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兒科> 小兒麻痹症

小兒麻痹症簡介

相關問答

  小兒麻痹症又稱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咽痛和肢體疼痛。部分病人可發生弛緩性麻痹。本病兒童發病較成人為高,普種疫苗前尤以嬰幼兒患病為多。其主要病變在脊髓灰質,損害嚴重者可有癱瘓後遺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預防本病後,其發病率已大大下降。

【詳情】

01小兒麻痹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小兒麻痹症又稱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病毒自口、咽或腸道粘膜侵入人體後,一天內即可到達局部淋巴組織,如扁桃體、咽壁淋巴組織、腸壁集合淋巴組織等處,並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時人體產生多量特異抗體,可將病毒控製在局部,形成隱性感染。否則,病毒進一步侵入血流,在第3天到達各處非神經組織,如呼吸道、腸道、皮膚粘膜、心、腎、肝、胰、腎上腺等處繁殖,並於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如果此時血循環中的特異抗體已足夠將病毒中和,則疾病發展至此為止,形成頓挫型脊髓灰質炎,僅有上呼吸道及腸道症狀,而不出現神經係統病變。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強或血中抗體不足以將其中和,病毒可隨血流經血腦屏障侵犯中樞神經係統。病變嚴重者可發生癱瘓。偶爾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經傳播到中樞神經係統。特異中和抗體不易到達中樞神經係統和腸道,故腦脊液和糞便內病毒存留時間較長。因此,人體血循環中是否有特異抗體,抗體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量是決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樞神經係統的重要因素。

02小兒麻痹症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小兒麻痹症可繼發支氣管炎、肺炎、肺不張、急性肺水腫以及氮質血症、高血壓等。胃腸道麻痹可並發急性胃擴張、胃潰瘍、腸麻痹。長期嚴重癱瘓、臥床不起者,骨骼萎縮、脫鈣,可並發高鈣血症及尿路結石。

03小兒麻痹症有哪些典型症狀

  小兒麻痹症脊髓損害以腰段頸椎為主,腦幹或大腦也可被侵襲。癱瘓特點是雙側不對稱,不按周圍神經幹支配區分布,不伴感覺障礙非均衡性。起病可緩可急,主要表現為發熱,一般在38℃~39℃之間,伴多汗,並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現象,經過2~3天體溫可恢複正常。1~6天後,再次發熱,與第一次發熱形成兩次發熱高峰,即“雙相熱型”。隨後,逐漸出現肌肉疼痛、知覺過敏、項背強直,以至出現肢體癱瘓等典型症狀。

  小兒麻痹症的臨床表型差異很大。主要有兩種基本類型:輕型(頓挫型)和重型(癱瘓型或非癱瘓型)。

  1、輕型小兒麻痹症占臨床感染的80%~90%,主要發生於小兒。臨床表現輕,中樞神經係統不受侵犯。在接觸病原後3~5天,患者出現輕度發熱、不適、頭痛、咽喉痛及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症狀,一般在24~72小時之內恢複。此外,患者還出現流感樣症狀和關節、肌肉酸痛等。

  2、重型小兒麻痹症常在輕型的過程後平穩幾天,然後突然發病。更常見的是發病無前驅症狀,特別在年長兒和成人。潛伏期一般為7~14日,偶爾可較長。發病後發熱、頭痛、頸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時有感覺過敏和感覺異常。在急性期出現尿瀦留和肌肉痙攣,深腱反射消失。此後,病情可不再進一步進展,但也可能出現深腱反射消失、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癱瘓。這主要取決於脊髓或延髓損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於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於呼吸中樞本身受病毒損傷所致。吞咽困難、鼻反流、發聲時帶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體征。

  此外,還有一種是沒有出現症狀的隱性感染者。患者感染後並無症狀出現,病毒繁殖隻停留在消化道,不產生病毒血症,也不浸入中樞神經係統,但從咽部和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體內可查到特異性中和抗體。

04小兒麻痹症應該如何預防

  小兒麻痹症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動免疫

  自動免疫最早采用的為滅活疫苗(Salk疫苗),肌注後保護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對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減毒活疫苗目前應用較多這種活疫苗病毒可消滅入侵的野毒株,切斷其在人群中的傳播口服疫苗後很少引起不良反應,偶有輕度發熱、腹瀉

