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惡性心包積液是怎麼引起的?簡述如下:
1、發病原因
國外報道常見原因為急性心包炎(病毒、非特異性)、新生物(支氣管、乳腺或淋巴瘤轉移)放射治療及胸部創傷後。在我國結核性心包炎曾是心包積液的最多見原因,近年來較以前少見,與生活水平提高、抗結核藥物的廣泛應用、及普及卡介苗預防接種使結核感染發病率相對下降有關。腫瘤性心包炎多為心包轉移,原發灶以支氣管肺癌、縱隔腫瘤多見。結締組織病所致的心包炎中,多數由係統性紅斑性狼瘡引起。化膿性心包炎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狀球菌感染。新近報道艾滋病成為心包積液的一個重要原因。
2、發病機製
正常心包腔內液體量約30ml,作為潤滑劑以減少摩擦。惡性腫瘤病人如心包內液體超過50ml即考慮惡性心包積液。通常可分為2型:①周圍型。是由於惡性腫瘤直接擴展或經淋巴或(和)血行轉移,形成腫瘤小結節,可浸潤侵犯心包或(和)心肌,引起其淋巴和靜脈通道受阻所致心包內液體滯留;②中心型。是由於縱隔淋巴結轉移,妨礙心肌和心包的引流淋巴,通過心髒淋巴結和(或)其靜脈血液回流而產生心包積液。如心包為腫瘤浸潤增厚的纖維化,可形成縮窄性心包炎,導致無心包積液的心包填塞症。
老年惡性心包積液的主要並發症有呼吸困難、心悸、肝脾腫大等,都是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患,影響老年人壽命,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
老年惡性心包積液中約15%的病人發展成心包填塞症,約70%可在生前不增加心髒方麵的症狀,心包積液的症狀主要由心排出量下降和靜脈係統充血所致;症狀的輕重又與起病的急緩有密切關係,急性者心包積液量較少(1000ml),其症狀仍可較輕。
惡性心包積液常常是伴隨其他病征出現的,所以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要積極地治療原發性疾病,同時因為本病的早期缺乏典型症狀,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因此在治療上述病因中的疾病時,應考慮到本病的存在,嚴格觀察,一旦發現則需積極治療
心包穿刺與心包積液的檢查,有些情況需要確定心包積液的性質,在抗癌放射治療中,需確定是因為心包腫瘤病變引起積液,還是放射治療後現象,在原發腫瘤未確定性質時,積液細胞學檢查很重要,在細菌性感染時,需檢查是否為滲出液,並作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有的情況不一定需要分析心包液體,不應考慮心包穿刺,診斷性心包穿刺意義不大,如非特異性心包炎有小量積液時,心包穿刺常是為解除心包填塞或排空膿性積液。
1、一般檢查
(1)胸部X線檢查:對診斷幫助很大,常可見心影,縱隔或肺門異常,並提示或證實惡性心包積液的存在,但積液
(2)心電圖:惡性心包積液或癌性心包炎的心電圖可顯示心動過速,期前收縮以及心電交替,心電交替可在2/3癌性心包炎並大量心包積液的病人中發生,為預後不良的征象,交替脈常發生於心肌損傷,而罕見於有交替心電的心包填塞症,當大量心包積液抽出小量即使是50ml心包液體時,心電交替即可消失。
(3)超聲波檢查:超聲心動描記術為最簡便,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
2、特殊性檢查
診斷性心包穿刺術。惡性心包積液常為滲出性或血性,血性心包積液送檢細胞陽性率較高,尤其肺癌病人可達80%~90%,但陰性並不能排除惡性心包積液,心包內注入二氧化碳有利於X線檢查時發現心包內腫瘤,較其他對比劑,如空氣、氧或造影劑(可使積液增多和發生心包粘連)更安全,但心包穿刺術的危險性不容忽視,可並發冠狀動脈、心房、心室或內乳動脈的穿刺針損傷而造成心包積血、室性心動過速、室顫、虛脫、氣胸和(或)胸腔感染,甚至張力性氣胸,但危險性與積液量及穿刺點定位準確性密切相關。
老年惡性心包積液患者的飲食原則簡述如下:
1、不要吃含嘌呤的食物,比如蘑菇、豆腐、芹菜、海鮮、菌類等。
2、不吃過鹹的食物。
3、忌煙酒。
老年惡性心包積液的治療方法簡述如下。
一、治療
惡性心包積液的治療不取決於心包積液量的多少,而取決於其臨床表現。如出現心包填塞症,在準備作急症心包穿刺時應即開始支持治療,如建立靜脈通道,靜滴液體或血漿增容劑,必要時加用升壓藥。對呼吸困難或周圍型發紺者予以吸氧,但不予加壓人工呼吸,因其可引起胸腔壓和心包壓升高,減少靜脈回流;心包穿刺為挽救生命的措施,應盡快進行。
1、心包穿刺和導管引流術
(1)心包穿刺的適應證:①發紺、呼吸困難或休克樣綜合征;②意識障礙;③周圍靜脈壓升高至1.27kPa以上;④脈壓下降至2.67kPa以下;⑤測定奇脈壓改變已超過脈壓50%以上。
(2)心包穿刺和導管引流術:治療性心包穿刺和導管引流術的基本操作與診斷性心包穿刺相同,在抽出50~100ml心包積液後,奇脈、心電交替和周圍靜脈壓應有所改善,其臨床症狀的進一步改善有待心包積液的進一步排除。
2、全身性化療:對化療敏感的腫瘤且心包積液發展緩慢者,全身化療一定時間後獲得腫瘤縮小及減少心包液的產生,即可緩解惡性心包積液的臨床症狀。對肺小細胞癌、淋巴瘤及乳腺癌常可取得40%~48%的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
3、放射治療
4、硬化劑治療:心包內注入硬化劑,目的在於使心包壁層與髒層粘連,常用的藥物有四環素(500mg)、博萊黴素(40mg)、氮芥(10~20mg)、氟尿嘧啶(500~750mg)、絲裂黴素(6~8mg)、塞替派(20~30mg)、磷酸鉻(32P,5mCi即185MBq)或滑石粉(0.5~2g製成混懸液)。約有半數病人可明顯減少心包積液的產生;其副作用有惡心、輕度胸痛及短暫發熱。
5、外科治療:外科治療為惡性心包積液經常采用的方法,但因並發症和死亡率較高,術後多須住院,因此長期以來先選用非手術治療。至於采取何種手術方法,應從安全和療效考慮,依據病人體力狀況,病變範圍,預期生存期,所選手術的可能死亡率和並發症而定。對大多數晚期腫瘤病人因體質差,全心包切除手術過大,是不可取的。心包胸膜開窗術可緩解心包填塞症約3.5~13個月,偶因腫瘤包圍心包而妨礙手術進行,也可因開窗處手術後短期內被肺覆蓋而粘連,以致手術失敗,又因須全身麻醉不利於患者。
二、預後
近來常用劍突下心包開窗,隻需局麻,較易於成功,但仍有一定的死亡率(8%)和複發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