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顱骨骨折(顱骨骨折 )

別名:
頭顱骨折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治愈率89.3%
多發人群:
所有人群
發病部位:
顱骨 顱腦
典型症狀:
感覺障礙 昏迷 顱內壓增高 顱神經損害 線狀骨折
並發症:
外傷性癲癇 顱內低壓綜合征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腦外科 骨科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顱骨骨折並發症?

顱骨骨折並發症

1.腦脊液鼻漏及耳漏

顱腦損傷後,顱底骨折伴有硬腦膜及蛛網膜同時破裂,腦脊液通過損傷的鼻旁竇或岩骨,經鼻或耳流出,即形成腦脊液鼻漏或耳漏。多數腦脊液漏經非手術療法可以自愈,僅有少數長期不能自愈者需行手術治療。

  2.腦神經損傷

腦神經損傷多係顱底骨折所致,也可因腦於損傷累及腦神經核團,或繼發於其他疾病。症狀顯著的腦神經損傷幾乎都是在通過顱底孔道出顱的部位受到損傷,可因骨折直接造成神經斷裂,或因牽拉、挫傷或神經血液供應障礙引起。

  (1)嗅神經損傷:

顱腦損傷患者伴嗅神經損傷者為3%~10%,半數以上的嗅神經損傷是額部直接暴力所致,嗅神經絲在穿過篩板處被撕脫,同時伴有鼻旁竇骨折。約有1/3的患者係由枕部受力所引起的對衝性額葉底部挫裂傷所致。傷後隨即出現一側或雙側嗅覺減退或喪失,並常伴有腦脊液鼻漏。若為部分嗅覺障礙,日後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於恢複之前常出現異常嗅覺。若係雙側完全嗅覺喪失,持續2個月以上者,則常難恢複。

  (2)視神經損傷:

閉合性顱腦損傷伴視神經損傷的發生率為0.5%~4%,且大多為單側受損,常因額部或額顳部的損傷所引起,特別是眶外上緣的直接暴力,往往伴有顱前窩和(或)顱中窩骨折。視神經損傷的部位,可以在眶內或視神經管段,亦可在顱內段或視交叉部。視神經損傷後,患者立即表現出視力障礙,如失明、視敏度下降、瞳孔間接對光反射消失等。

  (3)動眼神經損傷:

常為顱前窩骨折累及蝶骨小翼所致,亦可因顱中窩骨折穿過海綿竇而引起,偶爾繼發於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動脈瘤或海綿竇血栓。動眼神經完全麻痹時,患者傷後隨即出現上瞼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偏向外側稍下方,且向上、向下、向內的運動及輻輳功能喪失。如係不完全麻痹時,則上瞼下垂和瞳孔散大程度較輕,但患者常有複視,特別是向健側凝視時更為明顯,向患側看時可減輕或消失。若患者屬腦幹損傷,累及動眼神經核,或伴有顱內繼發血腫引起顳葉鉤回疝時,亦可出現動眼神經麻痹的症狀,應慎加鑒別,前者常波及雙眼,後者則繼發於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和腦受壓,且多耳鳴或眩暈,久治無效者可考慮耳科手術治療,破壞迷路或選擇性切斷前庭神經。

  (4)後組腦神經損傷:

後組腦神經位於顱後窩,受損的機會相對較少,多因骨折線波及頸靜脈孔及舌下神經孔所致,嚴重時可伴發麵、聽神經損傷。舌咽神經受損後患者吞咽困難,患側咽反射消失或減退,舌後1/3味覺喪失;迷走神經受損表現為傷側軟齶運動障礙,聲帶麻痹而聲嘶;副神經受損時可見患側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癱瘓,患者出現垂肩;舌下神經損傷則半側舌肌萎縮,伸舌偏向患側。

  3.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頸內動脈-海綿竇段損傷後,動脈血液經破口直接流入海綿竇內,即形成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少數患者經長期反複壓迫頸動脈後可以獲得痊愈,但多數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栓塞和血管內栓塞治療。

  4.外傷性癲癇

外傷性癲癇是指繼發於顱腦損傷後的癲癇性發作,可發生在傷後的任何時間,早期者於傷後即刻出現,晚期者可在頭傷痊愈後多年發作。外傷性癲癇的發生以青年男性為多,可能與頭傷機會較多有關。一般說來,腦損傷愈重,並發癲癇的機會愈大;開放性腦損傷較閉合性者多。外傷後早期1周以內的短暫的抽搐,多無重要臨床意義,此後也不再發作者,無需特殊治療。對反複發作的早期或中期癲癇則應給予係統的抗癲癇藥物治療。

