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老年病科> 老年心髒猝死

老年心髒猝死簡介

相關問答

  老年心髒性猝死(senile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老年由心髒原因引起的意想不到的、在症狀開始1h內發生的自然死亡。在美國,據估計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每年20~40萬例,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患者的50%以上。發生心髒性猝死後,複蘇的成功率估計隻有20%左右。並且估計有80%的心髒性猝死患者不能活到出院,而幸存的患者有50%在3年內死亡。由此可見,心髒性猝死是危及生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應引起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高度警惕,並早期進行有效的預防治療。

【詳情】

01老年心髒猝死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在猝死型患者中發現81%有明顯冠心病,其主要病理特點是一支以上的冠狀動脈>75%狹窄,其中至少一根血管有>75%狹窄者占94%,急性冠狀動脈閉塞者為58%,已愈合的心肌梗死為44%,急性心肌梗死者占27%。這些研究的提示:廣泛性冠狀動脈病變是心髒猝死的主要病理,而冠狀動脈內的血栓形成及冠狀血管的痙攣,更進一步促進心肌損傷心電穩定性下降,從而誘發心室顫動,心髒停搏。除冠心病以外主要的猝死原因如下:

  1、冠心病

  冠心病(急性缺血事件,慢性缺血性心髒病)是心髒性猝死的最常見的原因。對心髒性猝死的屍檢發現,大約80%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病變,大約2/3以上的患者為2支或3支以上的病變。心肌梗死後伴有左心功能下降或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顯著增加。

 2、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的心髒性猝死率為2%,在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時心髒性猝死率可明顯增加。而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心髒性猝死更常見。大多數學者報道,肥厚性心肌病的年病死率為3%~4%,其中大多數為心髒性猝死。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下列情形為發生心髒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年齡較輕,在30歲以下;曾有暈厥病史;既往有心髒性猝死的家族史。此外,各種原因產生的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也容易發生心髒性猝死。

3、心髒瓣膜炎症浸潤

  現已公認,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可發生心髒性猝死,但發生率不高。據Jersaty報道,二尖瓣脫垂患者伴有下列情形者易發生心髒性猝死:40歲左右的女性患者;有暈厥病史;心電圖上有ST段改變或有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等室性心律失常;有“喀啦”音和收縮晚期或全收縮期雜音。

 4、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一般不易發生心髒性猝死,但在老年患者,常可並發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或高血壓致嚴重左心室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時,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發作時也易發生心髒性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多數學者認為,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發生心髒性猝死,尤其在患有嚴重器質性心髒病的老年患者。目前,室性期前收縮在心髒性猝死中的意義尚存爭議。有些學者發現,室性期前收縮並不能增加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尤其是無明顯器質性心髒病基礎的單純性室性期前收縮。但也有一些研究提示,室性期前收縮本身即是心髒性猝死的危險因素,特別是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或心肌梗死後的患者,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對心髒性猝死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合並有左心室肥厚、室內傳導阻滯和ST-T改變者。而室性心動過速在心髒性猝死中的意義比室性期前收縮為大。在臨床中,我們常把室速或成對、多源及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稱為複雜性室性心律失常。Morganroth根據複雜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髒性猝死的危險程度,將複雜性室性心律失常分為良性占30%,其左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均正常,發生心髒性猝死的危險性極小;潛在惡性占65%,心髒結構輕度異常,有心功能不全和室性異位激動,如室性期前收縮和(或)非持續性室速,無血流動力學障礙,但心髒性猝死的危險性增加;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占5%,幾乎都有血流動力學表現和體征(暈厥,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或低血壓)其發生心髒性猝死的危險性最大。臨床上常見5種類型:①心室率≥230bpm的持續性單形性室速。②心室率逐漸加速的室速或可蛻變為室撲和(或)室顫趨勢者。③室速伴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如暈厥,左心功能不全和低血壓。④多形性(包括長Q-T綜合征合並的尖端扭轉型)室速。⑤室撲和(或)室顫起始心律失常即為室撲和(或)室顫(如特發性室顫,Brugada綜合征)。臨床表現為阿-斯綜合征發作。而由心電圖證實的大多數心髒性猝死發作(65%~85%)是由心室顫動之類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但緩慢性心律失常也可能是心髒性猝死的潛在原因,並可能在記錄到緩慢性心律失常之前就已轉變為心室顫動。

