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兒科> 化膿性中耳炎

化膿性中耳炎簡介

相關問答

  化膿性中耳炎為化膿性細菌入侵所致,分急、慢性兩種。前者為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是由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增殖體炎、變態反應和鼻咽部堵塞過久而引起咽鼓管發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禦能力,細菌乘虛而入所致。常見症狀為發熱、耳痛、耳鳴,聽力障礙。本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幼兒的耳痛及全身症狀較成人嚴重。後者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其特點是鼓膜穿孔,反複耳漏。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多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開始,如急性炎症消退2~3月後仍繼續流膿,則示病變已進入慢性。

  祖國醫學將本病歸屬於“膿耳”範疇,又稱聤耳、底耳、耳濕等。《靈樞•厥病》說:“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膿。”與本病的臨床表現相似。

  此外反複中耳炎會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連硬化,使聽力進一步下降。如不適當用藥,另可引起內耳神經功能下降,導致更難醫治;而中耳反複發炎可導致骨瘍型或膽脂瘤型中耳炎,骨頭受侵蝕時有可能導致麵神經癱、腦膜炎、腦膿腫等顱內外並發症,甚至有生命危險;長期中耳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還有可能導致麵癱。

【詳情】

01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咽鼓管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後,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嘔吐等進入鼓室,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見的途徑。小兒發病率高的原因:

  ①易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和肺炎等,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發炎。

  ②小兒咽鼓管較成人相對短而直,比較水平,分泌物易於經此管道進入鼓室。

  ③小兒多仰臥吮乳,特別是人工喂乳時,嘔吐物和多餘的乳汁甚易流入鼓室。

  ④小兒多患增殖體肥大和管周淋巴結炎,易阻塞咽鼓管口,妨礙引流而致發炎。

  ⑤小兒處於萌牙期,經常食欲不振,局部腫脹,局部腫脹,抵抗力減弱,易於感染其他疾病。

  ⑥先天性唇裂,齶裂致齶咽功能不良,易引起咽鼓管感染,而鼓室內粘膜下胚性組織多,抗感染力弱,增殖體,鼻息肉等手術,由於出血和填塞物過久,亦易引起鼓室感染。

  (二)外耳道感染比較少見,如戰時火器震傷,挖耳損傷,拳擊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後感染,嚴重的外耳道炎,久之鼓膜糜爛潰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三)血行感染最少見,急性重度傳染病和膿毒血症,細菌經動脈直接進入鼓室,亦可由靜脈血栓感染而進入鼓室。

  急性中耳炎早期病毒抗體滴定往往升高,可能為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繼而細菌侵入,小兒多是肺炎球菌,溶血性流行感冒杆菌和β溶血性鏈球菌,成人多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變形杆菌等,稍晚,鼓膜穿孔,即成混合感染。

02化膿性中耳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並發症分為顱內外並發症以及顳骨內並發症。

  1、顱外並發症有耳周膿腫或流膿的瘺管(近年來常見耳後瘺管長期流膿)。

  2、顱內並發症有硬膜外膿腫、硬膜下膿腫、腦膜炎和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近年來常見,導致頭痛、夜不能寐,發熱)、腦膿腫(近年來偶見,其中一例因位置特殊,隻能行乳突手術後緩慢吸收)、腦積水。均會導致頭昏頭痛,伴或不伴急性高熱寒戰,嚴重者危及生命。

  3、顳骨內並發症有迷路炎(近年來常見,可導致患者眩暈、惡心、嘔吐)、周圍性麵癱(近年來常見,可導致嘴歪眼閉不上),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學習以及日常生活。

  上述並發症嚴重者危機患者生命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有的需要及時、盡早手術。

03化膿性中耳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有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能的發熱、嘔吐等。其後果是並發症,嚴重的並發症有顱內並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其它並發症有顱外並發症如迷路炎、麵神經麻痹等。

  慢性化膿中耳炎症狀:

  (1)耳流膿:是本病的主要常見症狀。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並伴有異臭味。

  (2)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一般為傳導性聾。

  (3)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暈、嘔吐、麵癱、劇烈頭痛、寒戰、高熱等症狀出現,證明已有並發症發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04化膿性中耳炎應該如何預防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衝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隻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遊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幹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遊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薑、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05化膿性中耳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耳鏡檢查法 ,頭麵部觸診 ,聽力檢查,血液檢查和白細胞分類計數檢查等具體操作如下:

耳鏡檢查

  起病早期,鼓膜鬆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緊張部周邊可見放射狀擴張的血管。 繼之鼓膜彌漫性充血、腫脹、向外膨出,正常標誌難以辨識,局部可見小黃點。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時控製,即發展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開始甚小,不易看清,徹底情節外耳導後,方見穿孔處有搏動亮點,實為膿液從該處湧出。壞死型者鼓膜迅速溶潰,形成大穿孔。

耳部觸診

  乳突部可有輕微壓痛,鼓竇區較明顯。

聽力檢查

  多為傳導性聾,少數病人可因耳蝸受累而出現混合性聾或感音神經性聾。

血液檢查

  血象白細胞總數增多,多形核白細胞增加,鼓膜穿孔後血象漸趨正常。

06化膿性中耳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1. 急性期患者應食散熱、清涼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綠豆、黃瓜、芹菜、薺菜、雪梨等。

