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下腹 > 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簡介

相關問答

  小兒便秘常由於排便規律改變所致,指大便幹燥、堅硬,秘結不通,排便時間間隔較久(>2天),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長此以往嚴重影響兒童健康。

【詳情】

01小兒便秘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單純性便秘多因結腸吸收水分增多引起,常見病因有: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幹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對腸內容物發酵作用減少,大便易呈堿性,幹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強、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量多,且易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不按時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上課時間不能隨時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堿能藥物、抗酸藥、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二、發病機製

  1、有意識的抑製排便

  可使排便刺激消失。糞便因此變幹,排便痛苦,這種情況又可進一步抑製排便。隨意抑製排便的原因可有:小兒過於貪玩,無時間排便;害怕上課遲到,不敢花時間排便;或上課時不敢請老師允許去廁所;或不知道廁所的位置和方向。住院患兒有排便意圖可能不為醫護人員知道;4歲以上的小兒可能希望單獨入廁;長途旅行時排便規律常被打亂;遠離熟悉的家,對陌生的環境感到焦慮不安,不能習慣那裏的廁所,凡此種種。訓練小兒排便習慣期間,使他學會根據主觀願望排出大便或憋回去,從此小兒即根據自己的意誌行事。懲罰、不愉快和強製性排便訓練,可使小兒反應性憋住大便和拒絕合作。

  2、脊髓病變

  脊髓在排便中樞以上部位遭受阻斷時,即失去隨意控製大便的能力,排便成為反射動作。如排便中樞遭受破壞,直腸感覺全部喪失,形成大便失禁。正常直腸的節製是通過肛門內括約肌(反射性控製)和肛門外括約肌(反射性和隨意性控製)的動作共同承擔的。隻有在支配外括約肌的體神經受損才發生直腸失禁。這種情況下,充盈的直腸隻靠內括約肌的反射性舒張來排空。外括約肌失去隨意動作和反射動作導致直腸失禁,可見於脊髓橫斷傷、腦脊膜膨出、脊髓發育不良、脊髓縱裂和脊髓腫瘤等。

02小兒便秘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肛結直腸並發症

  長期的便秘可使腸道細菌發酵而產生的致癌物質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導致異形增生,易誘發癌變。便秘引起肛周疾病如直腸炎、肛裂、痔等,因便秘,排便困難、糞便幹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門直腸疾患。較硬的糞塊阻塞腸腔使腸腔狹窄及壓迫盆腔周圍結構,阻礙了結腸蠕動,使直腸或結腸受壓而造成血液循環障礙,還可形成糞性潰瘍,嚴重者可引起腸穿孔。也可發生結腸憩室、腸梗阻、胃腸神經功能紊亂(如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噯氣、口苦、肛門排氣多等。)

  2、腸道外的並發症

  如腦卒中、影響大腦功能(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性生活障礙等。在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發生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臨床上關於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壓,屏氣使勁排便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發作有逐年增多趨勢,如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發作。

03小兒便秘有哪些典型症狀

  1、糞便幹結

  患兒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幹燥、堅硬,有排便困難和肛門疼痛。有時糞便擦傷腸黏膜或肛門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麵可帶有少量血或黏液。因糞便停留於腸道內過久還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症狀,如精神食欲不振、乏力、頭暈、頭痛、食欲不振。長期攝食不足,可發生營養不良,進一步加重便秘,形成惡性循環。若糞便在直腸停留過久可使局部發生炎症,有下墜感。有時便秘患兒常有便意卻不能排淨,使便次增多。嚴重便秘,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幹糞的周圍不自覺地流出腸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便秘是引起腸絞痛的常見原因。

  2、腹脹、腹痛

  自覺腹脹及下腹部隱痛、腸鳴及排氣多。偶見嚴重便秘患兒常突然腹痛,開始排出硬便,繼之有惡臭稀糞排出,中醫稱之為“熱結旁流”。

  3、直腸垂脫

  長期便秘可繼發痔瘡或直腸脫垂。

04小兒便秘應該如何預防

  三歲以上的小孩,每天早餐及晚餐飯後,耍提醒他排便,每次排便時間不宜太短,並鼓勵盡量排幹淨不論每次是否有排便都須每日按時上廁所,如此才能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便秘須治療一段時間後大腸才能恢複良好的排便功能,耍利用治療期間養成良好的排便和飲食習慣,之後再來停止藥物,便秘才不會複發

