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皮膚科> 皮痹

皮痹簡介

相關問答

  痹病,亦名痹症,由於人體中,氣血虧損,腠理疏豁,正氣不能護衛,風、寒、濕三氣乘虛錯雜侵入,使人體經絡壅阻,氣血凝滯,遂發生痹症。

【詳情】

01皮痹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外邪侵襲是皮痹的主要病因,其中以風寒濕邪為主,即所謂“感於三氣則為皮痹”。髒腑失調則是皮痹的內在因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血化源不足,皮膚失榮;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傷腎,腎陽虛則皮膚無以溫煦,腎陰虛則皮膚無以濡潤,均能誘發皮痹,或使皮痹加重。外邪留滯皮膚,或氣虛陽虛,使氣血津液運行障礙,進而形成痰濁瘀血,痰濁瘀血阻滯於皮膚是皮痹的繼發因素。總之,外邪侵襲、痰濁瘀血以及氣血陰陽的不足,皮膚之經絡瘀阻,皮膚失養是皮痹的基本病機,其中痰瘀病機常可貫穿本病的始終。

02皮痹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皮痹如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患者可出現以下並發症:

  1、關節炎樣改變,患者可有明顯的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

  2、胃腸道平滑肌的炎,在進食辛辣、幹硬等食物後可刺激平滑肌痙攣,引起劇烈的腹痛。

  3、營養不良。

  4、心肌形成纖維組織,這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害和(或)功能退化,心肌酶譜常明顯增高。

  5、腎髒損壞和(或)腎功能障礙,需要動態監測肌酐的水平。

  6、甲狀腺形成纖維組織。

03皮痹有哪些典型症狀

  皮痹的臨床表現輕重程度有很大差異。輕者皮膚病變局限,皮膚呈片狀、點狀或條狀損害,皮膚顏色呈淡紫色或似象牙色,繼之變硬、萎縮。重者皮膚病變廣泛,四肢、胸頸、麵部皮膚均可累及,皮膚堅硬如革,表麵有蠟樣光澤,不能捏起,手指伸屈受限,還可表現為麵無表情、張口不利、眼瞼不和、胸背如裹,後期皮膚萎縮變薄。若累及髒腑可見吞咽困難、腹脹納呆、胸悶氣短、心悸心痛等症。

04皮痹應該如何預防

  外邪侵襲是皮痹的主要病因,其中以風寒濕邪為主,因此本病的預防要點以預防病因為主首先,廣大朋友應注意保溫,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其次,還應少吃寒涼生冷之品,這樣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05皮痹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皮痹的實驗室檢查多見抗核抗體陽性,部分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免疫球蛋白1gG顯著增高,IgA、IgM也可增高。血沉可明顯增快。皮膚活檢為膠原纖維腫脹或纖維化。累及心者,心電圖可見PR、QRS、QT、間期延長,ST段及T波異常。累及消化道者,食道x線檢查可見食管狹窄,或食管下端擴張,食管蠕動減弱或消失。

06皮痹病人的飲食宜忌

  皮痹患者要注意飲食豐富,營養均衡。保證人體正常代謝所需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的需求。適當增加蔬菜、水果及豆製品的攝入。保健方麵要注意放鬆心情,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07西醫治療皮痹的常規方法

  外邪侵襲是皮痹的主要病因,其中以風寒濕邪為主,本病的常見中醫治療方法如下:

 1、寒濕痹阻證

  證候:皮膚緊張而腫,或略高於正常皮膚;皮膚不溫,肢冷惡寒,遇寒加重,遇熱減輕,膚色淡黃,關節冷痛,肢節屈伸不利,常伴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緊等。皮膚緊張略有腫脹、膚冷肢寒、舌淡苔白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

  獨活l0g、羌活l0g、桑寄生l0g、秦艽l0g、川芎l0g、當歸l0g、杭白芍l0g、桂枝l0g、製附片l0g、細辛3g、絲瓜絡l0g。

  方解:方中用獨活、羌活、秦艽、桑寄生祛風勝濕通絡;用當歸、川芎、白芍活血養血通絡;用附片、桂枝、細辛溫經散寒。整方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的作用。

  加減法:若舌苔厚膩濕勝者,加苡仁l0g、蒼術l0g;皮膚晦暗者加丹參15g;關節疼痛者加威靈仙15g、海風藤15g。

2、濕熱痹阻證

  證候:皮膚緊張而腫,膚色略紅或紫紅,觸之而熱,或皮膚疼痛。身熱不渴,大便幹,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有力。皮膚緊張紅腫而熱、身熱、舌紅苔黃膩是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法:清熱除濕,佐以通絡。