  2. 慢性患者應食健脾、補腎的食物,如:豬腎、羊腎、甲魚、山藥、芡實、薏米、核桃、栗子、黑豆等。

  3. 急性期忌食易引發毒邪的食物,如:辣椒、蔥、薑、大蒜、蝦、蟹、鬆花蛋等。

  4. 慢性患者忌食肥膩、生冷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油、冬瓜、絲瓜、銀耳等。

07西醫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的常規方法

1、外邪侵襲證

  主證:有中耳炎病史,新近外感或汙水入耳後,出現耳微痛,耳內分泌物增加,或清稀水樣物流出。檢查見鼓膜穿孔,苔薄,脈浮。

  病機分析:外感六淫,肺失宣降,邪壅清竅,閉阻脈絡,故耳內疼痛,耳內溢水。外感表邪,故苔薄脈浮。

  治則:疏風散邪,宣肺利水。

  方劑:蔓荊子散(《蘭室秘藏》)加減。

  藥物組成:蔓荊子10g,生地黃10g,木通6g,赤芍10g,赤茯苓10g,桑白皮10g,菊花10g,麥冬10g,炙甘草10g,升麻10g,前胡10g。

  加減:方中酌去生地黃、麥冬之滋膩,加柴胡、薄荷以助疏風祛邪;耳內溢水樣物量多者,加葶藶子、車前子以助肅肺利水;耳內分泌物黃濁,酌加黃芩、梔子、金銀花清熱解毒。

  若慢性中耳炎,耳道流膿黃白,時流時止或時多時少,或有時頭暈頭重,口苦,尿黃,膿多時或有寒熱不適,舌邊尖紅,苔黃,脈弦,多屬少陽樞機不利,濕熱鬱蒸。治以和解少陽,清膽利濕,可用小柴胡湯(《傷寒論》)加減:柴胡15g,黃芩12g,黨參20g,半夏10g,甘草6g,生薑6g,大棗5枚。可酌加當歸、白芍滋養肝血,野菊花、金銀花、夏枯草、茯苓、木通、車前子之類清熱解毒,利濕化濁。

2、氣虛邪滯證

  主證:耳內流膿日久,量或多或少,質或清或稠,或微有臭氣,聽力下降,有耳鳴。或伴頭暈,麵色少華,納差,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膩,脈緩弱。

  病機分析:肺脾氣虛,正氣不足,驅邪不力,邪毒久滯,故見耳內溢膿日久;脾虛濕濁內生,上幹清陽之位,故耳內溢膿,濕濁盛則分泌物量多;濕濁久鬱化熱,則分泌物有臭氣;因鼓膜受損,複因氣虛清陽不升,故耳鳴耳聾;全身及舌脈所見,為肺脾氣虛之證。

  治則:益氣健脾,排膿化濁。

  方劑: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藥物組成:茯苓10g,蓮子肉20g,薏苡仁30g,黨參15g,白扁豆15g,桔梗10g,砂仁6g,白術10g,山藥15g,甘草10g,大棗5枚。

  加減:耳膿稠濁,酌加皂角刺、穿山甲之類活血排膿;膿液清稀,酌加法夏、陳皮、白芷以助健脾燥濕;膿液黃濁或有臭氣,酌加野菊花、蒲公英之類解毒排膿;耳悶、聽力下降者加柴胡、枳殼、石菖蒲之類行氣通竅;若周身倦怠乏力,頭暈而沉重,為清陽之氣不得上達清竅,酌加黃芪、當歸補益氣血。

3、陽虛邪滯證

  主證:耳內流膿日久不愈,量不多,膿液穢濁或呈豆腐渣樣,多有臭味,聽力減退明顯,或有耳鳴。檢查見鼓膜穿孔多在邊緣部或鬆弛部大穿孔。全身或伴形寒肢涼,頭暈神疲,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夜尿多。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無力。

  病機分析:腎主耳,腎陽虧虛,陰寒內生,耳竅失養,骨質不堅,寒濕濁邪久凝,蘊積生毒,侵蝕骨質,氣滯血瘀,故見鼓膜大穿孔或邊緣性穿孔,聽骨鏈壞死,乳突膽脂瘤形成;邪蝕耳骨,骨腐故分泌物汙穢而臭,或黑褐腐臭如豆渣。全身及舌脈所見為腎陽虧虛之證。

  治則:溫腎驅寒,祛腐排膿。

  方劑:附桂八味湯(《金匱要略》)合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加減。

  藥物組成:熟地黃20g,山茱萸10g,山藥2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肉桂3g,附子6g,麻黃6g,鹿角霜6g,炭白芥子10g,薑炭3g,生甘草6g。

  加減:酌加皂角刺、穿山甲、乳香、沒藥之類活血排膿;有肉芽、息肉者,酌加夏枯草、浙貝母、僵蠶、山慈菇之類化痰散結;兼耳膿黃濁而臭,加金銀花、山慈菇、土貝母、夏枯草之類以助解毒化濁。若耳膿清稀,或舌質淡胖有齒痕,乃脾腎不足,水濕內鬱,酌加黃芪、白術、茯苓、蒼術、石菖蒲之類以助健脾化濁。

4、陰虛邪滯證

  主證:耳內流膿日久不愈,量不多,耳膿黃綠量少,膿液穢濁或呈豆腐渣樣,多有臭味,聽力減退明顯。檢查見鼓膜穿孔多在邊緣部或鬆弛部,膿液為灰白色或豆腐渣樣,或有聽骨鏈壞死,乳突膽脂瘤形成,全身或伴見腰膝酸軟,口幹咽燥,頭痛,頭暈,眼花不清。舌質偏幹紅少苔,脈弦細數。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