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是正常消化道,有時也是皮膚的常見共棲性真菌。與其他全身性真菌病不同,念珠菌病是由內源性病原引起,一般不從周圍環境獲得。由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所有全身性真菌病的80%。
本病累及消化道,主要表現為食道炎、腸炎;累及泌尿係統者,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液混濁;累及粘膜者,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也可發生心內膜炎及腦膜腦炎;累及生殖係統者,可並發女性不孕和男性包皮龜頭的炎症。
念珠菌病好發在口腔粘膜、舌麵、咽喉、齒齦及唇、口角,皮損表現為散在大小不等乳白薄膜,其狀如鵝口,故名鵝口瘡。薄膜容易揩去而呈潮紅濕潤麵。
念珠菌病可累及內髒,不同部位的感染所導致不同的症狀。念珠菌性腸炎的病人表現為腸蠕動亢進、慢性腹瀉和肛門瘙癢。念珠菌性支氣管炎,其主要症狀為咳嗽及咳出粘液性膠狀痰。念珠菌性泌尿道炎,病原菌自尿道逆行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和腎盂腎炎。病人有尿急、尿頻、尿痛、排尿困難或血尿等症狀發生。
為預防本病,應經常用溫開水拭洗嬰兒口腔哺乳用具應煮沸消毒,並應保持幹燥產婦乳頭在哺乳前,最好用1/5000鹽酸洗必泰溶液清洗,再用冷開水拭淨兒童在冬季應注意防護口唇,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習慣
住院病人和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人應注意預防感染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製劑的病人,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應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發生,特別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深部(內髒)白色念珠菌並發症的發生日常應加強鍛煉,保證營養
本病做實驗室檢查,皮損處的鱗屑、口腔粘膜部位的膜狀物、痰液、尿液、血液、腦脊液、胸水、腹水及各種組織,真菌直接鏡檢可見大量假菌絲及孢子。真菌培養須連續3次陽性才具有診斷意義。
對深部念珠菌病患者可做免疫學檢測和氣相色譜法。
深部念珠菌病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白細胞移動抑製因子(LIF)缺乏,白細胞移動抑製指數(MI)>0.8。當疾病靜止或好轉時,LIF恢複正常,MI
對患者做氣相色譜法,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敗血症)患者,血清甘露糖濃度多大於800μg/ml;非播散性患者可在600~800μg/ml之間;正常人及非念珠菌感染患者則低於600μg/ml。此法特異性高,定量準確,而且標本用量少(每次隻需0.2ml)。
全身性念珠菌病的飲食宜:
1、多飲紅茶。紅茶中抗菌作用,並且可以預防感冒。
2、宜吃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作用食物,如綠豆、粳米、黃瓜、苦瓜、馬齒莧、綠茶等。
全身性念珠菌病的飲食忌:
1、忌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2、忌蔥、薑、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煙酒。
4、忌肥膩、油煎、黴變、醃製食物。
5、忌發物、海鮮。
全身性念珠菌病在治療方麵,主要是支持療法和藥物療法。
一、支持療法
首先應消除誘發因素,如長期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抑製劑的病人須考慮減少或停用免疫抑製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控製糖尿病和惡性腫瘤,調換靜脈輸液管等。當病人有免疫功能缺陷時,可應用免疫球蛋白來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
二、藥物療法
1、內用療法
臨床上可口服製黴菌素、克黴唑、咪康唑、酮康唑、兩性黴素B及球紅黴素等藥物,具有良好效果。
2、外用療法
皮膚粘膜念珠菌僅采用外用療法即可奏效。臨床應用可酌選龍膽紫、製黴菌素、兩性黴素B、球紅黴素及咪唑類藥等作主藥,配製成溶液、軟膏、泥膏或乳劑以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