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腹> 虛寒泄瀉

虛寒泄瀉簡介

相關問答

  虛寒泄瀉多見於西醫學的急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西醫學認為腹瀉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當攝人大量不吸收的高滲溶質,使體液被動進入腸腔時,可導致滲透性腹瀉;由於胃腸道水與電解質分泌過多或吸收受抑製而引起分泌性腹瀉;當腸粘膜完整性因炎症、潰瘍等病變而受到損傷時,造成大量滲出而形成滲出性腹瀉(炎症性腹瀉);當胃腸運動關係到腔內水電解質與腸上皮接觸的時間縮短時,直接影響到水的吸收,形成胃腸運動功能異常性腹瀉。

【詳情】

01虛寒泄瀉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虛寒泄瀉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1、虛寒泄瀉病變髒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誌所傷及髒腑虛弱等,脾虛、濕盛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兩者互相影,互為因果。

  2、急性泄瀉,因飲食不節,進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或暑濕熱邪,客於腸胃,脾受濕困,邪滯交阻,氣機不利,腸胃運化及傳導功能失常,以致清濁不分,水穀夾雜而下,發生泄瀉。慢性泄瀉,由脾胃素虛,久病氣虛或外邪遷延日久,脾胃受納、運化失職,水濕內停,清濁不分而下;或情誌不調,肝失疏泄,橫逆乘脾,運化失常,而成泄瀉;或腎陽虧虛,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腐熟水穀,而致下泄。

02虛寒泄瀉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虛寒泄瀉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發病勢急,病程短,大便次數顯著增多,小便減少。兼見大便清稀,水穀相混,腸鳴脹痛,口不渴,身寒喜溫,舌淡,苔白滑,脈遲者,為感受寒濕之邪;便稀有粘液,肛門灼熱,腹痛,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者,為感受濕熱之邪;腹痛腸鳴,大便惡臭,瀉後痛減,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噯腐吞酸,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者,為飲食停滯。

03虛寒泄瀉有哪些典型症狀

  虛寒泄瀉多見於西醫學的急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西醫學認為腹瀉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當攝人大量不吸收的高滲溶質,使體液被動進入腸腔時,可導致滲透性腹瀉;由於胃腸道水與電解質分泌過多或吸收受抑製而引起分泌性腹瀉;當腸粘膜完整性因炎症、潰瘍等病變而受到損傷時,造成大量滲出而形成滲出性腹瀉(炎症性腹瀉);當胃腸運動關係到腔內水電解質與腸上皮接觸的時間縮短時,直接影響到水的吸收,形成胃腸運動功能異常性腹瀉。

04虛寒泄瀉應該如何預防

  虛寒泄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應積極預防但是,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故早發現、早治療對本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

05虛寒泄瀉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虛寒泄瀉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檢查確診:

  1、糞便檢查:大便清稀、大便有粘液、惡臭並檢查糞便的電解質和滲透性。

2、B超:B型超聲掃描為無創性和無放射性檢查方法。

3、CT或MRI檢查:主要檢查消化係統有無腫瘤,對排除腫瘤並確診虛寒泄瀉具有重要意義。

06虛寒泄瀉病人的飲食宜忌

  虛寒泄瀉的患者飲食上應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麵條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07西醫治療虛寒泄瀉的常規方法

中醫上虛寒泄瀉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一、基本治療

1、急性泄瀉

  (1)治法除濕導滯,通調腑氣。以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2)主穴天樞上巨虛陰陵泉水分

  (3)配穴寒濕者,加神闕;濕熱者,加內庭;食滯者,加中脘。

  (4)操作毫針瀉法。神闕用隔薑灸法。

  (5)方義天樞為大腸募穴,可調理腸胃氣機。上巨虛為大腸下合穴,可運化濕滯,取“合治內腑”之意。陰陵泉可健脾化濕。水分利小便而實大便。

2、慢性泄瀉

  (1)治法健脾溫腎,固本止瀉。以任脈及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2)主穴神闕天樞足三裏公孫

  (3)配穴脾虛者,加脾俞、太白;肝鬱者,加太衝;腎虛者,加腎俞、命門。

  (4)操作神闕用灸法;天樞用平補平瀉法;足三裏、公孫用補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5)方義灸神闕可溫補元陽,固本止瀉。天樞為大腸募穴,能調理腸胃氣機。足三裏、公孫健脾益胃。

二、其他治療

  1、穴位注射法選天樞、上巨虛。用黃連素注射液,或用維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針法選大腸、胃、脾、肝、腎、交感。每次以3-4穴,毫針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