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小腸腺癌

小腸腺癌簡介

相關問答

  小腸腺癌是來自小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多位於十二指腸乳頭部周圍、空腸和回腸。是最常見的原發性小腸惡性腫瘤之一。在小腸腺癌中,發生在十二指腸的腺癌往往出現症狀較早,也容易診斷和治療。

【詳情】

01小腸腺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小腸腺癌的起病尚不清楚,相關危險因素和地理分布傳統的觀念認為與結腸癌相似,但近期歐洲多中心的研究表明,其發生可能與飲酒和某些職業有關,而與吸煙無關。常見危險因素包括克羅恩病、乳糜瀉、神經纖維瘤病、尿轉向術。小腸腺癌的發生與結腸癌的腺瘤-腺癌序列相似,腺瘤是常見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變最為多見。

  但臨床觀察發現,65%的十二指腸腺癌發生於Vater壺腹周圍區域,22.5%發生於十二指腸乳頭近側的壺腹上部,亦以降部為主。壺腹部癌發生率高的原因未明,但壺腹區域標誌著前中原腸交接部位,很可能此交接區域黏膜對發生疾病的抵抗力不如十二指腸的其他部位。也有人認為十二指腸和空腸近端的腺癌或許與膽汁中的某些膽酸(如脫氧膽酸、原膽酸等)在細菌作用下的降解產物與致癌作用有關。

  長期Crohn病可以發生腺癌(發生率3%~60%),部位以回腸為主,Crohn病的癌變危險性比正常對照人群高出300~1000倍。據報道,有30%左右的病例,腫瘤發生於因Crohn病進行旁路手術的腸段內。乳糜瀉和大腸癌切除術後的病例小腸腺癌的發生率比正常對照人群明顯增高。家族性結腸息肉病及Gardner綜合征的病例發生十二指腸腺癌的可能性亦比正常對照人群明顯增高。

  小腸腺癌的發生常伴有基因改變,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Sutter報告6例小腸腺癌中有5例存在K-ras基因第12密碼子的點突變;Hidalgo發現5%~10%的腺癌細胞有p53蛋白過表達,且表達強度與小腸癌的分化程度、浸潤、轉移及預後明顯相關。

 二、發病機製

  1、病理形態

  小腸腺癌原發於小腸黏膜,由黏膜經黏膜下向肌層、漿膜層發展,同時向周圍擴展。小腸腺癌侵犯腸管的長度一般僅4~5cm,很少超過10cm的,故臨床上很少出現因腹部包塊就診者。

  (1)大體形態:大體病理標本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環狀浸潤的腺癌:亦稱為狹窄型,病變沿腸管橫軸環形生長,最後形成環形病變,腸腔縮窄,腸壁增厚變硬,易於引起腸道的狹窄梗阻。

  ②息肉狀的乳頭狀癌:較多見,向腸腔內突出,易於引起腸套疊,並可逐漸浸潤腸壁造成環狀狹窄。

  ③潰瘍型癌:隨著病變向深層發展時,黏膜出現糜爛,繼而破潰,形成潰瘍。此型易引起慢性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引起腹膜炎;亦可能在穿孔前,鄰近腸管間已經粘連,故穿破後與之相通,形成內瘺。

  (2)組織形態:鏡下特點是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腺體結構。增生的腺體有時非常密集,以致互相貼近,其間難以見到間質的存在。腺體的細胞體積較大,染色較深。核大小不一,極性紊亂,核分裂象多見。

 2、組織類型

  根據細胞形態和分化程度可分為高、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以分化較好的腺癌為最多見。

  3、轉移途徑

  癌瘤擴散可通過直接浸潤或區域淋巴管,向腸係膜淋巴結及肝髒、腹膜、其他腹腔髒器轉移。十二指腸腺癌可向幽門下、胰頭、肝門、腹主動脈旁等淋巴結轉移。晚期癌灶可穿透腸壁侵犯鄰近器官。

4、病理分期

  按照AstlerColler修訂的Duke’s分期法,小腸腺癌分為四期六級。

02小腸腺癌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消化道出血

  較常見,多數為慢性失血,以黑便為主,長期慢性失血則有貧血。

  2、黃疸

  腫塊壓迫膽總管或十二指腸乳頭部而引起膽管阻塞發生阻塞性黃疸。

03小腸腺癌有哪些典型症狀

 1、腹痛

  一般為慢性腹痛,與飲食關係不密切,早期較輕,易誤診為“胃痛”,疼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呈持續性鈍痛,脹痛,隱痛,並逐漸加重,致食欲減退,消瘦,乏力,並發腸梗阻,腸穿孔時腹痛劇烈。

  2、梗阻症狀

  常是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環形狹窄病變常以慢性不全性腸梗阻為主要表現,腫塊呈浸潤性生長,使腸腔僵硬,狹窄,出現腸梗阻,病人常有嘔吐,腹脹,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帶有膽汁或血液。

 3、消化道出血

  較常見,潰瘍型腺癌表麵因血管糜爛,破潰可出現陣發性或持續性的消化道出血,多數為慢性失血,以黑便為主,病變累及較大血管時,可有大量出血,表現為嘔血或便血,大便呈現黑便或暗紅色,甚至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長期慢性失血則有貧血。

 4、腹部腫塊

  小腸腺癌的體積一般不大,很少出現腫物,有報道約1/3的病人就診時可捫及腹部腫塊,可能為梗阻近端擴張增厚的腸管,向腔外生長者有時也可捫及腫塊,可有壓痛,消瘦者腫塊界限清楚。

