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小兒疳痢

小兒疳痢簡介

相關問答

  小兒疳痢,經外穴別名。見《腧穴學概論》。即小兒疳瘦。。《太平聖惠方》:“黃帝療小兒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瘁,諸般醫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間三壯,炷如小麥大。”近代《經穴治療學》列作經外穴,名小兒疳瘦;《腧穴學概要》稱小兒疳痢。在尾骨尖端直上3寸處。主治小兒疳積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脫肛等。沿皮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鍾。

【詳情】

01小兒疳痢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喂養不當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人工喂養者,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如乳類稀釋過度,或單純用澱粉類食品喂哺;突然斷奶,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2、飲食習慣不良飲食不定時、偏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

  3.、疾病因素疾病影響食欲,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並增加機體的消耗。

02小兒疳痢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疳氣證候

  形體略較消瘦,麵色萎黃少華,毛發稀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饑,大便於稀不調,精神欠佳,易發脾氣,舌淡紅,苔薄微膩,脈細。分析:脾胃失健,水穀精微化生氣血不足,形體失於充養,故見形瘦,麵色少華,毛發稀疏,精神欠振。脾胃失和,則飲食不香,甚則厭食;清氣不升則便溏,濁氣不降則便秘,故大便時幹時稀。若胃火偏亢則能食善饑;脾虛肝旺則易發脾氣。治法:和脾健運。方藥:資生健脾丸加減。常用藥:黨參、白術、山藥益氣健脾,茯苓、薏苡仁、澤瀉健脾滲濕,藿香、白蔻仁醒脾開胃,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助運。腹脹噯氣,厭食,苔厚膩者,去黨參、白術、山藥,加蒼術、陳皮、雞內金運脾燥濕,理氣寬中,消食助運。大便溏加少量炮薑溫運脾陽;大便幹加決明子、萊菔子潤腸通便;能食善饑,易發脾氣,加胡黃連、決明子清火除煩。

 2、疳積證候

  形體明顯消瘦,麵色萎黃無華,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毛發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煩躁激動,睡眠不寧,或伴揉眉挖鼻,咬指磨牙,動作異常,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膩,脈沉細。分析:本證多由疳氣發展而來,積滯內停,壅滯氣機,阻滯腸胃,或夾有蟲積,導致脾胃為病,屬於虛實夾雜的證候,其本為虛,其標為實,形瘦麵黃為虛,腹大膨脹為實。疳之有積無積,在於腹之滿與不滿,腹滿者多有積滯。蟲積者腹中可捫及索條狀痞塊,推之可散;食積者脘腹脹滿,叩之音實;氣積者大腹脹滿,叩之如鼓;血積者右肋下痞塊質硬,腹脹青筋顯露。病久脾虛,氣血生化乏源,故形瘦麵色無華,發稀結穗。胃有虛火,脾虛失運,即胃強脾弱,則多食多便,飲食不為所養而消瘦。心肝之火內擾,則睡眠不寧,脾氣急躁易怒。

03小兒疳痢有哪些典型症狀

  麵色萎黃,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肌膚幹燥,頭發稀黃,多睡眼澀,肚大筋露,納呆,腹瀉,甚則日夜百餘行,瀉下膿血或黏液,或伴腹中堅滿,腹痛等。

04小兒疳痢應該如何預防

  1、小兒疳痢(枯瘦喜睡,坐則閉目,飲食無味)用蚺蛇膽如豆大兩片,煮通草汁研化,隨意飲服

  2、小兒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時痢時止痢時,紅白兼有,全身黃瘦)用粉錫先蒸後熬,等變色時,每服半錢,米湯送下

  3、小兒疳痢隨不同年齡大小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宮氣方》說:“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強羸女與男煩熱毛焦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時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眼澀黃鼻孔赤,穀道開張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兒百病服之安”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兩次

  5、赤白下痢用酸榴根一把炙幹加水二大宛濃煎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

  6、赤白下痢用密陀僧三兩,燒成黃色,取出研細,每服一錢,醋茶送下,一天吃三次

05小兒疳痢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營養不良是由於熱量或蛋白質不足而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症。多見於嬰幼兒期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營養不良發病率已顯著下降。目前所見營養不良多為嬰兒期喂養方法不當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較輕。血糖和膽固醇水平下降,白蛋白、總蛋白量減低,轉鐵蛋白較白蛋白減低更敏感,甲狀腺素結合前白蛋白,血漿銅蘭蛋白均減低;堿性磷酸酶下將。

06小兒疳痢病人的飲食宜忌

  1、小兒疳痢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小兒疳痢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忌吃生冷食物。

07西醫治療小兒疳痢的常規方法

  治療以健脾滲濕、疏肝和胃、補益脾腎為主,同時可配合針灸及捏脊療法。
  1.捏脊療法
  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長強穴起至第七頸椎大椎穴。患兒取俯臥位,施術者握半拳兩手示指放患兒背脊長強穴之上,兩手拇指在示指前方合力夾起肌肉提起,然後示指向前拇指向後退,兩手同時向前移動翻卷患兒背脊肌肉,捏至大椎穴,反複捏6次,捏到第3次後每捏2~3下將皮膚向上提捏2~3下。每日捏1次,7天為1個療程。
  2.針四縫
  取患兒雙手四縫穴共八穴,皮膚常規局部消毒,捏緊患兒近端指關節,用三棱針避開小血管快速點刺四縫穴,深度約1mm左右,出針後擠出少許黃白色液體用消毒棉球擦淨,按壓針孔片刻即可。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