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蓐勞主要是由於以下3方麵的原因引起的。
1、風寒侵襲
產後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將養失所,風冷客於體內,氣血不能溫肌膚,風冷邪氣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幹,頭昏,關節疼痛,流注髒腑,出現寒熱如瘧等候。
2、肝鬱脾虛
因產程不順,疲極筋力,憂勞思慮,耗伐體力,氣血失榮而運行不暢,出現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痛等。
3、氣血虧損
產時耗力出血、難產等,損傷血氣,加之起居不慎,飲食不節,氣血虛弱加上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虛羸喘乏,寒熱頭痛,咳嗽等症。
蓐勞之成,因產後氣血虛損,不慎起居,或感風冷外邪,或傷七情憂慮,以致動作不時,將養失宜,遂成蓐勞之候。此《產寶》以調養為訓,立齋以養正為先也。
此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複。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血氣。則不能溫於肌膚。風冷邪氣而感於肺。肺感微寒。故咳嗽喘乏。頭痛腹中絞刺。口幹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髒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入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則發寒。氣血俱虛。則寒熱更作。日漸羸瘦。故為蓐勞。至產後惡露不盡。亦令致此。則時寒時熱。腰腹刺痛。甚者不能食。亦不作肌膚。
症見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氣逆,胸中痞,腹絞痛或刺痛。風寒型見寒熱,咳嗽,舌苔白薄,脈浮等;肝鬱脾虛見腹痛,寒熱,胸中痞,舌幹紅,苔薄,脈細弦;氣血虧損見乏力明顯,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產婦預防產後疾病,恢複體力,需要注意休息,每日保證充足的睡眠,夏天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溫度適中,不宜過冷或過熱冬季注意保暖,適度通風多進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過於油膩滋補或生冷,宜清補食物為主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適當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多欣賞音樂
風冷搏於氣血,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色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兩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幹,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髒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勞之候也。(蓐勞二說總起於產蓐,然一挾外感一由七情其或兼內傷飲食泄瀉與夫瘀血未淨者,皆有之,不可不別也。)
蓐勞患者根據病因分型,推薦的飲食分別如下:
1、風寒侵襲橘紅膏。材料:橘紅,生薑,蜂蜜。先將橘紅、生薑用水煎煮,15分鍾後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並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黏時,對入蜂蜜,至沸停火,裝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3湯匙。
2、肝鬱脾虛四味粥。材料:山藥、糙米、人參、百合。做法:將前四藥切小塊,加水煮爛熟,加上調味品即可。
3、氣血虧損人參蓮肉湯。材料:人參、蓮子、冰糖。做法:將上述材料一並置於碗內,隔水加熱蒸1小時,溫服。
治療蓐勞的常見中醫方劑有如下幾種,但婦科疾病的治療的需要係統檢查,明確診斷,由專業醫生進行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
1、白茯苓散:治產後蓐勞,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即十全大補之變所少者白朮甘草,然以茯苓為君豬腰為佐者心腎交寒熱愈也。)
白茯苓[一兩],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炒],黃耆,人參,桂心[各半兩],上先以水三盞,入豬腰一雙,薑三片,棗三枚,煎至二盞,去三物,入前藥半兩,煎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2、黃耆建中散: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或惡寒腹痛。
(所謂建中者建中土也,芍藥甘草易老為有甲己化土之象加,肉桂以治脈弦虛寒腹瘧,加黃氏益表氣以助中氣之虛。)
黃耆[炒],肉桂[各一兩],白芍[炒二兩],甘草[炒七錢],上剉,每服五錢,用棗薑水煎服,日二三次,虛甚加附子。
3、當歸建中散:治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疼痛,呼吸少氣,小腹拘急,痛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產訖直至月滿,一日三服,令人身壯強健。
(此方專治氣血虛寒所生諸症加之飴糖乃建中之良法。)
當歸[四兩],白芍[六兩],桂心[三兩],黃耆[一兩半],上剉,每服四錢,加薑棗水煎,入飴糖一塊,再煎,稍熱服。如崩中衄血,加阿膠地黃。
4、加味佛手散:治產後血虛,勞倦盜汗,多困少力,咳嗽有痰。
(以盜汗而用柴前川芎似非宜矣,以咳嗽有痰而用黃氏又似難用,然以之為君。而柴前僅用錢許何多寡之相懸也,要之產後當以氣血為主,故用之取惟無邪者宜之。)
當歸,川芎,黃耆[蜜炙各一兩],柴胡,前胡[各一錢半],上(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桃柳枝各三寸,棗子烏梅各一枚,生薑一片,煎服。
如有痰,不用烏梅。
5、柴胡四物湯:治產後日久虛勞,而脈浮大者。
方見前往來寒熱。
三合散:治產後日久虛勞,針灸服藥俱無效者。
(四物四君內去朮加氏合小柴胡湯者是也,會三方之意方得其理之真。)
方見前發熱。
6、雲岐熟地黃散:治產後蓐勞,皆由體虛,氣力未壯,勞複所起,四肢煩疼,時發寒熱,不思飲食。
(蓐勞一症總屬氣血兩虛,故主於十全大補為法加續斷治諸不足,婦人內漏五味生津,斂神加麥門更妙所去三所加二又三合也。)
熟地黃,人參,白芍,白茯苓,白朮,續斷[各一兩],黃耆,當歸,川芎,五味子,桂心[各七錢半],上(口父)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大全方有麥門冬七錢半。
一方,無桂心五味續斷,有柴胡黃芩半夏各七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