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眼科 > 視網膜動脈阻塞

視網膜動脈阻塞簡介

相關問答

  視網膜中央動脈及其分支屬於末梢動脈,除了視網膜睫狀動脈以外,它是供應視網膜內層營養的唯一血管,血液供給障礙都可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嚴重損害視功能。視網膜中央動脈的阻塞引起視網膜急性缺血,視力嚴重下降,是導致盲目的急症之一。故應早期診斷,立即搶救。如果有視網膜睫狀動脈時,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視力。

【詳情】

01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本病多發生在有高血壓(64%)、糖尿病(24%)、心髒病(28%)、頸動脈粥樣硬化(32%)的老年。青年患者比較少見,發病者常伴有偏頭痛(1/3)、血黏度異常、血液病、口服避孕藥和外傷等誘因,或因風濕性心髒病有心內膜贅生物者。

  二、發病機製

  導致視網膜血管發生阻塞的直接原因主要為血管栓塞、血管痙攣、血管壁的改變和血栓形成,以及從外部壓迫血管等。可為單因素致病,也可以是上述諸因素綜合致病。

  1、血管栓塞:主要為各種類型的栓子進入視網膜中央動脈導致血管阻塞。栓子常位於篩板處,因視網膜中央動脈經過篩板時管徑變窄,特別是老年該處組織硬化,栓子更易在此處存留;其次栓子常位於後極部動脈分叉處。常見的栓子有以下幾類:

  (1)膽固醇栓子:為栓子中最常見者,約占87%。栓子來源有67.5%發生於頸動脈、主動脈或大血管有進行性粥樣硬化的患者。由於粥樣斑壞死,潰瘍暴露在血流中,含有膽固醇的物質脫落,成為栓子進入視網膜中央動脈。這種栓子比較小,呈黃色反光,通常位於顳側支動脈分叉處,尤以顳上支最易受累。可為單個栓子阻塞,也可為多數性,栓子位於黃斑周圍多支小動脈處,引起血流受阻。阻塞程度因栓子大小而異。幾天後栓子移行至血管遠端,約3個月後可完全消失。

  (2)血小板纖維蛋白栓子:常見於缺血性心髒病、慢性風濕性心髒病和頸動脈栓塞的患者。由於血管硬化,內皮細胞受損,致內壁失去光滑性,且內皮下增殖,管腔變窄,血小板和纖維蛋白聚集在血管內皮粗糙麵形成血栓性斑塊,斑塊脫落後可進入視網膜血流。這種栓子比較大,呈灰白色小體,可完全阻塞視網膜血流,患者突然完全失明。較小的栓子可在纖溶作用下數天後完全消失,血循環恢複。大的栓子則可在血管內機化,導致該處血管壁白鞘形成。

  (3)鈣化栓子:比較少見,占視網膜栓子的4%。來源於鈣化的主動脈瓣或二尖瓣,或升主動脈和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患者常有風濕性心髒病或其他心瓣膜病。栓子多為單個,色白無光澤,呈卵圓形,比較堅固。栓子位於篩板附近或進入第1級分支,不易吸收,長期位於視網膜動脈內。

  (4)其他少見栓子:包括腫瘤栓子,如心房黏液瘤;脂肪栓子見於長骨骨折患者;膿毒栓子見於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矽栓子見於作各種成型或美容手術注入矽製劑者;藥物栓子偶可發生於在眼周圍注射可的鬆者;其他尚有氣體栓子、滑石粉栓子等。

  2、血管痙攣:發生於血管無器質性病變但血管舒縮不穩定的青年人,有早期高血壓的病人,也可發生於有動脈硬化的老年。輕度的視網膜血管痙攣,患者感到短暫的視力模糊。強烈的陣發性血管痙攣可使血流完全阻斷,產生一過性黑?。如果痙攣迅速緩解,視力可恢複正常。痙攣發作頻率和時間長短隨病情程度而異,可多天1次至1天數次,持續時間數秒至數分鍾不等,反複多次痙攣也可使視功能受損。血管痙攣常可因其他原因而誘發,如衝洗陰道、衝洗鼻旁竇或姿勢改變。也可在各種感染性疾患,如流感或瘧疾等,或外源性毒素,如煙、酒、奎寧等中毒時發生。血管痙攣還常合並有偏頭痛或聽力減退。