 5、黃疸

  十二指腸降部腫瘤80%是以黃疸為主要症狀,腫塊壓迫膽總管或十二指腸乳頭部而引起膽管阻塞發生阻塞性黃疸,早期呈現波動性,後期呈持續性並逐漸加深。

  6、體征

  病人可呈現消瘦,貧血貌,腹部可有壓痛,壓痛部位常為腫塊所在部位,至晚期可觸及腹部腫塊,並發腸梗阻者有腸型及蠕動波,腸鳴音亢進,腸穿孔者可有腹膜刺激征,有肝髒轉移者有時可觸及腫大的肝髒。

04小腸腺癌應該如何預防

  1、勿長期飲用酒精性飲料,戒除煙酒嗜好,勿過度吃醃菜、酸、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吃黴變食物,對患有慢性咽喉炎者更為重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少葷多素,多食新鮮水果、蔬菜等

  2、寒冷季節室內保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注意空氣流通室溫在20℃為宜,夜間睡眠時勿鋪蓋過多被褥,避免溫度過高或過分幹燥,造成咽喉部不適勿順風睡覺,劇烈勞動後應休息片刻,勿馬上衝洗冷水澡有傷風感冒引起急性咽喉炎者,應多飲熱水或薑湯發汗,增加小便排泄注意大便通暢及時治療急性炎症,防止演變成慢性,有慢性病變的器官,比較容易惡變

  3、加強勞動保護對生產過程中的有害氣體、粉塵、如矽塵、氯氨、溴、碘等需要妥善處理,長期與有害化學氣體接觸的工作人員,應配戴防毒麵具與穿防護隔離衣等

  4、增加體質,加強身體鍛煉常用冷水洗臉擦身,預防感冒,有勞有逸,生活有規律,清晨或工作之餘做戶外活動

05小腸腺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組織病理學檢查

  對於十二指腸腺癌可作十二指腸液細胞學檢查,但因十二指腸引流成功率不高,費時,病人痛苦大難以合作,目前少用。

  2、血常規檢查

  可發現小細胞性貧血。

 3、大便隱血試驗

  可為陽性。

4、血清膽紅素檢查

  十二指腸壺腹部腫瘤可出現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

06小腸腺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在飲食方麵要注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避免長期飲用酒精性飲料,戒除煙酒嗜好,勿過度吃醃菜、酸、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吃黴變食物。

  避免熬夜,避免勞累,避免情緒變化大。

07西醫治療小腸腺癌的常規方法

  1、治療

  小腸腺癌對放療不敏感,對化療亦不敏感。僅少數病例化療可控製進展,緩解症狀。可給予氟尿嘧啶(5-Fu)、絲裂黴素(MMC)或順鉑(DDP)。因此,小腸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放療及化療效果欠佳。手術治療的原則是進行腫瘤所在腸段及相應的腸係膜和區域淋巴結的整塊切除,有時需切除受累的相鄰髒器。切除腸段的範圍需根據結紮血管後的血運而定,但至少需切除腫瘤邊緣的近側和遠側各10cm以上正常腸段。

  十二指腸腺癌應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胰空腸吻合,膽管空腸吻合及胃空腸吻合。有人認為對於十二指腸第一、三、四段的早期腺癌可作該腫瘤節段腸管的切除術,此手術範圍小,影響小。反對者認為切除不徹底,如病人條件較好,年齡不超過70歲,體質能耐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根治效果好。空腸和回腸腺癌應清掃腸係膜上動靜脈周圍的脂肪淋巴組織。末端回腸腺癌應行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

  小腸腺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的基本原則是整塊切除腫瘤所在腸段、相應腸係膜及所屬淋巴結。小腸癌不同於平滑肌肉瘤,其浸潤性強,常累及腸係膜上動脈或靜脈的主幹,或固定於腹主動脈或下腔靜脈上,無法分離,僅能做姑息性的短路手術。故腫瘤晚期無法切除者可行旁路手術以緩解症狀,並作介入治療,以控製腫瘤的生長。

  對於空回腸腺癌,應距癌灶邊緣近端和遠端各10cm以上做腸段切除,須在該段腸管的血管根部(腸係膜上動靜脈分出該段血管的起始部)結紮,清除該段腸係膜,並清掃腸係膜上動靜脈旁淋巴脂肪組織。由於必須保護腸係膜上動靜脈,清掃範圍受到限製。遠端回腸的淋巴引流是沿回結腸動脈回流至腸係膜根部,保留回結腸動脈就難以徹底清掃該區域淋巴結,為此需行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探查已有較廣泛轉移者,若腫瘤局部條件允許可作姑息性切除。無法切除且有梗阻者行旁路手術。

  對於分化較差的小腸癌,化療和放療有一定作用,故術後應輔以適當的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治療措施。

  2、預後

  小腸腺癌確診時往往已有區域淋巴結及肝轉移,多無法行根治性切除術,預後較差。有報道298例小腸腺癌的手術治療,能進行根治性切除術者僅占50.7%,姑息性切除術占10.7%,旁路手術為16.8%,其餘隻能單純開腹探查。國內報告小腸腺癌切除術後的5年生存率為19%~31%,根治性切除術後的5年生存率為34%~41%。Zar綜合923例小腸腺癌,位於十二指腸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別為39%、37%,空回腸者分別為46%、41%,女性5年生存率稍高於男性。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