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皮膚科> 麻疹

麻疹簡介

相關問答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征。常並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並發症。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發病顯著下降。

【詳情】

01麻疹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2d(潛伏期末)至出疹後5d內,眼結膜分泌物、鼻、口咽、氣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直接傳播,衣物、玩具等間接傳播者甚少見。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發生。我國以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近年因長期疫苗免疫的結果,麻疹流行強度減弱,平均發病年齡後移。流動人口或免疫空白點易造成城鎮易感人群累積,導致局部麻疹暴發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病人後90%以上發病,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兒童時患過麻疹或接種麻疹疫苗獲免疫力。6個月內嬰兒可受母體抗體的保護。但由於麻疹疫苗接種後,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齡婦女抗體水平降低,對嬰兒的保護能力也下降。

02麻疹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麻疹感染過程中由於體內免疫力低下,很易繼發其他病毒或細菌性感染,並可影響心血管係統及神經係統,引發多係統並發症。

1、呼吸道並發症

  (1)肺炎:麻疹病毒感染常波及肺部,約一半以上麻疹患者有肺部病變,有麻疹病毒引起的肺炎大多發生在病之早期。患者可有輕度氣促,肺部出現囉音,X線檢查肺門淋巴結增大,肺紋理增粗,兩肺過度充氣,肺小片浸潤,疹退後陰影消失較快。細菌或其他病毒引起的繼發性肺炎為麻疹最常見並發症,多見於出疹期,以嬰幼兒患病為重。臨床上於皮疹出齊後發熱持續不降,氣急缺氧症狀加重,肺部囉音增多,中毒症狀加劇,尚可出現吐瀉、脫水、酸中毒等代謝紊亂,甚至出現昏迷驚厥、心力衰竭等危重症狀。肺部X線片可見大片融合病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易並發膿胸、肺膿腫、心包炎等。病程反複遷延不愈,遠期尚可遺留支氣管擴張症。住院麻疹患者中大多並發肺炎,為引起麻疹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2)喉炎:麻疹過程輕度喉炎、氣管炎頗為常見,有時發展成嚴重急性喉炎或喉氣管支氣管炎,多屬細菌繼發感染。出現聲音嘶啞、哮吼、頻咳、呼吸困難、缺氧及胸部三凹征等。呼吸道嚴重阻塞時必須及早進行氣管切開或插管,進行搶救。

  (3)中耳炎:為麻疹常見並發症,多發生於年幼病兒,為繼發細菌感染。患兒哭吵不安,注意外耳道有無分泌物流出。

  2、心血管係統並發症

  麻疹出疹期中毒症狀嚴重,高熱、氣促、缺氧、脫水等常導致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表現為呼吸急促、麵色蒼白、鼻唇發紺、煩躁不安、四肢厥冷、脈搏細速、心音低鈍、皮疹轉暗或突然隱退,肝急劇增大,病情重危。心電圖見低電壓、T波倒置、傳導異常等。少數患者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征象。

  3、神經係統並發症

  腦炎為麻疹較常見的並發症。據統計普種疫苗前發病率在0.01%~0.5%,即使在無明顯神經係統症狀的患者中,腦電圖檢查50%可見異常,大多認為麻疹腦炎多為麻疹病毒直接侵犯腦組織引起,曾多次從腦組織或腦脊液中檢出麻疹病毒或其抗原,但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在發病機製中的作用尚不能除外。麻疹腦炎大多發生在出疹期,偶見於出疹前或疹退後。臨床常有高熱、頭痛、嘔吐、嗜睡、神誌不清、驚厥、強直性癱瘓等。腦脊液有單核細胞增多、蛋白質增加、糖不低。大多數患者可痊愈,但少數可留有智力障礙、肢體癱瘓、癲癇、失明、耳聾等後遺症。

03麻疹有哪些典型症狀

  麻疹的潛伏期較規則,約10±2天,有被動免疫者可延至20~28天。患者在潛伏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在潛伏期末可有低熱。典型麻疹症狀在臨床上可分以下三期。

