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基本病因是冠狀動脈動力性和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病變。心髒不同於人體內其他器官,它在基礎狀態下氧的攝取率大約已占冠狀動脈血流輸送量的75%,當心肌耗氧量增加時就隻能通過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來滿足氧耗需求,當各種原因導致冠狀動脈管腔出現長期的嚴重狹窄引起局部血流明顯減少時就會引起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是心肌缺血的常見病因。動脈粥樣硬化為動脈壁的細胞、細胞外基質、血液成分、局部血流動力學環境及遺傳諸因素間一係列複雜作用的結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其中血壓升高、高血糖、高膽固醇血症、纖維蛋白原升高以及吸煙等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高熱量飲食、肥胖或超重、缺乏體力活動、A型性格以及冠心病的家族史也是易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2、血栓形成
近年來的研究肯定了冠狀動脈急性血栓堵塞是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基礎上,血栓急性形成,血栓局部的斑塊約3/4有破潰及出血。部分患者血栓可溶解再通,也有少數患者發生血栓機化,造成血管腔持續性的狹窄或閉塞。在急性期恢複後的幸存者中,大多數患者會遺留廣泛室壁運動減弱或消失,心室腔明顯擴大。
3、血管炎
多種風濕性疾病可以累積冠狀動脈發生冠狀動脈炎,經反複炎性活動、修複機化可引起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導致心肌缺血。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病毒性冠狀動脈炎等。結節性多動脈炎也稱為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是主要累積中、小動脈的一種壞死性血管炎,病變可呈節段性,好發於動脈分叉處,向下延伸致小動脈,易形成小動脈瘤。約60%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患者可發生冠狀動脈炎,引起心肌缺血,可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引起缺血性心肌病。
4、其他
能引起慢性心肌缺血的因素還有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X綜合征)以及冠狀動脈結構異常,比如心肌橋。人的冠狀動脈主幹及其大的分支,主要行走在心包髒層下脂肪組織內或心包髒層的深麵。有時它們被淺層心肌所掩蓋在心肌內行走一段距離後,又淺出到心肌表麵,這段被心肌掩蓋的動脈段叫壁冠狀動脈,而掩蓋冠狀動脈的這部分心肌叫心肌橋。當心肌橋收縮時壓迫其包圍的冠狀動脈。可以導致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影響局部心肌供血,造成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彌漫性纖維化,產生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類似的臨床綜合征。缺血性心肌病可並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可將缺血性心肌病劃分為兩大類,即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製型缺血性心肌病;他們的臨床表現非常類似於原發性心肌病中的擴張型心肌病和限製型心肌病;在本質上缺血性心肌病和原發性心肌病又有不同。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表現各有不同,大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充血性心肌病或限製型心肌病的表現,而少部分患者可以沒有明顯臨床症狀,下麵根據缺血性心肌病的不同類型分別描述其相應臨床表現。
一、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這種充血型心肌病表現的患者占心肌病的絕大部分,常見於中,老年,以男性患者居多,有明顯冠心病病史,男性∶女性約為5~7∶1,症狀一般逐漸發生,患者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心絞痛:心絞痛是患者主要症狀之一,但隨心力衰竭的出現,心絞痛可逐漸減少乃至消失。缺血性心肌病多有明確的冠心病病史,並且絕大多數有1次以上心肌梗死的病史,心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往往是缺血性心肌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表現,早期進展緩慢,一旦發生心力衰竭進展迅速,多數病人在胸痛發作或心肌梗死早期即有心力衰竭表現;這是由於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舒張和收縮功能障礙所致。
