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視盤病變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1、血管性疾病
顳動脈炎可以引起後睫狀動脈阻塞。動脈硬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也可減少睫狀動脈的血流量,產生視盤局部血流不暢。
2、血液疾病
嚴重貧血使血液含氧量減低,鐮狀細胞病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不暢。
3、血壓的改變
大出血後,血壓急劇下降,可使視神經小血管發生循環障礙。
4、眼壓升高
視盤小血管血壓與眼壓失去平衡可致血流不暢而引起本病。
本病會引起視神經萎縮並發症。視神經萎縮(opticatrophy)一般發生於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軸突。由於神經纖維的蛻變及萎縮,病人多有視功能減退、視野縮小等症狀。
凡年齡大於40歲,視力突然下降,視野缺損不呈正切者,在除外壓迫性視神經病變、脫髓鞘疾病及遺傳性疾病後,應考慮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可能性。一般視力下降不嚴重,如顳動脈炎所致者則較重,甚至無光感。發病多突然,早期視盤輕度腫脹呈淡紅色或灰白色,可伴有少量神經纖維層出血點,在1~2周內自行消退,絮狀滲出物亦可見。1~2個月後發生視神經萎縮。
缺血性視盤病變在預防方麵,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控製原發病或一些致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2、改善缺血組織的微循環狀態,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如使用胰激肽釋放酶類藥物
3、減少黃斑病變和新生血管性病變等並發症發生的機會
本病做眼底檢查可見視盤稍隆起,顏色稍淺或正常,有時略有充血,邊緣模糊呈灰白色。視盤附近視網膜可有少數出血點,視網膜血管無改變,黃斑部正常。晚期(1~2月後)視盤隆起消退,邊緣清楚,顏色局限性變淺。視盤也可上(下)半或全部蒼白,呈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又稱慢性萎縮型視盤水腫。
缺血性視盤病變早期以清熱涼血為主,兼以活血化瘀,以後以活血化瘀為主,兼以清熱明目。每天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還可以預防和治療幹眼病。維生素a的最好來源是各種動物的肝髒,而植物性食物,如胡蘿卜、莧菜、菠菜、韭菜、青椒、紅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等也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
首先應針對病因治療。全身或球後、球旁皮質類固醇可減少缺血所致的水腫,改善血運障礙,阻斷惡性循環。口服醋氮酰胺類藥可降低眼內壓,改善視盤血供不平衡。同時可給予神經營養藥物如維生素B1、B12、ATP及輔酶A等。低分子右旋糖酐、複方丹參、維腦路通、川芎嗪等可適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