  預激綜合征:預激綜合征患者並發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占40%~80%。但發生心髒性猝死的危險性較低,有調查在4%以下,老年患者也未見心髒性猝死增加的報道。

 5、其他

  糖尿病除了增加冠心病的發生率外,本身也可損傷心肌而增加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尤其女性患者的心髒性猝死發生率增加更明顯,較同年齡組而無糖尿病的患者增加3倍。

02老年心髒猝死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由於心髒呼吸驟停所導致的缺氧、二氧化化碳瀦留及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尚未糾正,機體各重要髒器細胞損傷後其功能尚未恢複,經常會在自主循環恢複後出現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等方麵的紊亂,常出現休克、心律失常、腦水腫、腎功能不全及繼發感染等並發症。

03老年心髒猝死有哪些典型症狀

  調查顯示隻有12%的心髒猝死者在死亡前6個月內曾因心髒疾患而就診。而絕大多數病人則因症狀缺乏特異性而被忽視。發生心髒猝死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
1、胸痛、呼吸困難
  猝死者在發病數天或數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現性質改變的心絞痛、呼吸困難。在屍檢中發現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機會較高。
2、乏力、軟弱
  在許多研究中發現猝死型冠心病前數天或數周內乏力、軟弱是特別常見的症狀。
3、 特異性心髒症狀
  持續性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有報道稱24%的猝死型冠心病者在心髒驟停前3.8h出現特異性心髒症狀,但大多數研究認為,這些症狀少見,特別是那些瞬間死亡者。
 4、冠心病猝死是突然發生的
  多在冬季,半數人生前無一點症狀,絕大多數發生在院外,如能及時搶救病人可能存活。
5、心髒驟停的表現:①突然的意識喪失常或抽搐、可伴有驚厥;②大動脈(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消失;③聽診心音消失;④歎息樣呼吸或呼吸停止伴發紺;⑤瞳孔散大、黏膜皮膚發紺;⑥手術時傷口不再出血。

04老年心髒猝死應該如何預防

  目前對心髒猝死尚缺乏準確和特異的近期預測指標,部分冠心病患者猝死前從無冠心病的表現流行病學前瞻性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和吸煙等,對冠心病發病和心髒猝死發病影響的趨勢是一致的目前國內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群開展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控製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以減少冠心病的發病,這是最根本預防心髒猝死的措施

  通過以下生活方式調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髒猝死的發生

  1、起居有常:應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臨睡前不宜看緊張、恐怖的小說和電視

  2、身心愉快:應忌暴怒、驚恐、過度思慮以及過喜養成養花、養魚等良好習慣以怡情養性,調節自己的情緒

  3、飲食調攝:飲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應控製攝食量,以減輕心髒負擔

  4、戒煙少酒:應絕對戒煙,少量飲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進血脈流通,氣血調和烈性酒在禁忌之列不宜喝濃茶、咖啡

  5、勞逸結合:應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不要勞累過度飽餐後不宜運動應注意保暖性生活故宜嚴格節製在心肌梗塞完全恢複後,房事宜控製在每月1-2次

  6、體育鍛煉:運動應根據各人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選擇,如打太極拳、乒乓球、健身操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氣血流通,減輕心髒負擔

  7、積極治療:堅持必要的藥物治療,對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必須服藥加以控製

  8、猝死急救:猝死突然發生時,應爭分奪秒急救,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摩和人工呼吸

05老年心髒猝死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心髒猝死較急,有效診斷病情有利於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結合以下檢查結果可對心髒猝死進行診斷。

1、心電圖

  目前已知,心肌肥厚是心髒性猝死的標誌性心電圖,QRS波群高電壓和側壁導聯明顯的間隔部Q波的出現可能是猝死的危險因素,大麵積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心電圖出現右束支阻滯,6個月的猝死風險約30%。

2、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可使39%~82%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得到診斷,並能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頻度,複雜程度,晝夜節律等變化,尤其是心肌梗死和嚴重的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發現的室性心律失常對心髒性猝死的發生有明確的預測價值,心髒性猝死的危險性隨著室性心律失常的複雜性和頻發性而增加。