2、被動免疫

  未服過疫苗的年幼兒、孕婦、醫務人員、免疫低下者,若與患者密切接觸,應及早肌注丙種球蛋白,小兒劑量為0.2~0.5ml/kg,或胎盤球蛋白6~9ml,每天1次,連續2天

3、隔離患者

  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離40天第1周應同時強調呼吸道和腸道隔離排泄物以20%漂白粉消毒食具應浸泡於0.1%漂白粉澄清液內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曬二天地麵用石灰水消毒

 4、做好日常衛生

  小兒麻痹症流行期間,兒童應少去人群眾多的場所,避免過分疲勞和受涼經常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培養衛生習慣

05小兒麻痹症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小兒麻痹症在確診時,除依靠其臨床表現,還須借助化學檢查。主要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大多於癱瘓前出現異常。腦脊液外觀微濁、壓力稍增、細胞數稍增(25~500/mm3)。熱退後腦脊液迅速降至正常,蛋白質稍增加,且持續較久。少數患者脊髓液可始終正常。

2、周圍血象

  白細胞多數正常,在早期及繼發感染時可增高。患者血液中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

  起病1周內,可從鼻咽部及糞便中分離出病毒。糞便可持繼陽性2~3周。

 4、血清學檢查

  特異性抗體在第一周末即可達高峰,尤以特異性IgM上升較快,陽性者可做出早期診斷。

06小兒麻痹症病人的飲食宜忌

  小兒麻痹症患者的食療方主要有以下幾個:

  1、瓜蔞根粉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本方適於肺熱津傷者。

  2、鮮百合、粳米各50克,白糖適量。米煮粥至半熟加入百合同煮至熟,調入白糖即成。本方適於肺熱傷津者。

  3、赤小豆50克,粳米200克煮成粥,放入適量食鹽、少許味精即成。本方適於濕熱浸淫者。

  4、山藥200克,陳皮3克,紅棗500克,鮮扁豆50克。將紅棗肉、鮮扁豆切碎,山藥切薄片,陳皮切絲,共同合勻,做成糕,上籠,用文火蒸20分鍾即可。本方適於脾胃虛熱者。

  5、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即可。本方適用於肝腎虧虛者。

07西醫治療小兒麻痹症的常規方法

  小兒麻痹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急性期治療

1、一般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至少到起病後40天。肌痛處可局部濕熱敷以減輕疼痛。癱瘓肢體應置於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營養及體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維生素C及B族。發熱高、中毒症狀重的早期患者,可考慮肌注丙種球蛋白製劑,每日3~6ml,連續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強的鬆口服或氫化可的鬆靜滴,一般用3~5日。繼發感染時加用抗菌藥物。

 2、呼吸障礙的處理:重症患者常出現呼吸障礙,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礙的原因,積極搶救。治療時必須保持呼吸道暢通。對缺氧而煩躁不安者慎用鎮靜劑,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難。治療時應及早采用抗菌藥物,防止肺部繼發感染,並密切注意血氣變化和電介質紊亂,隨時予以糾正。

  二、促進癱瘓的恢複

  1、患者應躺在有床墊的硬板床上,並注意癱瘓肢體的護理,避免外傷受壓。肢體應置於舒適的功能位置,以防產生垂腕、垂足現象。有便秘和尿瀦留時,要適當給予灌腸和導尿。

  2、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複。促進神經傳導機能的藥物有地巴唑、如蘭他敏等。在熱退盡、癱瘓不再進行時,及早選用以下各種療法。

(1)功能鍛煉:癱瘓重,不能活動的肢體,可按摩、推拿,促進患肢血循環,改善肌肉營養及神經調節,以增強肌力;患肢能作輕微動作而肌力極差者,可做伸屈、外展、內收等被動動作;肢體已能活動而肌力仍差時,鼓勵患者自動運動,進行體育療法,借助體療工具鍛煉肌力和矯正畸形。

(2)理療:患者可采用水療、電療、蠟療、光療等措施促使病肌鬆弛,增進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