  3、血管壁的改變和血栓形成:由於動脈硬化或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內皮下增殖變性,使血管內皮粗糙、管腔變窄,易於形成血栓。各種炎症也可直接侵犯動脈壁產生動脈炎,如巨細胞動脈炎、全身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硬皮病以及皮肌炎等。炎症使血管壁細胞浸潤、腫脹、阻塞管腔。炎症、感染或毒素也可刺激血管,發生痙攣、收縮和阻塞。

  4、血管外部壓迫:如青光眼、視盤埋藏性玻璃疣、視網膜脫離手術如鞏膜環紮術、眼內注入膨脹氣體、眼眶手術創傷、過度電凝止血、球後腫瘤或外傷致球後出血等,以上各種原因導致眼壓和眶壓的增高,均可誘發視網膜動脈阻塞。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常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變的基礎,也合並有栓塞或其他誘因而綜合致病。

  5、其他:如外傷、手術、寄生蟲和腫瘤等以及眼球後麻醉時球後出血,可引起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02視網膜動脈阻塞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由於視網膜內層因缺血壞死沒有能力誘發新生血管,故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也很少發生。視網膜動脈阻塞一般不會產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除非同時合並有頸內動脈狹窄,造成長期視網膜動脈低灌注缺血。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病人虹膜可有新生血管形成,發病率為16.6%。慢性缺血和視網膜動脈阻塞是頸動脈病的2個獨立特征,可同時發生,也可一先一後。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的最常見的並發症是視神經萎縮。發病2、3周後,視網膜中央動脈主幹阻塞者開始出現視神經萎縮,眼底檢查見視乳頭色蒼白,視網膜動脈狹細如銀絲狀。患眼的視功能嚴重受損。

03視網膜動脈阻塞有哪些典型症狀

  在阻塞之前,可先有血管痙攣,病人有一過性黑朦,為時幾秒鍾或幾分鍾,如為分支血管阻塞,它所供應的視網膜因功能喪失將出現視野缺損,阻塞時間很短者,視力和視野缺損可以部分恢複。

  根據視網膜動脈阻塞部位分為中央總幹阻塞,分支阻塞,前毛細血管小動脈阻塞和睫狀視網膜動脈阻塞。

  1、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阻塞部位在篩板附近或篩板以上部位,根據阻塞程度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阻塞,完全性者症狀嚴重,發作迅速,視力可突然喪失,甚至降至無光感,部分患者(24%)有先兆症狀,即曾經有突然單眼出現一過性黑矇,數秒或數分鍾後視力恢複的病史,反複多次發作,最後視力突然喪失,眼部檢查瞳孔開大,直接對光反射消失或極度遲緩,眼底檢查後極部神經纖維層和神經節細胞層由於霧樣腫脹而增厚,尤以後極部黃斑區節細胞數量多的地區明顯,視網膜乳白色彌漫水腫混濁,一般出現在阻塞後1~2h,也有報告發生在阻塞後10min者,由於脈絡膜循環正常,透過菲薄的黃斑組織可見脈絡膜血管呈現的紅色,故黃斑區呈櫻桃紅點,如有睫狀視網膜動脈供應,則該區視網膜呈一舌形橘紅色區;如果這支睫狀視網膜動脈供應黃斑,則中心視力可以保留,視盤色淡,如同時合並有缺血性視盤病變,則顏色更淡,邊界模糊,輕度水腫,視網膜中央動脈及其分支變細,管徑不規則,小動脈幾乎不可辨認,指壓眼球引不出動脈搏動,靜脈管徑也變細,血流停滯呈節段狀,可在血管內來回移動,有的患者有少許火焰狀出血和少量棉絮斑,視野可完全喪失,呈管形視野,或顳側留一小片島狀視野,ERG檢查在完全性阻塞者呈典型的負相波,由於b波起源於內核層,故b波降低,而a波起源於感光細胞層,由脈絡膜血管供應,故呈現負波型,發病2~6周後,視網膜水腫逐漸消退,視網膜內層恢複透明呈暗紅色調,黃斑區櫻桃紅點消退,出現脫色素和色素增生,由於視網膜內層萎縮,視網膜水腫消退後視功能也不能恢複,視網膜中央動脈和靜脈均變細,可伴有白鞘,有的動脈呈銀絲狀,視神經萎縮,視盤色蒼白,極少數病人同時合並有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可見視網膜有大片出血,血管隱沒於水腫的視網膜組織中,容易漏診動脈阻塞,根據患者視力突然下降至無光感或手動可以鑒別,靜脈阻塞一般不如動脈阻塞視力下降迅速而嚴重。