  (一)前驅期

  從發病到出疹約3~5日。主要症狀有發熱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狀,一般發熱低到中等度,亦有突發高熱伴驚厥者。流鼻涕、刺激性幹咳、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等日漸加重,精神不振、厭食、肺部可聞到幹囉音。幼兒常有嘔吐、腹瀉,在軟齶、硬齶弓可出現一過性紅色細小內疹。在起病第2~3日可於雙側近臼齒頰粘膜處出現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稱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為本病早期特征。粘膜斑可逐漸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見於下唇內側及牙齦粘膜,偶見於上齶,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延至1~2日,大多於出疹後1~2日內消失。

  (二)出疹期

  起病約3~5日後,全身症狀及上呼吸道症狀加劇,體溫可高達40℃,精神萎靡、嗜睡、厭食。首先於耳後發際出現皮疹,迅速發展到麵頸部,一日內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約2~3日內遍及手心、足底,此時頭麵部皮疹已可開始隱退。皮疹約2~3mm大小,初呈淡紅色,散在,後漸密集呈鮮紅色,進而轉為暗紅色,疹間皮膚正常。出疹時全身淋巴結、肝、脾可腫大,肺部可聞幹粗囉音。

  (三)恢複期

  皮疹出齊後按出疹順序隱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麩樣脫屑,約存在2~3周。隨皮疹隱退全身中毒症狀減輕,熱退,精神、食欲好轉,咳嗽改善而痊愈。整個病程約10~14天。

04麻疹應該如何預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預防麻疹的關鍵,故對易感人群實施計劃免疫十分重要,同時應隔離傳染源(麻疹病人),改善環境切斷傳染途徑

 (一)自動免疫

  易感者都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初種年齡不宜小於8個月,因恐來自母體的抗體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國目前定於8個月時初種,4歲時加強一次易感者在接觸麻疹病人後2日內,若應急接種麻疹疫苗,仍可防止發病或減輕病情流行時易感者80%接種了疫苗,可於2周內控製流行接種疫苗後反應輕微,5~14日後可有低熱數日,偶見稀疏淡紅皮疹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員應延後免疫或不能注射疫苗:有發熱和急、慢性疾病者,應暫緩自動免疫;有過敏體質、活動性結核、惡性腫瘤、白血病及應用免疫抑製劑或放射治療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凡8周內接受過輸血或血製品及被動免疫製劑,以及4周內接受其他病毒減毒活疫苗者均應推遲接種,以免影響效果

  (二)被動免疫

  年幼體弱及患病者如接觸麻疹病人,5天內進行被動免疫可免於發病,5~9天內進行則僅能減輕病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或成人血漿治療被動免疫力僅能維持3~4周,3周後又接觸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綜合預防措施

  發現麻疹病人應立即作疫情報告,並招待呼吸道隔離至疹後5天,有並發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觸患者的易感兒應檢疫3周,並根據情況給予自動免疫或被動免疫,接受免疫製劑者,應延長檢疫至4周

05麻疹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麻疹的診斷根據患兒臨床表現,如持續性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在口腔頰黏膜處見到麻疹黏膜斑。還需要做以下檢查:

  1、全血細胞分析

  麻疹為病毒感染,表現為白細胞正常或減少,一般出疹期白細胞計數常降至4000~6000/mm3,尤以中性粒細胞下降為多。合並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增高。

2、細胞學和病毒抗原檢查

  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脫落細胞塗片,采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鏡下可見到多核巨細胞形成和分布於上皮細胞核內和胞漿內的嗜酸性包涵體。病程第1周檢查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對麻疹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果對上述塗片標本作特異性抗體標記染色,則可進一步檢查麻疹病毒抗原。

  3、血清抗體檢測

  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是新近感染的標誌,應用免疫熒光或捕獲ELISA法檢測麻疹IgM抗體,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異性診斷方法,僅需單份血清標本,在發病後3天左右即可檢出(發病後5~20天檢出陽性率最高),且不受類風濕因子幹擾。如果近1個月內未接種過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體陽性,即可確診。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複期(病後2~4周)雙份血清,以血凝抑製(H1)試驗和微量中和試驗檢測總抗體,或以ELISA、IFA檢測麻疹IgG抗體,則恢複期血清抗體滴度≥4倍增長,方有診斷價值,可作為回顧性診斷依據。