  方藥:二妙丸合宣痹湯加減。

  黃柏10g、蒼術10g、牛膝l0g、苡仁l0g、苦參l0g、連翹l0g、知母l0g、蠶砂l0g、滑石l0g、甘草l0g。

  方解:方中知母、黃柏清熱,苡仁、蒼術、蠶砂、苦參清熱利濕通絡,連翹清熱且能軟堅,滑石、甘草清熱利小便,使濕熱由下而出。故本方有清熱利濕通絡的功效。

  加減法:發熱者加柴胡10g、黃芩10g;肢體疼痛者加忍冬藤15g;口渴加天花粉15g;舌體暗紅加川芎l0g、丹參15g。

3、氣血虧虛證

  證候:皮膚緊硬,膚色淡黃,局部毛發稀疏或全無;或皮膚萎縮而薄,肌肉削瘦,肌膚麻木不仁;周身乏力,頭暈目眩,聲怯氣短,麵色不華,爪甲不榮,唇舌色淡,舌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皮膚硬而薄、以及全身氣血不足諸症為本證辨證要點。

  治法:益氣養血,佐以通絡。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黃芪15g、桂枝10g、芍藥10g、當歸10g、川芎10g、雞血藤15g、生薑10g、大棗5枚。

  方解:方中用黃芪益氣,當歸、芍藥養血和營,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加雞血藤、桂枝活血通絡。全方具有益氣養血通絡的功效。

  加減法:頭暈目眩者加柴胡6g、升麻6g;肌膚麻木者加絲瓜絡10g;肌肉削瘦明顯加山藥15g;納少加炒山楂15g、炒麥芽15g;不寐加炒棗仁10g、首烏藤15g。

4、痰阻血瘀證

  證候:皮膚堅硬如革,捏之不起,膚色暗滯,肌肉削瘦,關節疼痛強直或畸形,屈伸不利,胸背緊束,轉側仰俯不便,吞咽困難,胸痹心痛,婦女月經不調,舌質暗,有瘀斑、瘀點,苔厚膩,脈滑細。皮膚堅硬如革、捏之不起、膚色暗滯、舌暗等為本證辨證要點。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藥:身痛逐瘀湯合二陳湯加減。

  地龍10g、穿山甲10g、丹參10g、桃仁l0g、紅花10g、川芎10g、當歸10g、羌活l0g、陳皮10g、半夏l0g、浙貝母15g。

  方解:方中用地龍、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當歸、杭芍、丹參活血養血,穿山甲、浙貝母化痰軟堅散結,二陳化痰,羌活走竄之力宏,有行氣活血之功。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絡的作用。

  加減法:若關節痛甚加用青風藤15g;肢冷膚寒者加製附片l0g、桂枝10g;肌肉削瘦者加黃芪30g、山藥15g;吞咽困難者加蘇梗10g枳殼10g;胸痹心痛加薤白6g、元胡l0g。

5、脾腎陽虛證

  證候:皮膚堅硬,皮薄如紙,肌肉削瘦,精神倦怠,毛發脫落,肢冷形寒,麵色晃白,腹痛泄瀉,腰膝酸軟,舌質淡,舌體胖,苔白脈沉細無力。皮膚堅硬而薄、肌肉削瘦、肢冷膚寒是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法:補益脾腎,溫陽散寒。

  方藥:右歸飲合理中湯加減。

  熟地10g、山萸肉10g、山藥l0g、製附片l0g、肉桂6g、幹薑6g、黨參10g、白術l0g、枸杞子10g、鹿角霜6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

  方解:善補陽者,陰中求陽,故本方用熟地、山藥、山萸肉滋補腎陰;附子、肉桂、幹薑、枸杞子以溫補脾腎,溫陽散寒;巴戟天、仙靈脾溫陽補腎,強壯筋骨;黨參、白術以益氣健脾。諸藥合用可起到溫補脾腎、溫陽散寒的作用。

  加減法:肌肉削瘦明顯者加黃芪30g、當歸10g;皮膚顏色暗滯。或舌暗有瘀斑者,加赤芍15g、丹參15g;納少者加炒山楂15g;大便溏瀉者加苡仁10g、蓮子肉l0g;腹脹者加厚樸10g、木香l0g;關節痛甚者加烏梢蛇l0g、威靈仙l5g。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