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的病原菌主要是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約5-80%。其他有石膏樣小孢子菌,羊毛狀小孢子菌,疣狀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黃癬菌、鐵鏽色小孢子菌等,所以引起這類癬疾主要是由於真菌感染形成。
體癬患者可並發細菌感染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的體癬則多見於麵頸和上肢常與頭癬並發可能是由於患者搔抓頭皮或梳頭將病菌傳播到以上部位而引起感染。
常見的並發症為細菌感染所引起,如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結炎、小腿丹毒和蜂窩組織炎。誘因為用手搔抓患處或鞋襪摩擦患處,引起細菌感染而發病。因此,體癬患者對於患處發癢,最好不要手去抓癢,而應改為用癬水或酒精擦患處以止癢,這樣既有治療作用,又可防止並發症。體癬的並發症:體癬利用公共洗浴設備的人群如礦工、運動員等為高發人群,此外還可在家庭內傳播。足癬發病率高於手癬,且常常為手癬的傳染源。體癬在發病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可誘發一些並發症。
體癬病變皮有輕度炎症,發生單個或多個紅色針頭大小的丘疹或水皰,由於病菌侵入表皮後一般隻寄生於角質層,所以隻在局部引起輕度的炎症反應,初起為紅丘疹或小水皰,繼之形成鱗屑,再向周圍逐漸擴展成邊界清楚的環形損害,邊緣常可見丘疹,水皰,表麵一般無滲液,邊緣具有活動性,不斷擴展,中央則趨於消退,因而有圓癬或錢癬之稱,有的環形皮損內還可以再出現環形的丘疹,水皰,鱗屑,繼而呈同心環形損害,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體癬皮損大小不定,一般直徑0.5-5cm之間。可單發,也可數片,並互相融合。損害多發生於潮濕多汗、易受摩擦的部位,如腰圍、腋窩等處,亦可發生於軀幹和四肢,發生於麵部者較少,且表現常不典型。日久皮損可變暗紅,其上有細薄鱗屑,局部可有色素沉著。患者常有瘙癢,由於搔抓,局部皮膚呈苔蘚樣變化。由於病原菌的不同,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紅色毛癬菌引起者,病程較慢,皮損多見於麵部軀幹行四肢,皮損廣,類似播散性神經皮炎表現。石膏樣毛癬菌常在股部、腋窩及乳房下等潮濕部位,愈後留有色素沉著。羊毛樣小孢子菌引起者損害廣泛,數目多,炎症明顯,周邊有水皰、膿胞、鱗屑及結痂。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日清洗陰股部,保持局部潔淨;勤換內褲,經常洗曬衣被,有利痊愈
2.避免與患癬病的動物接觸,特別是貓、狗、兔等
3.積極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疾,如手足癬、甲癬和體癬等,以利根治,防止複發
4.不使用他人內衣、內褲及洗浴用品,避免與患癬病的患者及動物直接接觸,避免傳染
5.穿著寬鬆,內衣褲更換為吸水性好的柔軟棉質
6.注意不要用過熱的水清潔,不要使用堿性洗滌用品,使用弱酸性的洗浴產品,對皮脂膜無傷害也不會加重皮損
7.剪短手指甲,避免抓撓致破,繼發感染
8.體癬是傳染性疾病,因此應避免與患癬病的患者直接接觸不用賓館、旅店等公共場所提供的公共拖鞋、浴巾、腳盆,盡可能地使用一次性拖鞋、毛巾等衛生潔具賓館、旅店等公共服務場所所提供的供客人使用的被褥,應做到一人一套,避免傳染,用後應消毒
9.不可使用含激素產品;激素可促進真菌生長和繁殖;同時還有可能形成激素依賴,最終繼發激素依賴性皮炎
10.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發物,戒煙酒,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實驗室檢查刮取皮損邊緣鱗屑進行真菌直接鏡檢,查到真菌菌絲或孢子後即可確診。真菌培養有助於確定致病菌,對致病菌來源及選擇合適的治療非常有益。
組織病理:常用PAS染色,表皮角質層可找到菌絲和孢子,菌絲多與角質層平行生長,有肉芽腫損害時,則可在毛囊和真皮上部找到菌絲,表皮可有角化不全,角化過度,棘層增厚,真皮乳頭層水腫,血管周圍炎性細胞浸潤,有時可見角質層下或表皮內水皰形成。
體癬宜食的食物:
1.新鮮的水果、蔬菜、如蘋果、梨、香蕉、橙子等新鮮綠葉蔬菜、豆腐、苦瓜等清淡飲食。
2.食用豬瘦肉、雞蛋、牛奶等。
體癬不宜食的食物:
1.忌吃如生薑、芫荽、大頭菜、香椿、尖椒等,建議多吃吃。
2.忌吃如牛肉、狼肉、驢肉、駱駝肉、羊肉、狗肉、雞鴨肉、鴿子肉、鳥肉及其湯,還有各類海鮮如各種魚類(包括鱉等)、螃蟹、蝦等。
3.忌用大料、花椒、胡椒、孜然、茴香、桂皮、芥末、芥末油、辣椒醬、火鍋調料、方便麵調料等。
4.忌喝各種酒類(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忌喝茶水、綠豆湯。
全身治療
用於廣泛而又嚴重的體癬患者。灰黃黴0.2g,一?次,療程為3-4周;或酮康唑200mg,一天1-2次;或伊康唑(Itraconazole)100mg一天,連用15天。
1.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可將尼奧斯普塗於患處皮膚部位,每日2-3次,症狀消失後應繼續使用2周,皆有效果。也可以服用些維生素C輔助治療。亦可用角質剝脫劑如5%水楊酸酒精、複方苯甲酸軟膏(韋氏軟膏或酊劑)等,與抗真菌劑交替外用,1~2次/日。
2.對於頑固泛發的病例, 可選用係統抗真菌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