  有的患者視網膜動脈阻塞不完全,視力下降程度不很嚴重,視網膜動脈輕度狹窄,視網膜輕度水腫混濁,預後比完全性者稍好。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時由於血管阻塞程度,部位和造影時間的不同,熒光圖像有很大差異,阻塞後幾小時或數天造影,視網膜循環時間延長,表現為動脈和靜脈遲緩充盈,阻塞的中央動脈管腔內無熒光素灌注,而視盤來自睫狀動脈的小分支可充盈,熒光素由視盤毛細血管進入視盤處的中央靜脈形成逆行充盈,由於動脈灌注壓低,管腔內熒光素流變細,或呈節段狀,熒光素不能進入小動脈末梢和毛細血管而形成無灌注區,特別是黃斑周圍小動脈熒光素充盈突然停止如樹枝折斷狀,圍繞黃斑區的小血管偶可見有輕度滲漏和血管瘤樣改變,數周後或在不完全阻塞的病例,血流可完全恢複,熒光造影可無異常發現,但有的病例仍可有毛細血管無灌注區,動脈管徑變細等。

  2、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多由栓子或血栓形成所致,顳側分支常受累,尤以顳上支為多,視力受損程度和眼底表現根據阻塞部位和程度而定,阻塞點通常在圍繞視盤的大血管處或大的分叉處,可見阻塞處血管內有白色或淡黃色發亮小體,阻塞支供應的視網膜呈扇形或象限形乳白色水腫,如波及黃斑也可出現櫻桃紅點,該支動脈變細,相應靜脈也變細,視野呈象限缺損或弓形暗點,ERG正常或有輕度改變,熒光血管造影可見阻塞動脈和相應靜脈充盈比末梢阻塞支延遲,有的病例在栓子堵塞的血管壁有熒光素滲漏,2~3周後視網膜水腫消退,阻塞支動脈變細並有白鞘,熒光血管造影表現恢複正常,少數病例阻塞支與睫狀血管或阻塞支形成側支循環。

  3、前毛細血管小動脈阻塞:視網膜前毛細血管小動脈急性阻塞可能與血管內皮受損,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或異常紅細胞堵塞及其他因素有關,可見於高血壓,糖尿病或放射病所致視網膜病變或係統性紅斑狼瘡,鐮狀細胞視網膜病變,白血病等血液病,由於前小動脈阻塞,導致局部缺血,抑製了神經纖維軸漿運輸,軸漿細胞器聚集腫脹,斷裂形成似細胞體,檢眼鏡下呈棉絮狀軟性滲出斑,熒光血管造影可見斑狀無灌注區,鄰近毛細血管擴張,有的擴張如瘤樣,晚期熒光素滲漏,根據前小動脈阻塞範圍大小和部位,視力可正常或下降,視野正常或有暗點,數天或數周後棉絮狀斑消失,小動脈重新灌注,重建的毛細血管床呈迂曲狀態,晚期由於視網膜內層局部變薄,透明度增加,形成局限凹麵反光區,說明該處視網膜曾經有缺血改變。

