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泌尿道感染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UTI 95%以上由單一細菌引起,革蘭陰性腸杆菌屬是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腸埃希杆菌最多見,約90%門診患者和50%住院患者的病原菌是大腸埃希杆菌,多見於無症狀性菌尿,非複雜性UTI及初次UTI,克雷白腸杆菌,假單胞菌屬和變形杆菌屬感染則常見於複發UTI,近10%~15%的UTI還可由革蘭陽性菌引起,主要為葡萄球菌屬和糞腸球菌,其中腐生性葡萄球菌是引起女性(尤其年輕女性)急性UTI的重要原因,對女大學生有症狀UTI患者的調查發現,其感染率僅次於大腸埃希杆菌,真菌感染(主要為念珠菌屬)多發生於留置導管,糖尿病,使用廣譜抗生素或免疫抑製劑的患者,某些病毒感染可累及尿路,臨床多無症狀,但腺病毒Ⅱ型感染可引起學齡期兒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支原體感染少見,但能引起急性尿道綜合征,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僅見於長期放置導尿管,尿道異物(結石或腫瘤),尿瀦留伴反複器械檢查,以及尿道-陰道(腸道)瘺等患者。
二、發病機製:
由於妊娠期:
1)輸尿管,腎盂及腎盞擴張;
2)膀胱輸尿管反流發生率增高,反流可使膀胱內細菌隨尿得以上行;
3)妊娠期尿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成為細菌的良好培養基,有助於細菌的生長;
4)妊娠晚期胎頭壓迫膀胱及輸尿管下端,導致排尿不暢,所以妊娠婦女有泌尿係感染的易感性,再加上經曆分娩後尿道有可能損傷,分娩過程中多次插導尿管,盆腔尿道較充血,產褥期婦女抵抗力減低,易導致細菌入侵,故更容易發生感染,病原菌主要為大腸埃希杆菌,其次為鏈球菌和葡萄球菌,臨床上常為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