3、心律失常:長期、慢性的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壞死,心肌頓抑,心肌冬眠以及局灶性或彌漫性纖維化直至瘢痕形成,導致心肌電活動障礙,包括衝動的形成,發放及傳導均可產生異常,在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中可以出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尤以室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和束支傳導阻滯多見,在同一個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身上,心律失常表現複雜多變。
4、血栓和栓塞:雖然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的嚴重症狀與左心室功能的損害程度和心肌異常改變之間常不呈比例,這可能和心肌梗死範圍的大小及部位的多少有關;有些患者的心肌梗死發生在多個部位,並且分布在兩支以上的冠狀動脈支配範圍內;就單個梗死部位來講,壞死的範圍可能並不很大,但多個部位發生心肌壞死對於心室功能的影響遠比那些雖有同樣大小心肌壞死而局限在心肌的一個部位者的損害要大的多。
二、限製型缺血性心肌病
盡管大多數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表現類似於擴張性心肌病,少數患者的臨床表現卻主要以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為主,而心肌收縮功能正常或僅輕度異常,類似於限製性心肌病的症狀和體征,故被稱為限製型缺血性心肌病或者硬心綜合征。患者常有勞力性呼吸困難和(或)心絞痛,因此活動受限;這些患者往往因反複發生肺水腫而就診,患者可以無心肌梗死病史,心髒常不擴大,患者左室舒張末壓升高,舒張末期容量增加而射血分數僅輕度減少;即使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有一部分患者雖然發生了肺淤血甚至肺水腫,卻可以有接近正常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充分說明這些患者的心功能異常是以舒張功能失常為主的。
由於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故在本病的預防上要重點預防冠心病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識,避免或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理平衡等,減少冠心病的發生中年以上,以清淡飲食為宜,少進動物脂肪戒煙,少許飲酒尚可,不可大量飲酒或暴飲適當體育鍛煉已患心痛患者當長期接受治療,心痛發作時,應予及時處理心肌梗死患者,心痛後絕對臥床休息兩周,以後逐漸恢複活動,先床上坐起,逐漸延長坐位時間,一周後可下地床邊活動,待體力恢複,可室外活動對心肌梗死患者,前二周給些流食,或半流食為適,還要注意大便通暢,解便時不可用力對心肌梗死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病情有改變時應予及時處理
2、定期進行常規體檢,早期發現冠心病的高發人群,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煙以及有冠心病的家族史等情況,給予積極控製和處理
缺血性心肌病(ICM)屬於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或晚期階段,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彌漫性纖維化,產生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類似的臨床綜合征。對於缺血性心肌病的檢查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心電圖檢查
主要表現為左心室肥大、ST段壓低、T波改變、異常Q波及各種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及心髒傳導阻滯等,且出現ST-T改變的導聯常按病變冠狀動脈支配區域分布,具有定位診斷價值。
2、胸部X線檢查
主要表現為心影增大,且多數呈主動脈型心髒(以左心室增大為主,右心室多數正常),少數心影呈普大型,並可見升主動脈增寬及主動脈結鈣化等,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表現。肺動脈段改變不明顯,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胸部X線檢查顯示心髒可有全心或左心擴大征象,而限製型缺血性心肌病X線檢查心髒多不大,亦無心腔擴張,可有肺淤血、肺間質水腫及胸腔積液等征象,有時可見冠狀動脈和主動脈鈣化。
3、心髒超聲檢查
可見心腔內徑擴大,並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擴大為主;室壁呈節段性運動減弱或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多數患者伴有二尖瓣口返流,並可見主動脈瓣增厚及鈣化,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提示心髒普遍性擴大,常以左室擴大為主,並有舒張末期和收縮末期心室腔內徑增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下降,室壁常呈多節段性運動減弱、消失或僵硬,有別於擴張型心肌病的是室壁運動常呈普遍性減弱改變;有時可見到心腔內附壁血栓形成,限製型缺血性心肌病常表現為舒張受限,心室肌呈普遍性輕度收縮力減弱,射血分數僅有輕度下降,一般見不到室壁瘤,局部室壁運動障礙。