  4、睫狀視網膜動脈阻塞:臨床上偶可見到睫狀視網膜動脈阻塞,Brown報告27例年輕人動脈阻塞有5例為睫狀視網膜動脈阻塞,大多數位於視網膜乳頭黃斑區,如果睫狀視網膜動脈走行長可供應黃斑,則視力受損嚴重,如不供應黃斑則中心視力影響不大,眼底呈一舌形或矩形乳白色水腫區,相應視野缺損,其發展過程與分支動脈阻塞相同。

  無論主幹或分支阻塞,根據上述臨床表現,即可做出診斷,在主幹阻塞合並中央靜脈阻塞時,因眼底廣泛出血和水腫,動脈情況可被掩蓋,僅憑眼底所見,易誤診為單純的中央靜脈幹阻塞,但可從視功能突然喪失而予以鑒別。

04視網膜動脈阻塞應該如何預防

  起病90分鍾內及時就醫者,可部分恢複視力,否則超過4小時者,視力常遺留永久損害,很難恢複,預後不佳

  本病與全身血管疾病有關,應注意控製高血壓、動脈硬化,避免情緒激動,眼部手術中和術後注意控製眼壓,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豬油,骨髓,奶油及其製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肝,腦,腎,肺等內髒,魷魚,牡蠣,墨魚,魚子,蝦子,蟹黃,蛋黃等,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種瘦肉,雞,鴨,魚肉,蛋白,豆製品等

05視網膜動脈阻塞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眼底表現:阻塞超過幾分鍾之後,眼底將出現貧血性壞死,視盤色白,邊緣模糊,視網膜後極部呈彌漫性乳白色水腫,黃斑區因視網膜組織單薄,脈絡膜毛細血管層透露呈現“櫻桃紅斑”,是為本病的典型體征,一般兩周後視網膜水腫消退,但視網膜動脈細小如線,視盤更為蒼白,視力不能恢複。

  二、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熒光血管造影表現

  1、中央動脈阻塞時,動脈無灌注,分支動脈阻塞時,血流在分支的某一點中斷或逆行充盈(阻塞動脈遠端的染料灌注早於動脈阻塞點的近端),後期阻塞點具有高熒光。

  2、充盈遲緩,視網膜動脈完成循環時間在正常約為1~2秒,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到30~40秒。

  3、黃斑周圍動脈小分支無灌注,數日後造影可見動脈血流重新出現。

  在動脈阻塞後數小時內,視網膜電圖(ERG)的b波迅速減退。

  熒光造影檢查,除視盤區外視網膜毛細血管床不灌注,視網膜動脈充盈緩慢。

  三、血液流變學檢查:可了解血液的黏稠度。

  四、病理學改變:視網膜中央動脈一旦阻塞,血流中斷,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內層立即缺氧及壞死變性,其嚴重程度和速度,與阻塞是否完全相一致,據實驗報道完全阻塞後3h作組織學檢查,已可見到神經上皮層內層細胞膜破裂,核染色質堆積,細胞自溶及液體脫失,此後毛細血管管壁內皮細胞及壁間細胞變性,留下大片無細胞,無功能的毛細血管區,視網膜內層細胞壞死被吸收後,為神經膠質所代替。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因造影與阻塞發生相隔時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阻塞後血循環代償與重建情況不同,以致造影所見各異,從動脈完全無灌注,遲緩充盈,小分支無灌注直至充盈完全正常等幾種情況均可見到,一般常有下列數種表現:

  1、病程早期所見:臨床上在阻塞一開始立即進行FFA的機會可以說是沒有的,所謂病程早期所見,實際上是指發病數小時甚至是超過24h後的造影改變。

  主幹完全性阻塞時,視網膜動脈無熒光色素灌注,但視盤有由睫狀動脈供血的毛細血管,卻很快有熒光充盈而且明顯擴張,形成側支吻合,並迅速回流於視盤上中央靜脈根部,使造影劑灌注於靜脈主幹近端,同時呈現特殊的逆流現象,即熒光從靜脈主幹向視盤外靜脈支逆行充盈。