  5.頭部外傷後感染

閉合性頭部損傷後顱內外的感染均不多見,主要的感染是開放性顱腦損傷,特別是火器傷損傷。

  (1)頭皮感染:

  ①頭皮膿腫:急性頭皮感染多為傷後初期處理不當所致,常在皮下組織層發生感染,局部有紅、腫、熱、痛,耳前、耳後或枕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由於頭皮有纖維隔與帽狀腱膜相連,故炎症區張力較高,患者常疼痛難忍,並伴全身畏寒、發熱等中毒症狀,嚴重時感染可通過導血管侵入顱骨和(或)顱內。治療原則是早期可給予抗菌藥物及局部熱敷,後期形成膿腫時,則應施行切開引流,持續全身抗感染治療1~2周。

  ②帽狀腱膜下膿腫:帽狀腱膜下組織疏鬆,化膿性感染容易擴散,一般限定在帽狀腱膜的附著緣。膿腫多源於傷後頭皮血腫感染或顱骨骨髓炎,在小兒偶見因頭皮輸液或穿刺而引起者。此類患者常表現頭皮腫脹、疼痛、眼瞼水腫,嚴重時可伴發全身性中毒反應。治療時,除應用抗菌藥物外,應及時切開引流。

  ③骨髓炎:顱蓋部急性骨髓炎常表現為頭皮水腫、疼痛、局部觸痛,感染向顱骨外板骨膜下擴散時,可出現波特水腫包塊。在早期該病容易被忽略,X線平片上,隻有在感染2~3周之後方能看到明顯的脫鈣和破壞征象。慢性顱骨骨髓炎,常表現為經久不愈的竇道,反複潰破流膿,有時可排出脫落的死骨碎片。此時X線平片較易顯示蟲蝕狀密度不均的骨質破壞區,其間有時可見密度較高的片狀死骨影像,有些慢性顱骨骨髓炎病例,也可在破壞區周圍出現骨質硬化和增生,通過X線平片可以確診。顱骨骨髓炎的治療,應在抗菌治療的同時施行手術,切除已失去活力和沒有血液供應的病骨。

  (2)硬腦膜外積膿:

顱骨骨髓炎較易伴發硬腦膜外積膿,有時亦可因開放性顱骨骨折後清創不徹底而引起,這時頭皮傷口常已愈合。發病早期患者多有頭痛、發熱等,膿腫形成後,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及局部腦組織受壓症狀,如偏癱、失語等。CT檢查可見,出現類似硬腦膜外血腫的梭形影像,早期呈低密度,1周以後漸變為等密度或高密度影。由於病灶區硬腦膜有炎性肉芽增生,內凹的硬腦膜顯著強化,表現為特征性的致密弧形帶。

  硬腦膜外積膿應行手術治療,清除硬腦膜外膿液及肉芽組織,伴顱骨骨髓炎者須同時切除病骨,對靠近上矢狀竇或橫竇的硬腦膜外積膿,應警惕血栓性靜脈竇炎。一般在清除膿腫後,應繼續抗菌治療3~4周,同時,酌情給予抗凝治療,預防靜脈竇血栓形成。

  (3)硬腦膜下積膿:

硬腦膜下積膿常繼發於嚴重的鼻竇炎,也可發生於顱骨骨髓炎或穿透性顱腦傷之後。發病早期,患者常有頭痛、發熱及頸項強直等表現。稍後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多數患者缺乏神經定位體征,較易漏診。少數患者由於硬腦膜下積膿較大造成腦受壓,或因皮質表麵靜脈血栓形成,亦可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失語或偏盲。

  一般主張硬腦膜下積膿的治療應采用鑽孔引流及衝洗的方法,即在積膿區的中心及稍低部位鑽孔,切開硬腦膜,排除膿液,放入導管(用導尿管)用抗生素溶液反複緩慢衝洗。術後留置導管,常規引流、衝洗及給藥。全身應用抗生素。

  (4)腦膜炎:

顱腦損傷後的腦膜炎多見於顱底骨折並腦脊液漏的患者,或因顱腦開放傷而引起。化膿性細菌進入蛛網膜下隙的途徑除經開放的創口之外,亦可從血液、呼吸道、鼻旁竇及乳突區甚至蝶鞍進入。急性期患者常有頭痛、惡心、嘔吐、全身畏寒、體溫升高、腦膜刺激症陽性及頸項強直。但也有少數患者發病隱匿,如腦脊液漏所致的複發性顱內感染。

  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應及時查明病原菌,盡早應用能透過血腦脊液屏障的強效抗生素,在全身用藥的同時,應行鞘內注射抗生素治療。

  (5)腦室炎:

