有明確感染灶者應盡快去除並發急性腎衰竭如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及時給予正確處理,大多數病人可望恢複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檢查如下:
1、尿液檢查
鏡下血尿,蛋白尿,常有無菌性白細胞尿、葡萄糖尿。腎小管功能受損者有氨基酸尿及磷酸鹽尿,其發生率高於其他類型的NS。
2、血液檢查
有明顯低白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通常低於25g/L,少數可達10g/L以下。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多數患者有高脂血症。10%~30%患者有循環免疫複合物陽性。血容量減少時,可造成血細胞比容上升、血小板輕度增高。水瀦留會造成血鈉濃度降低;長期限鈉或獲得性腎上腺功能不全,也會導致血鈉濃度降低;高脂血症會造成假性低鈉血症。
3、腎活檢檢查
典型的FSGS病變特征為腎小球局灶性節段性損害。病變累及少數腎小球及腎小球部分節段的玻璃樣硬化,常從皮質深層或近髓部位腎小球開始,逐漸擴展至腎皮質。病變腎小球呈節段性硬化,未受累的腎小球正常或係膜基質增加,透明樣物質沉積於受損毛細血管襻的內皮細胞下,硬化區偶有泡沫細胞形成,常見局限性上皮細胞增生。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除了常規治療外,飲食方麵也需要調整。主要的飲食要求如下:
1、限製蛋白質飲食
減少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能改善氮質血症,減輕蛋白尿對腎髒的損傷,還有利於降低血磷和減輕酸中毒。因為攝入蛋白時常伴有磷及其他無機酸離子的攝入。一般來說,每日給予0.6/kg的蛋白質即可滿足機體生理需要,因而慢性腎病患者每日供應蛋白質30-36g即可。蛋白質食物的選擇,應以魚、瘦肉、雞肉、牛奶為主,盡可能少食含植物蛋白的物質,如花生、黃豆及豆製品等。因為植物蛋白所含非必需氨基酸多,過多食用於營養供應無補,反而會加重尿蛋白現象。
2、高熱量攝入
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供給人體足夠的熱量,能減少蛋白質為提供熱量而分解,改善氮質血症,還可使低蛋白飲食的氨基酸得到充分利用。熱量每日約需125.6J/kg,通過每日攝取主食獲得,主要是由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大米、小麥、玉米等穀類供給。另外,甜薯、芋頭、馬鈴薯、蘋果、蓮藕中所含碳水化合物也很豐富,可作為補充食物,於餐間充饑。
3、高維生素攝入
慢性腎病患者常伴有維生素缺乏,這一方麵與飲食限製有關,另一方麵與疾病使代謝異常有關。因而患者飲食上應注意富含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葉酸等。這些維生素大多存於水果蔬菜中,如西紅柿、油菜、韭菜、柑橘、山楂等,應在每日飲食中添加新鮮蔬菜和水果。
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的治療尚存爭議,以往認為本病療效差,治療比較困難,也無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一般5~10年即進入腎衰竭期。近年來,大量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積極去除及治療導致該病的病因,並進行利尿、降壓等對症治療,可以促使腎病綜合征的緩解、阻止和延緩病情發展。目前對於該病患者的治療方法為:
1、糖皮質激素應在出現激素抵抗前及時用潑尼鬆(強的鬆)治療,一般獲得完全緩解的平均時間為3~4個月。對於激素依賴、抵抗和複發者,潑尼鬆加間斷環磷酰胺衝擊治療可增加緩解率。
2、環孢素和可樂必複環孢素治療6個月後可減少尿蛋白並誘導緩解,但減量或停藥時常複發,所以,維持緩解應長期應用。因該藥有腎毒性,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監測血肌酐,根據情況調整藥量。可樂必複的作用機製與環孢素相似,可與激素合用,常用於環孢素治療無效或依賴者。
3、細胞毒類藥物(環磷酰胺和苯丁酸氧芥)可作為二級療法,但有待臨床觀察證實其療效。
4、血漿置換及蛋白吸附療法可應用於複發性FSGS的腎移植患者。血漿置換或蛋白吸附可減少循環免疫因子,使尿蛋白暫時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