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小兒慢性骨髓炎最常見的致病菌。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有以下3種:
1、血源性感染
發病前大都有一個未曾正確處理的化膿性感染病灶,如膿腫、疔癰、扁桃體炎等。細菌通過血液循環被帶到骨組織而發生骨髓炎,是最常見、最主要的感染途徑。
2、創傷性感染
刀傷、彈傷、開放性骨折,或閉合性骨折,或關節手術時無菌操作不嚴等情況,使病原菌直接由傷口侵入骨組織,引起骨髓炎。
3、蔓延發生感染
蔓延發生感染即直接由鄰近的化膿病灶蔓延到骨組織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
小兒慢性骨髓炎容易複發,可並發化膿性關節炎、病理性骨折、大段骨缺損以及骨生長板損傷等疾病,故應引起臨床醫生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小兒慢性骨髓炎急性發作時病人多有發熱、畏寒、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局部有紅腫、疼痛、流膿,或由竇道排出小塊死骨。在病變靜止期,患者可沒有全身症。因曾反複急性發作,骨端和鄰近關節處可有畸形、肌肉萎縮或攣縮和功能障礙。
慢性骨髓炎在預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感冒發燒期間,體溫不可超過38.5攝氏度如體溫超過38.5攝氏度,要盡快使用抗菌、消炎、退燒類針劑、靜脈點滴或肌肉注射
2、在外傷骨折或跌打損傷或手術後感染中,褥瘡等疾病的發作時,一定要及時治療,此時可以使用大劑量的抗感染、抗病毒、消炎類藥物靜脈點滴
3、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疲勞過度過於勞累會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時,細菌可乘虛而入,可導致骨髓炎
4、日常生活中,如有其他疾病的發生,治療期間切不可濫用或長期使用激素類化學藥物這類藥物使用不當,易加速骨質的硬化,甚至引起骨壞死
小兒慢性骨髓炎在確診時,除依靠其臨床表現外,還需借助化學檢查。主要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細菌培養檢查
血培養檢查,可呈陽性。竇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呈陽性。
2、x線攝片
x線攝片表現為骨質不規則增厚和硬化,有殘留的骨吸收區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
3、病理檢查
皮膚疑有惡變者,應行病理檢查。
小兒慢性骨髓炎在飲食方麵,應注意根據不同的治療分期選擇不同的飲食,具體如下:
1、治療早期
治療早期需保持體內略偏堿性。做到低脂肪、低糖、低鹽,以清、淡、素、全為主,少吃糖、酒、魚、肉、禽、蛋及動物的油脂,多吃蔬菜、水果、薯類和海藻等。
2、治療中期
治療中期多食水果、蔬菜,少葷多素,同時補充一些高蛋白等飲食,以廣泛攝取多種營養。可常飲用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的新鮮豆漿、花生漿、牛奶等流汁食品。用豬的脊骨、肋骨煲湯,可補充鈣、磷、鐵、鎂、銅、錳等微量元素。
3、穩定鞏固時期
穩定鞏固時期飲食要多樣化,以穀類為主,多食水果、蔬菜,增加奶類和豆製品,適量吃豬瘦肉和鴨肉。不吃煙熏、油炸、黴變食品。忌暴飲暴食、酗酒、偏食。
慢性骨髓炎因局部血供較差,應用抗生素難以進入病灶,因而藥物治療的效果欠佳。目前,小兒慢性骨髓炎主要依靠外科手術治療,包括摘除死骨、切除竇道、清除肉芽組織、消滅無效腔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采取外科治療的同時,尚需應用抗生素治療。有人主張大劑量口服抗生素,持續6~12個月,以消滅殘存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