 3、運動試驗

  有研究表明,運動試驗對心肌梗死後的患者發生心髒性猝死有一定的預測價值。

 4、心室晚電位

  心室晚電位是體表記錄到的局部心室延遲碎裂電活動,一般出現在QRS終末部並可延伸到ST內,呈高頻(20~80Hz),低幅(≤25μV=碎裂波),持續10s以上,從目前已有的資料來看,心室晚電位在預測患者發生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麵具有一定的價值,Brethard等報道,冠心病患者伴有心室晚電位陽性者,發生心髒性猝死的危險性比心室晚電位陰性者高3.3倍。

06老年心髒猝死病人的飲食宜忌

  已經被確診患有冠心病的老年在飲食上應該尤為注意,從最基礎的生活細節上就要避免心髒猝死的發生。
  1、飲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夠的蔬菜和水果。
  2、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患者應控製攝食量,以減輕心髒負擔。
  3、宜常食用植物油及維生素,如麥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及萵筍葉、奶類等。
  4、宜食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小米、燕麥、大麥、豆類及肉類等食物。
  5、可少量飲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促進血脈流通,氣血調和。
  6、宜食含降膽固醇及甘油叁酯的蔬菜,如香菇、木耳等。
  7、不宜過食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髒(心、肝、腎)腦髓、肥肉、卵黃及水產品中的螺、貝類、魷魚、烏賊魚等。
  8、不宜用興奮神經係統和促發血管痙攣的食物,如濃茶、咖啡、烈性酒、強烈調味品(芥末、洋蔥、大蒜、蘑菇等)。
  9、飲食中應適當控製食鹽量。因為營養與冠心病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製定合理的膳食原則對防治冠心病至關重要。

07西醫治療老年心髒猝死的常規方法

  無論是任何原因引起的心髒驟停或猝死型冠心病,一旦發現應立即搶救。由於猝死者除很少一部分發生在醫院內,大部分在院外,因而搶救複蘇最重要的是在猝死後最初2~4min內,給予合理的基礎生命支持。複蘇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及時、正確做出判斷並施行現場救護,複蘇的目的必須達到腦功能恢複。心髒猝死的搶救要求較高,難度很大,因此合理預防、積極治療冠心病是避免發病的一個有效手段。

一、治療

1、一級預防治療
  (1)識別有心髒性猝死危險的個體:可聯合使用心髒性猝死的多種預測因素。
  (2)藥物和外科、經皮技術:鑒於大多數心髒性猝死發生在冠心病的患者,減輕心肌缺血,預防心肌梗死或縮小梗死範圍,改變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的藥物應能減少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早期研究顯示與藥物治療相比,外科血管重建,使3支血管病變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的心髒性猝死下降。最近的研究顯示,應用溶栓藥和(或)經皮介入治療可獲得心肌再灌注和血管重建。已有研究證實β-阻滯劑在預防心肌梗死存活者心髒性猝死及降低其總死亡率方麵是有效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在這方麵的證據要少一些,但有少數研究提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使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心髒性猝死減少。
  (3)植入自動心髒複律除顫器(ICD):已有幾個隨機試驗開始實施,以比較ICD和藥物對心髒性猝死一級預防的效果。在多中心自動心髒複律除顫器植入試驗(MADIT)中,對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心肌梗死後左室功能差以及電生理檢查時可誘發出用普魯卡因胺不能抑製的室性心動過速患者,ICD比常規抗心律失常藥物更有效。但最近報道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CABG)補片試驗(patchtrail)證明給伴左室功能不全和信號平均心電圖異常的患者做CABG時,預防性植入ICD,並不能改善存活。2.二級預防治療