05小兒便秘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胃腸X線鋇劑造影

  可根據鋇劑在胃腸道內運行的情況,了解結腸的運動功能狀態,區分張力減退性便秘和痙攣性便秘,並可及時發現器質性病變,如先天性巨結腸,腫瘤,結核等。

  2、直腸鏡

  乙狀結腸鏡及纖維結腸鏡檢查這幾種檢查可直接了解腸黏膜狀態,由於便秘,糞便的滯留和刺激,結腸黏膜特別是直腸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變,表現為充血,水腫,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痙攣性便秘可見到腸管的攣縮性收縮,腸腔變窄。

  3、肛管直腸測壓術

  肛管直腸測壓術是兒科常用的一種了解直腸肛門功能障礙的技術,遇有嚴重便秘的患兒可用測壓術確定直腸擴張時的阻力,肛管的靜息緊張度,肛門隨意肌收縮的強度以及病兒對直腸擴張的自我感覺,並可對肛門括約肌反射做出評價,注意必須由有經驗的人員來操作,以免對結果判斷錯誤,根據Karen對慢性便秘患兒的肛門直腸和遠端結腸動力學研究,幾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異常。

  4、肌電圖

  對盆底肌和肛外括約肌進行肌電圖觀察是評價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時盆底橫紋肌的張力維持緊張狀態,應用體表皮膚電極探測,全部正常小兒排便時肛外括約肌張力下降,而便秘患兒僅42%有恥骨直腸肌或肛外括約肌出現肌電活動下降。

  5、X線排糞造影

  近年來由於排糞造影(defecography)檢查法的臨床應用,可對肛門括約肌和肛門直腸作靜態及動態觀察,並可快速攝片(每秒2~4張),連續觀察排糞動作全過程,發現有些便秘是由於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腸套疊,直腸前突,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這些梗阻都是臨床及內鏡檢查難以發現的,實際上不屬於習慣性便秘的範疇。

06小兒便秘病人的飲食宜忌

  營養不良小兒便秘,要注意補充營養,逐漸增加入量,營養情況好轉後,腹肌、腸肌增長、張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漸通暢。

07西醫治療小兒便秘的常規方法

  有原發病者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治療單純性便秘的根本應放在改善飲食內容,多補充水分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穀物、蔬菜等),同時養成排便習慣,藥物治療隻在必要時臨時使用。
  1.母乳喂養嬰兒的飲食矯正
  母乳喂養嬰兒較少發生便秘,如果發生,除喂母乳外,加用潤腸輔食,如新鮮蔬菜汁及水果汁。
  2.人工喂養嬰兒的飲食矯正
  人工喂養兒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輔食可避免便秘。
  3.訓練習慣
  排大便是條件反射性運動,小兒經過訓練能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4.藥物
  (1)酚酞服藥後6~8小時發揮作用。由於少量吸收後有腸肝循環,故其作用有時可維持3~4天。適用於習慣性便秘。
  (2)液狀石蠟睡前口服,用藥後6~8小時生效。長期服用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及鈣、磷吸收障礙。
  (3)鎂乳睡前口服。
  (4)甘油栓塞入肛門,為輕刺激性導瀉藥,用藥後數分鍾即可排便。
  (5)甘油/氯化鈉(含山梨醇,甘油或硫酸鎂)先用少許塗潤肛門,然後徐徐插入肛門將藥液擠入,數分鍾內即排便。
  (6)簡易方法在家可戴橡皮手套用小指蘸少量液狀石蠟(石蠟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門通便。
  (7)灌腸法用1%~2%肥皂水或生理鹽水,其溫度與室溫接近,灌腸法刺激性較強,非特殊需要不采用。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