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持續性嘔吐,患兒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亦常繼發吸入性肺炎。
一、肝內膽管擴張:隨著生存病例數增加,肝內膽管囊狀擴張例數也會增多。臨床表現為發熱、黃疸、糞便顏色發白,通過B超和CT可做出診斷。
共分為三型:單個孤立囊腔與周圍沒有交通支的屬A型,孤立囊腫與周圍有交通支屬B型,多發性囊狀擴張屬C型。A和B型可通過B超下經皮囊腫穿刺置管引流或肝內囊腫空腸吻合術而治愈,而C型此治療方法效果差,要考慮肝移植。
二、術後膽管炎:發生在術後1個月內的膽管炎,稱早期膽管炎,危害最大。因為此時膽管上皮未與腸黏膜上皮愈合,發生炎症後原開放的膽管極易閉塞。患兒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煩躁、拒食、腹脹,排出膽汁量減少,大便顏色變淡、發熱、黃疸加深,白細胞增加等。
此時要加大激素用量,更改抗生素。反複發作膽管炎在不能控製時,常因肝功能衰竭、或敗血症死亡。超過3個月乃至數年後的膽管炎,稱晚期膽管炎,表現為反複發生的發熱、黃疸,嚴重因肝衰死亡。有此情況發生應早期考慮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