4、冠狀動脈造影
患者常有多支血管發生狹窄病變,有人統計兩支或兩支以上冠狀動脈有病變的病例占到全部統計病例的98%以上,並且均有左前降支受累。限製型缺血型心肌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常有兩支以上的彌漫性血管病變,心室造影示心室呈普遍性輕度收縮力減弱,無室壁瘤,局部室壁運動障礙和二尖瓣反流。
5、心室核素造影
顯示心腔擴大,室壁運動障礙和心功能不全表現,心肌顯像可見多節段心肌放射性核素灌注異常區域。
6、心導管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張末壓,左房壓和肺動脈楔壓增高,心室造影可見左心室射血分數顯著降低,左室腔擴大和多節段,多區域性室壁運動障礙以及二尖瓣反流。限製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即使在肺水腫消退後仍表現為左室舒張末壓輕度增高,舒張末期容量增加和射血分數輕度減少,可有二尖瓣反流等。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適合吃瘦肉,包括瘦的豬肉、牛肉和家禽肉(去皮)。魚類,包括多數河魚和海魚。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魚油、橄欖油。奶類,包括去脂乳及其製品。雞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2~3個)。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以隨意進食各種穀類,尤其是粗糧、豆類製品、蔬菜,如洋蔥、大蒜、金花菜、綠豆芽、扁豆等。菌藻類如香菇、木耳、海帶、紫菜等。各種瓜類、水果及茶葉。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外科治療中的一個棘手問題。因為這類心肌病大多是由於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甚至是彌漫性病變引起的心肌廣泛缺血、變性、壞死和纖維化,另外還摻雜有心肌頓抑和冬眠心肌,從而導致嚴重心肌功能失常、心髒呈球形擴大和(或)心力衰竭。對於年齡在55歲以下嚴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如果沒有其他嚴重疾病和需要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時可考慮做心髒移植。
一、心髒移植術
藥物對重症晚期冠心病,特別是左室射血分數(LVEF)
二、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
對缺血性心肌病進行CABG成功的關鍵是需要有足夠的存活心肌,即殘存的冬眠心肌和頓抑心肌越多,手術成功率就越高。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顯像(PEF)有助於探測出殘存的存活心肌。最近,McFall對20例缺血性心肌病(LVEF為27%)病人在CABG前後應用PET檢測心肌,特別是在左室前壁對(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攝取率,發現能更客觀地評價手術後病人的LVEF改善程度。Tian指出,對左室功能嚴重受損病人,目前進行高危性血管重建的比率正在增加,Tian對1990-1998年期間的7275例接受CABG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其中有51例LVEF
三、房室瓣成形或置換術
Gangemi於1993-1998年比較研究了缺血性心肌病合並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手術治療問題。這類病人若用藥物治療,1年生存率不到20%;而能接受心髒移植者有限。研究者將這類病例(LVEF
四、心室減容術
心室減容手術是1996年Batista首先用於治療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Kon-ertz於1995~1998年,連續對49例心肌病(其中包括33例缺血性心肌病)進行了部分左室切除(Batista)手術,患者術前心功能均為Ⅲ~Ⅳ級。進行Batista手術的標準是左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為150ml/m~2,LVEF
五、聚脂網心室包繞術
Raman最近報告了應用特製的聚酯網作心室包繞(ventricularcontain-ment),作為缺血性心肌病一種附加的治療手段。研究者在對心衰動物進行研究基礎上,隨之對5例有心衰症狀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CABG後應用特製聚酯網進行心室包繞作Ⅰ期臨床觀察,並對4例有心肌瘢痕者作了成形手術。結果顯示,無手術死亡,術後LVEF值由(27.2±6.6)%上升至(35.2±12.6)%,左室舒張末直徑由(63.2±1.6)mm縮小至(50.6±5)mm,無舒張功能不全或心包縮窄征象.平均隨訪180天,心功能由術前Ⅲ級恢複到Ⅰ級。術後6個月CABG移植物均通暢.Raman指出,應用特製網約束心室對有心衰的手術病例可作為一種附加手段。這種附加術式的長期效果尚待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