2、藥物預防治療
  (1)抗心律失常藥:心髒性猝死的發生機製主要是心室顫動,從理論上講,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控製或消除各種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防治心髒性猝死的作用,但是,不同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臨床使用結果卻不盡相同。
  (2)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藥: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藥的作用在於競爭心髒,血管和支氣管等組織器官β腎上的腺素能受體,使受體不能恢複到高親和力狀態而與激動劑結合,從而抑製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活性而發揮一係列的藥理作用。
  (3)正性肌力藥物: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髒性猝死的發生很高。因此,正性肌力藥物在心髒性猝死防治中的價值受到人們的關注。
  (4)抗血小板藥:
  ①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及其作用原理:抗血小板藥物是指能阻礙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釋放反應,以防止血栓形成的藥物。根據作用的環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包括以下幾類:
  A、環氧化酶抑製藥:包括阿司匹林(aspirin)、磺吡酮(苯磺唑酮)等。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1971年發現它有抑製環氧化酶的作用,目前已成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
  a、花生四烯酸在環氧化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不穩定的環內過氧化物,即前列腺素C2(PGG2)和前列腺素H2(PGH2)。環內過氧化物在血小板微粒體中血栓烷合酶的作用下生成血栓素A2(TXA2),但TXA2不穩定,半衰期為30s,迅速轉變為穩定的TXB2。在血管壁微粒體中,環內過氧化物在6(9)-環氧化酶作用下合成前列腺素I2(PGl2),然後代謝為6-酮-PGFla。TAX2使血管收縮,降低血小板cAMP,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b、阿司匹林主要抑製環氧化酶,使其活性基團乙酰化,從而阻止TXA2和PGI2的生成。由於阿司匹林在抑製TXB2的同時,也對PGI2造成了抑製,則阿司匹林使用的有益作用被削弱或抵消。大量研究表明,75~325mg/d的阿司匹林給藥對PGI2的影響較弱或幾乎沒有影響,而對TXB2的仍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c、磺吡酮(苯磺唑酮)是保太鬆類藥物的衍生物,1950年被用於治療痛風,1965年發現它對血小板功能具有明顯影響。現已知道,主要抑製血小板的環氧化酶而抑製TXA2的合成,並可抑製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對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PGI2影響極小。
  B、磷酸二酯酶抑製藥:包括雙嘧達莫(persantine)等。雙嘧達莫又叫潘生丁,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臨床的抗血小板藥物,其機製是抑製血小板的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的cAMP含量升高。雙嘧達莫(潘生丁)還可通過增加血液的腺苷濃度而抑製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潘生丁可抑製紅細胞和心、肺等組織細胞對血中腺苷的攝取。則腺苷不能被腺苷脫胺酶所破壞,血液中腺苷水平增加,一般口服給藥,每次400mg,1~2次/d。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症狀。
  C、血栓合成酶抑製藥:包括水楊酸咪唑(咪唑)、達唑氧苯(dazoxiben)、對乙酰氨基酚(APA)等。
  D、腺苷酸環化酶激活劑:依前列醇(前列腺素I2)和前列地爾(前列腺素E1)等。
  E、其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舒洛地爾(suloctidil)等。
  ②抗血小板藥物防治心髒性猝死的價值:在抗血小板藥物的研究中,較多的資料為阿司匹林。許多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後,可顯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在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後,可顯著降低再梗死的發生率。但是,有關阿司匹林防治心髒病猝死的價值,不同學者的報道不盡一致。德國-奧地利多中心研究結果提示,阿司匹林對心髒性猝死的防治有一定作用。Elwood等報道用阿司匹林治療心肌梗死進行隨機、雙盲大宗病例研究的結果,發現在心肌梗死後6周以內使用阿司匹林者,33個月隨訪期間的心髒性猝死率在阿司匹林組為7.8%、安慰劑組為13.5%,阿司匹林組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降低了42%。如果阿司匹林的使用時間較晚則對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無明顯作用。
  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一類心血管藥物,目前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許多研究發現,ACEI對心肌梗死、高血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可能並發的心髒性猝死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目前,ACEI已發展到幾十種。根據其含有的基團不同,ACEI可分為3種類型:A.含巰基的ACEI。主要有卡托普利(captopril);B.含羥基的ACEI。主要有依那普利(enalapril)、雷米普利(ramipril)、貝那普利(苯拉普利)等。C.含磷酰基的ACEI。主要有福辛普利(fosinopril)等。其基本作用機製是抑製血管緊張素轉換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是一種含有鋅離子的金屬蛋白,各個活性部位都含有鋅離子,ACEI的巰基、羥基或磷酰基可與鋅離子發生牢固的絡合作用而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失去活性。結果血管緊張素Ⅰ不能轉變為血管緊張素Ⅱ,可導致血管擴張、醛固酮分泌減少和交感神經張力降低。此外,ACEI還可抑製激肽酶,減慢緩激肽的降解,引起血管擴張;同時,緩激肽的濃度增高可激活前磷脂酶而使前列腺素的生成增加。ACEI還可減少鈣離子內流,使心肌細胞內鈣離子超負荷而引起的心律失常減少。這些作用對於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具有治療價值,還可增加心肌細胞電活動的穩定性。
  ④代謝類藥物:曲美他嗪(萬爽力),抑製心肌細胞線粒體內脂肪酸的氧化,加速糖原酵解,增加心肌細胞無氧代謝下ATP的產生,增強心肌細胞的抗缺血能力,從而可預防心髒性猝死的發生。
  ⑤埋藏式自動心髒複律除顫器:埋藏式自動心髒複律除顫器(ICD)的應用是防治心髒性猝死的重要進展,對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髒性猝死具有肯定的防治作用。

