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環狀胰腺的病因學說很多。胰腺是由胚胎的原腸壁上若幹突起逐漸發育融合而成,突出的部位在胃以下,與肝突起相等的平麵上。背側的胰腺突起,亦稱胰始基(anlage),是從十二指腸壁上直接發生,腹側的胰腺突起則自肝突起的根部發生。以後背側的胰突起發育成胰腺的體與尾,蒂柄則成為副胰管,開口在距壺腹部以上約2cm的十二指腸內側壁上。腹側的胰突起發育較慢,蒂部連接在膽總管上,以後成為胰腺的主胰管,突起的末端則為胰頭部。在正常的情況下,約在胚胎的第6周時,隨著十二指腸的回轉,腹側的胰突也應向左轉到與背側突相近的部位,然後兩者合而為一,主胰管和副胰管也逐漸通連,成為一個完整的胰腺。當發育出現障礙時,或者腹側胰突起有部分組織黏著在腸管上,則將成為異位胰腺;或者腹側的胰突起未能隨同十二指腸一起向左旋轉而與背側的胰突起相融合,則將有一帶狀胰腺組織環繞十二指腸,部分或完全環繞十二指腸第一段或第二段,使腸腔變窄,即成環狀胰腺。
二、發病機製
環狀胰腺大多數位於十二指腸降段,特別是降段的上部,僅有個別位於十二指腸水平段或十二指腸壺腹部。環狀胰腺一般寬約1cm,大多數僅部分包繞十二指腸,占腸管周徑2/3~4/5,即有1~1.5cm的間隔區,此區常位於十二指腸前壁或外側壁。環狀胰腺和正常胰腺組織結構相同,含有胰島組織、腺泡和導管係統。因此,嚴格說來它僅是一種畸形,組織學上不能認為是病理現象。但胰環部的十二指腸可變薄而失去正常的黏膜結構。環狀胰腺組織的管腔可以不與主要胰管相通,而單獨開口至十二指腸,這可能是促成胰腺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