外傷性腦室炎屬細菌性腦室炎,主要見於腦穿透性腦損傷,特別是腦室穿通傷早期清創不徹底的患者,或繼發於腦膜炎、腦膿腫。輕度的腦室炎,臨床上可無特殊表現,其症狀與腦膜炎相似,早期常被忽視。因此,凡腦膜炎患者經常規治療之後,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無相應的好轉,甚至病情加重者,即應考慮有腦室炎的可能。嚴重的腦室炎起病急,常有高熱、譫妄、意識障礙及生命體征改變等,甚至出現腦疝。因腦膿腫突然潰破,大量膿液進入腦室係統,可引起強烈的自主神經反應,表現為高熱、昏迷、雙瞳散大、血壓下降,迅即出現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救治極其困難。

  細菌性腦室炎的治療與腦膜炎相似,應盡早查清致病菌,進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能穿透血腦脊液屏障的強效抗生素及藥物,及早給藥。如果腦室係統無梗阻,選用的抗菌藥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製。若是腦室係統有阻塞,或抗生素藥效較差時,則應在全身用藥的同時,反複進行腦室穿刺引流,並經腦室內給藥,必要時行雙管衝洗引流。

  (6)腦膿腫:

外傷後腦膿腫多與碎骨片或異物存留有關,在火器性穿透傷中,汙染的彈片殘留比高速射入的槍彈更易引起感染。此外,彈片、槍彈經由頜麵部、鼻旁竇或耳顳部、乳突氣房等處射入,感染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外傷性腦膿腫的治療,與耳源性或血源性腦膿腫基本相同,一般在膿腫還未形成前,仍處於化膿性腦炎階段,可以采用非手術方法,給予大劑量的強效抗生素。

  6.其他並發症

  (1)顱內低壓綜合征:

顱腦損傷後,顱內壓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有少數為顱內壓降低。也有的在傷後初期有一階段為顱內壓升高,以後變為顱內低壓。腰椎穿刺壓力一般在80mmH2O以下,可診斷為顱內低壓綜合征,患者可出現嚴重的頭昏和頭痛等症狀,在排除腦脊液通路梗阻後,可診斷為顱內低壓綜合征。

  (2)靜脈竇血栓形成:

閉合性顱腦損傷時,顱內靜脈竇可因骨折片的刺入或壓迫而受損,常繼發靜脈竇血栓形成。有時損傷輕微,甚至靜脈竇表麵看不出明顯改變,但由於伴有血液濃縮、血流緩慢和凝血機製增強等因素,也可出現本病。發病部位以上矢狀竇較為多見,其他靜脈竇發生較少。

  (3)腦脂肪栓塞:

顱腦損傷合並四肢骨折,繼發腦脂肪栓塞者並不少見。多為長骨骨折後骨髓腔內的脂肪進入腦血管所致,少數肥胖型傷員,在遭到大麵積的擠壓傷時,脂肪經靜脈或淋巴管進入血循環而形成脂肪栓子也可引起腦脂肪栓塞。

  (4)腦外傷後綜合征:

係指腦震蕩或輕度腦挫裂傷後數月到數年,仍有某些自覺症狀,但神經係統檢查時無陽性體征者。臨床上對此有許多不同診斷名稱,如“腦外傷後綜合征”、“腦震蕩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和“外傷性神經症”等。

顱骨骨折相關醫生

更多>

  • 江蓉星,主任醫師
    江蓉星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骨關節炎、筋傷、內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脫位、骨質疏鬆、各種骨病及其痛症。擅用經方與驗方辨證治療疑難雜症。

  • 周學龍,主任醫師
    周學龍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 骨科

    擅長疾病:擅長治療1.脊椎性疾病:如頸(腰)椎骨質增生、各類頸肩腰腿痛、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強直性脊柱炎;2.脊柱相關疾病:如頭昏頭痛、胸悶心悸、腹痛胃脹、泄瀉便秘、陽痿早泄等;3.骨關節疾病:如四肢骨折、關節脫位、股骨頭缺血壞死等;4.陳舊性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足跟痛等。

  • 湯勇智,主任醫師
    湯勇智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清遠市人民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頸肩腰腿痛、椎間盤突出、脊柱脊髓損傷、脊柱結核、腫瘤、畸形、骨關節炎、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方麵疾病的診治,並且在脊柱、關節微創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何升華,主任醫師
    何升華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深圳市中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精於中醫正骨手法,中西醫結合診治骨傷科疑難病症,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症治療。擅長脊柱外科、創傷骨科、骨關節微創外科手術治療,經皮椎間孔鏡(PELD)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MED微創治療頸、腰椎退變性疾病,脊柱脊髓神經損傷手術治療,肩、膝關節鏡手術,肩、髖、膝人工關節置換術,骨盆、髖臼骨折及關節內骨折微創手術治療。

顱骨骨折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