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運動神經病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關於本病的病因所知甚少。目前推測可能與空腸彎曲菌感染有關,已報道有3例患者在患空腸彎曲菌腸炎後出現MMN的臨床表現和抗GM1抗體滴度升高,可能空腸彎曲菌的脂多糖成分(LPS)有誘導抗神經節苷脂抗體產生的作用。
至少有兩點證據表明本病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有關,一是20%~84%的患者血清GM1抗體升高,二是相當一部分病人對免疫抑製藥(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和環磷酰胺)治療有效。
二、發病機製
發病機製尚不清,血清中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升高,應用免疫治療可使症狀有所改善,均提示此病是由免疫介導的。免疫反應的確切機製和潛在的靶抗原仍不清楚。血清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抗asialo-GM1抗體在MMN時常常升高,經過治療抗體滴度下降後,一些患者症狀改善,支持此類抗體在本病的發病機製中起一定的作用。可是,鼠坐骨神經體外實驗觀察發現,在郎飛節處有抗GM1抗體結合,並有繼發性補體激活,而神經傳導檢查未見異常。有一部分患者盡管對免疫治療有反應,但其血清抗神經節苷脂抗體並不高;另一方麵,在一些吉蘭-巴雷綜合征(GBS)、運動神經元病、感覺運動性周圍神經病和CIDP患者中也可有抗GM1抗體的升高,這些發現都對這些抗體的致病作用產生疑問。這些抗體的特異性和不同的臨床症狀之間的相關性未被證實,因此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為什麼相似的抗體會引起不同的疾病。
為了證實抗GM1抗體在MMN中的致病作用,在體內和體外進行了許多實驗。當給予神經內注射或將神經暴露於有多灶性CB、無下運動神經元疾病的MMN患者高滴度抗GM1抗體血清時,可在體內和體外誘發出局灶性CB,但用提純的抗GM1抗體時後者的結果未被證實。最近,用MMN患者的血清在有和沒有高滴度抗GM1抗體的情況下,對體外鼠遠端運動神經都可引出相似的阻斷效應,提示或者是目前所用的檢測抗GM1抗體的方法不夠敏感,或者是MMN患者的血清成分而不是抗GM1抗體引起了CB。
MMN選擇性運動神經受損害的機製尚不清楚。這可能反映了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不同的抗原成分或不同的表達,可能是由於運動神經的GM1酰基鞘胺醇結構與感覺神經不同,因而與GM1抗體的親和力不同有關。或者反映了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對損傷的易感性不同,或對損傷的修複能力的差異。
在接近部分運動傳導阻滯部位的運動神經活檢顯示,其主要病理改變為脫髓鞘和施萬細胞增生形成的洋蔥球樣結構,無炎細胞浸潤。腓腸神經活檢有時可見輕度的軸突變性和脫髓鞘改變。目前僅有的3例MMN屍檢資料顯示均有神經根和周圍神經改變,但也同時有脊髓前角神經元脫失和尼氏體溶解,2例有Bunina小體,2例有皮質脊髓束損害。
因此,有關多灶性運動神經病和運動神經元病之間的關係一直有爭議。有學者認為確實存在一些病例,其神經元的核周部分和周圍神經可同時受損,而不隻是累及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