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眼科> 粟瘡

粟瘡簡介

相關問答

  粟瘡是與椒瘡相似,其主要症狀是眼瞼內發生色黃而軟的粟粒狀的病變。每與椒瘡(砂眼)同時發生,沙澀癢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誘發翳膜而影響視力。

  皮膚粟疹或眼瞼內生粟之病證。

【詳情】

01粟瘡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等同與西醫學的沙眼衣原體感染形成的沙眼。

 1、發病原因

  有關沙眼病原的研究曆史已久,1907年Halbestaedter與Prowazek用光學顯微鏡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結膜上皮細胞內發現包涵體,即上皮細胞內有紅藍色原體及深藍色始體顆粒聚集,此包涵體具有基質(matrix),頗似外衣包圍,被誤稱為“衣原蟲(chlamydozoa)”。此後,相繼有不少研究。但是,沙眼的病原體直到1955年才由我國湯飛凡、張曉樓等用雞胚培養的方法首次分離出來。由於這種病原體能通過細菌濾器,寄生在細胞內,並形成包涵體,故當時認為是一種病毒。又因其大小、形態與一般病毒不同,稱之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與鸚鵡熱、淋巴肉芽腫的大型病毒相似。此後各國學者進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學及代謝機能等,證明它具有RNA、DNA和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細胞膜及壁,並對細菌敏感等,這些都不符合病毒的性質,而與革蘭氏陰性細菌有很多相似之處。故1974年出版的《Bergey細菌鑒定手冊》將這一類微生物另立一目,稱為衣原體。沙眼衣原體是其中的一種。

  沙眼衣原體從抗原性上可分為A、B、C、Ba、D、E、F、G、H、I、J、K等12型。流行地區的沙眼是由A、B、C及Ba型所致,其他各型則引起生殖泌尿係感染及包涵體性結膜炎。有的作者稱前組各型為流行性沙眼衣原體組,後組各型為眼、生殖泌尿衣原體組。

  沙眼衣原體在其生活周期中有2個生物相,即原體和始體。原體(elementarybody)是感染相,大小約0.3m,具有細胞壁,可存活於細胞外。始體(initialbody)亦稱網狀體(reticulatebody)是繁殖相,體積較大,約0.8m,無傳染性。原體侵入宿主細胞後,在胞漿內發育轉變為始體,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體。胞漿內充滿後則破裂釋放出原體,遊離的原體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細胞,開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約為48h。

2、發病機製

  沙眼衣原體易侵犯柱狀上皮細胞如尿道、子宮頸內膜、子宮內膜、輸卵管皺襞上皮、眼、鼻咽及直腸黏膜並引起病變,不侵犯陰道扁平上皮,故感染後僅寄生於陰道但不引起陰道炎。一般急性感染時機體反應輕微常無症狀而臨床無急性期。除衣原體本身引起病變外,機體免疫反應亦參與發病,衣原體膜上的LPS可誘發機體免疫反應,其代謝產物亦可引起機體的變態反應,但由於病原體寄生於細胞內可逃避免疫防衛作用。病原體在細胞內持續感染及繁殖,並不斷感染新的細胞,造成人體內反複持續感染。急性感染時局部主要是中性多核細胞反應,慢性或再感染則引起單核細胞反應。長期反複的炎症病變,加之機體的免疫反應,可導致瘢痕形成。

02粟瘡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本病患者可並發瞼內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潰瘍、上瞼下垂、沙眼性眼幹燥症、淚道阻塞及慢性淚囊炎。對於倒睫的患者可行睫毛拔出手術,同時結合激光破壞毛囊,可以抑製其複發。合並有上瞼下垂的患者通常提示輪匝肌的損傷或者神經損傷,有淚囊堵塞者可行淚囊衝洗治療。

03粟瘡有哪些典型症狀

  症見眼瞼內麵生有色黃而軟、形如粟米之顆粒,自覺沙澀癢痛, 流淚 不適等症。類今之濾泡征,可見於沙眼及其它具有結膜濾泡樣改變之疾患。治宜清熱,除濕,祛風,可內服除風清脾飲;或加洗法,外點黃連西瓜霜眼藥水。

04粟瘡應該如何預防

  一、主方五皮散(華佗《中藏經》)加減

  處方:桑白皮10克,茯苓皮12克,陳皮6克,生薑皮8克,蟬蛻6克,荊芥10克,薄荷6克,白術10克,太子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中成藥

  1、參苓白術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兒酌減

  2、金菊五花茶衝服,用法參照“針眼”之脾胃伏熱型中成藥

05粟瘡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粟瘡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症見眼瞼內麵生有色黃而軟、形如粟米之顆粒,自覺沙澀癢痛, 流淚不適等症。還應進行眼瞼檢查。

06粟瘡病人的飲食宜忌

  1、飲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煙喝酒。

  2、避免過度用眼,避免勞累,避免熬夜,避免用眼不衛生的情況,避免長時間的看電腦電視,避免在光線不足或光線過強的地方看書,避免用不清潔的手部揉眼,避免經常性用手刺激眼部。

07西醫治療粟瘡的常規方法

  一、經濕熱壅阻型

  【證見】眼癢澀疼痛,眵淚膠粘,胞瞼浮腫,瞼內及白睛紅赤;顆粒色黃,周圍紅赤。舌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祛風。

  【方藥】

  1、主方除風清脾飲加減

  處方:參見“椒瘡”脾胃濕熱型方藥。

  2、中成藥參照“椒瘡”中成藥。

 二、脾虛濕困型

  【證見】眼癢澀不適,胞瞼微腫,瞼內顆粒半透明,經年未消。舌淡苔薄白,脈緩。

  【治法】健脾除濕。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