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無準備活動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各項競技活動,如果在正式開始前能對脊柱及四肢進行由慢到快、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準備活動,則不易發生損傷(包括腰背部扭傷)。反之,在無準備活動情況下突然開始加重脊柱負載量,則甚易引起扭傷及韌帶撕裂,嚴重者甚至可發生骨折(以橫突骨折多見),特別是在平日無暇體力勞動及體育鍛煉者。
2.姿勢不當 各項運動均有其十分科學的訓練程序,教練及運動員均應重視並按程序操作,從而可大大降低腰部損傷的發生率。但在日常勞動中,尤其是在平日難得有機會進行重體力勞動的家庭婦女或腦力勞動者,當遇到一較重物體需搬動時,往往不習慣按先將身體向前靠攏、屈膝、屈髖,再雙手持物,並在抬起(舉)的同時使膝及髖關節逐漸伸直這一正常步驟,以致用力不當,將腰背部扭傷。
3.勞動方式不當 除由於不同勞動條件所造成的被迫勞動體位而難以糾正外,某些勞動者不能自行掌握正確的勞動方式,例如操縱接送患者的推車時,如果不是采用“推”而是采用“拉”的方式,則由於椎旁縱向肌群用力較大而易引起腰背部扭傷。諸如此類的動作,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十分多見。
4.相互配合不當 兩人以上共同參加的勞動或體育運動項目比賽中,如其中一方動作不協調,則由於重力的偏移而易引起另一人的腰背部扭傷或其他部位損傷。尤其是在精神和體力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更易發生。
5.其他原因 包括自高處跌下、平地滑倒、交通意外或生活意外等,均可引起腰背部扭傷。
二、發病機製
脊柱為承重的支柱結構。在胸椎,有肋骨與胸骨所構成的胸廓在其兩側及前方起保護作用,因此胸椎不易發生扭傷。而在腰椎,由於無其他骨骼支架支撐,前方為鬆弛的腹腔,因此腰椎的穩定性主要依靠韌帶與肌肉維持。假如肩負重物時,由於路滑、跳躍或跨溝等突發因素使身體失去平衡,則沉重物體通過脊柱的杠杆作用產生強大的拉力或壓力,使腰椎所附著的韌帶、筋膜、肌肉、關節囊遭受損傷。通常是在韌帶、筋膜附著的骨骼處引起撕裂傷,此時大部或一部分纖維斷裂,局部有出血、水腫及滲出等病理改變。
另一方麵,從生物力學的觀點觀察,腰背部的任何活動均受力學關係的製約與協調,在保持腰背部內、外平衡的同時完成各種動作。例如,在提攜重物時,如果物體的重量、提物方式及用力程序均相適應,則易於完成:反之,物體重量或體積過大、提物時距中線過遠、未采用膝關節先屈曲的方式等,則不僅增加了胸腰段及腰椎的負荷,且椎旁肌組織亦易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