  主幹完全性阻塞突然有所緩解或是不完全阻塞時,造影所見因當時的阻塞程度而異,阻塞較強者表現為熒光遲緩充盈,視網膜動脈完全充盈時間,正常眼1~2s,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30~40s,因此造影動脈期至靜脈出現熒光層流(早期靜脈期)時間也非常緩慢,正常時相差僅1~2s,而此時則長達30~40s,靜脈熒光暗淡或呈顆粒狀,提示血循環嚴重不暢,阻塞程度較輕者,動,靜脈充盈時間稍有延長或完全正常。

  分支完全性阻塞在造影時,可以見到血流至阻塞處突然中斷,在該處管壁有熒光滲漏,分支完全阻塞的另一指征為逆行充盈,由於阻塞支末梢端的壓力相當低,使毛細血管來的血液回流成為可能,因而在阻塞初期熒光片上,可見該動脈末梢端熒光素灌注早於阻塞處近端。

  分支不完全性阻塞,阻塞處管壁無熒光滲漏,該動脈支熒光充盈時間比其他正常分支略有延長或完全正常。

  2、病程後期:是指阻塞發病後數周乃至數月之後,此時FFA在主幹或分支完全性阻塞眼,雖因側支循環形成而動脈充盈時間恢複正常,但動,靜脈管徑狹窄,血管鞘膜,側支管道及毛細血管無灌注區等仍能見到,有時還可以發現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異常熒光及視網膜增生膜等所顯示的假熒光,視野檢查呈現象限缺損或弓形暗點,ERG正常或有輕度改變。

06視網膜動脈阻塞病人的飲食宜忌

  視網膜動脈阻塞患者在進食中應注意:
  1、忌煙、酒、咖啡、可可等。
  2、忌刺激性食物,如蔥、蒜、薑、辣椒、花椒、桂皮等。
  3、忌發黴、燒焦食物。
  4、忌油膩、煎炒、燒烤、煙熏等熱性食物,如羊肉、火腿、熏肉、肥肉等。

07西醫治療視網膜動脈阻塞的常規方法

  必須爭分奪秒地緊急搶救,以解除血管痙攣和使動脈內的栓子衝到較小的分支,縮小視網膜受損範圍,可用血管擴張劑,如吸入亞銷酸異戊酯;含化硝酸甘油片;球後注射普魯卡因,乙酰膽鹼或妥拉蘇林;還可反複按摩眼球或行前房穿刺、以期降低眼壓,促使血管擴張;亦可試用高壓氧治聞(5%CO2、95%O2,減少組織缺氧)。近年來有用鏈激酶、尿激酶或纖維蛋白溶解解酶,以溶解血栓者。丹參注射液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有擴張血管,活血化瘀,理氣開竅作用。中藥治則是活血通絡為主,兼以理氣化瘀,方用四物湯加減。

  對發病時間較短者應按急診處理,發病48h內處理最好,否則治療效果不佳。

  1、降低眼壓:使動脈灌注阻力減小。可采取按摩眼球,至少1min,使眼壓下降,或作前房穿刺,也可口服或靜脈注射乙酰唑胺等。

  2、吸氧: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氣體,可增加脈絡膜毛細血管血液的氧含量,從而緩解視網膜缺氧狀態並可擴張血管。白天每小時吸氧1次,每次10min;晚上每4小時1次。

  3、血管擴張藥:急診時應立即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球後注射妥拉唑林25mg或12。5mg,每天或隔天1次。靜脈滴注罌粟堿30~60mg,1次/d。也可口服菸酸50~100mg,3次/d。

  4、纖溶製劑:對疑有血栓形成或纖維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可應用纖溶製劑。靜脈滴注或緩慢推注尿激酶10萬~20萬U;或用去纖酶靜脈點滴。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檢查血纖維蛋白原,降至200mg%以下者應停藥。

  5、其他:可口服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等血小板抑製藥和活血化瘀中藥。此外,根據可能的病因,降低血壓,治療頸動脈病,有炎症者可用皮質激素、吲哚美辛等藥物以及神經支持藥物等。

  以上各種治療可綜合應用,務求視力恢複至最大限度。同時作全身詳細檢查以盡可能去除病因。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