3、介入治療
  (1)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發作時常引起嚴重的血流動力學障礙,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高。1988年,Davis首次使用射頻消融治療室性心動過速成功,開創射頻消融的新領域,但至今仍不如室上性心動過速使用普遍。室性心動過速的消融,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心動過速的起源定位,其方法是進行心內膜標測,一般根據Josephson提出的18個點標測,左心室12,右心室6個,標測方法有3種:
  ①竇性心律時的標測:在竇性心律下,在心室的不同部位尋找有明顯延遲碎裂電位的部位。延遲破裂電位是缺血區殘存心肌纖維的非同步除極,常常被大量結締組織所包繞,彼此連接較少,因此傳導很慢,形成緩慢傳導區,成為室性心動過速折返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低倍放大條件下,延遲碎裂電位表現為高頻成分組成的低振幅波(  ②起搏標測:用電極在心室的不同部位作心內膜起搏,起搏頻率與心動過速的頻率相同,記錄12導聯心電圖,若11個以上導聯的圖形與心動過速發作時的相同,可認為該起搏部位即是心動過速的起源部位,但起搏標測也不可靠。
  ③心動過速時的標測:有心動過速發作時,在心室內不同部位記錄心內膜電圖,比較哪一部位的心室激動時間比體表心電圖的QRS波提前,則最早激動的部位是心動過速的起源點。心運過速的標測是室性心動過速定位的較可靠方法。
  (2)經皮球囊冠狀動脈成形術治療冠心病。從理論上講,經皮球囊冠狀動脈形成術治療冠心病應能有效降低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當迄今未見到多中心隨機臨床觀察資料。

4、外科手術
  (1)室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近10幾年來,用手術切割、冷凍或激光等手段可成功地控製或根治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從而減少心髒性猝死的發生率。
  ①內膜病灶切除術:這種治療方法於1979年由Harken用於臨床,其方法是首先進行病灶定位。Harken等的方法是在常溫體外循環下,用手持移動電極在心內膜麵進行標測,找出最早心室激動部位,經左心室切口對標測出來的最早心室激動部位作直徑2~3cm厚約數毫米的盤狀切除。心內膜病灶切除術適用於病灶局限,尤其適用於位於室壁瘤邊緣而遠離心髒傳導係統和乳頭肌的病灶。
  ②心內膜環形心室肌切除術:對於有室壁瘤而伴發室性心動過速的患者可在室壁瘤邊緣的正常心內膜作弧形切口,深達心肌層,直到僅留一層靠近心外膜的肌橋。該法由Guiraudon等於1987年首創。因術後左室受損,現已少用。
  ③心室隔離術:僅適用於右心室遊離壁或右心室流出道的病灶。其方法是以右房溝為基底,圍繞某一分支血管對可疑心室壁做半島狀切開,使它和右心室壁的其餘部分分離。
  ④外科冷凍消融術:對於靠近心髒傳導係統或腱索的病灶,直接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術可發生嚴重的並發症,則宜在外科手術直視下進行冷凍治療,使病灶降溫至0℃持續1min。如果有效則降溫至-60℃持續2min。
  ⑤外科激光消融術:用激光代替冷凍而消除心律失常的病灶。
  (2)冠狀動脈旁路術:對於嚴重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旁路術可有效的改善心肌供血,減輕或消除心絞痛的症狀。已有一些多中心研究結果顯示,冠狀動脈旁路術可延長冠心病患者的生存期,但對心髒性猝死發生率的影響,所見報道極少。

二、預後
  老年猝死預後主要取決於搶救是否及時及基礎病情況。但成功率低。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