  其他輔助檢查包括肺部X線片可見大片融合病灶;心電圖見低電壓、T波倒置、傳導異常等;腦電圖檢查50%可見異常。

06麻疹病人的飲食宜忌

  麻疹病人在飲食方麵應給以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逝、半流食,並注意補充水分,可給予果汁、先蘆根水等,少量、多次喂食,攝入過少者給予靜脈輸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恢複期應逐漸增加食量。

  發熱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蒸蛋等,常更換食物品種並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於消化。多喂開水及熱湯,利於排毒、退熱、透疹。恢複期應添加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發熱或出疹期間,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可進食流質飲食,如稀粥、藕粉、麵條及新鮮果汁、菜汁等。疹發不暢,可食芫荽(香菜)汁、鮮魚、蝦湯、鮮筍湯等。出疹期間及恢複期宜吃荸薺、甘蔗汁、金針菜,蓮子、大棗、蘿卜等煮食。有合並症時,可用高熱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多食牛奶、雞蛋、豆漿等易消化的蛋白質和含維生素C豐富的果汁和水果等。退熱或恢複期,逐步給予容易消化、吸收,且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豬肝泥、清蒸魚、瘦肉、氽丸子、燴豆付、西紅柿炒雞蛋、嫩菜葉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07西醫治療麻疹的常規方法

  由於目前至今尚無特殊抗麻疹病毒藥物,因此治療麻疹重點在加強護理、對症處理和預防並發症、祖國醫學對治療麻疹有豐富經驗,應中西醫結合處理麻疹患者。

 1、一般處理及對症治療

  患者應在家或送醫院隔離治療至少至出疹後5天,如並發肺炎應再延長隔離5~10天,最好單間隔離,不與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專人護理更為恰當。居室應保持空氣新鮮、曬到日光、整潔溫暖、濕度適宜,但患者不宜直接吹風或過分悶熱。應臥床休息至體溫正常、皮疹消退。衣著被褥不可過多,以防高熱驚厥或出汗過多發生虛脫。口腔、鼻、眼及皮膚應保持清潔,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每天至少清洗口、鼻、眼2次。多喝溫開水或果汁補充水分,飲食宜富營養易消化,清淡為好,但不可忌葷忌油,恢複期食欲增加時可每天加一餐,以促進康複,特別要補充維生素A以提高免疫力。已證實患麻疹時給予足量維生素A可大大改善其預後。重視對症治療,高熱時可給小劑量退熱劑或頭部冷敷,劇咳和煩躁不安者可試用少量鎮靜劑。為減輕中毒症狀,特別對體弱多病者可在早期給予人血丙種球蛋白製劑0.2~0.6ml/kg體重,肌內注射治療。

  2、並發症的治療

  (1)肺炎:治療同一般肺炎,疑細菌感染時應選用1~2種抗菌藥物治療,中毒症狀嚴重者可短程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症狀好轉即減量停藥。缺氧者供氧,進食少可靜脈補液,總量及鈉鹽不宜過多,速度宜慢,以免增加心髒負擔。體弱、病重遷延不愈者可多次少量輸血或血漿,中藥可用麻杏石甘湯加減。

  (2)喉炎:室內濕度宜增高,可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呼吸道梗阻缺氧者供氧,可選用抗生素及地塞米鬆靜脈滴注,煩躁者應用鎮靜劑有一定幫助,喉梗阻明顯者盡早考慮氣管插管或切開。

  (3)心血管功能不全:應及時應用快速洋地黃類藥物如毒毛花苷K等緩慢靜脈注射,同時服用呋塞米(速尿)等利尿劑,可緩解病情。有外周循環衰竭者應按感染性休克處理。

  (4)腦炎:處理基本同乙型腦炎,重點采用對症治療,高熱者設法降溫,驚厥者止驚,昏迷、癱瘓者加強護理,防止褥瘡等。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至今尚無特殊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