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弓形蟲中醫叫三屍蟲,是細胞內寄生蟲. 寄生於細胞內,隨血液流動,到達全身各部位,破壞大腦、心髒、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種疾病。它是專性細胞內寄生蟲,球蟲亞綱,真球蟲目,等孢子球蟲科、弓形體屬。人感染了這種寄生蟲,便患了弓形蟲病。
弓形蟲屬頂端複合物亞門(subphylumApicomplexa)、孢子蟲網(clsssporozoasida)、真球蟲目(orderEucoccidiorida),細胞內寄生性原蟲。其生活史中出現5種形態,即滋養體(速殖子、tachyzoite);包囊(可長期存活於組織內),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200μm、破裂後可釋出緩殖子、(bradyzoite);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oocyst)。前3期為無性生殖,後2期為有性生弓形蟲生活史的完成需雙宿主:在終宿主(貓與貓科動物)體內,上述5種形成俱存;在中間宿主(包括禽類、哺乳類動物和人)體內則僅有無性生殖而有無性生殖。無性生殖常可造成全身感染,有性生殖僅在終宿主腸粘膜上皮細胞內發育造成局部感染。卵囊由貓糞排出,發育成熟後含二個孢子囊(sporocyst)、各含4個子孢子(sporozoite),在電鏡下子孢子的結構與滋養體相似。卵囊被貓天食後,在其腸中囊內子孢子逸出,侵入回腸末端粘膜上皮細胞進行裂體增殖,細胞破裂後裂殖子逸出,侵入附近的細胞,繼續裂體增殖,部分則發育為雌雄配子體,進行配子增殖,形成卵囊,後者落入腸腔。在適宜溫度(24℃)和濕度環境中,約經2~4天發育成熟,抵抗力強,可存活1年以上,如被中間宿主吞入,則進入小腸後子孢子穿過腸壁,隨血液或淋巴循環播散全身各組織細胞內以縱二分裂法(endodyogeny)進行增殖。在細胞內可形成多個蟲體的集合體,稱假包囊(pseudocyst),囊內的個體即滋體或速殖子,為急性期病例的常見形態。宿主細胞破裂後,滋養體散出再侵犯其他組織細胞,如此反複增殖,可致宿主死亡。但更多見的情況是宿主產生免疫力,使原蟲繁殖減慢,其外有囊壁形成、稱包囊,囊內原蟲稱緩殖子。包囊在中間宿主體內可存在數月、數年,甚至終生(呈陷性感染狀態)。
初次感染弓形體的孕婦約半數滋養體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新生兒的顯性感染多為先天性獲得。先天性弓形體病係母親在孕期感染後,弓形體經胎盤侵犯胎兒所致。孕婦感染後雖不表現出明顯症狀,卻可引起胎兒的嚴重不良後果,如流產、早產、死胎和嚴重畸形,也可以給患兒遺留中樞神經係統障礙,造成出生後不久死亡。
2.傳染源 凡體內帶有弓形體的哺乳類、鳥類等動物均可為傳染源,其中受感染的貓及貓科動物為主要傳染源。
3.傳播途徑
(1)經胎盤傳染:初次感染弓形體的孕婦可經胎盤傳染給胎兒,是先天性致畸的重要傳染源。具體地說,喜歡或經常吃生冷食品,包括蔬菜、水果,特別是喜吃生肉的孕婦,非常容易感染寄生蟲比如弓形體。經常接觸動物,以及喝未經高壓高溫消毒過的牛奶,也是罹患寄生蟲疾病的危險因素。
(2)經口感染:後天感染,主要經口傳播,受染動物的糞便經口食入後,即可感染發病; 可通過生吃含有弓形蟲包囊動物的肉及生乳、蛋、水生食物等而感染弓形蟲。此外,貓、狗、羊、雞的髒器內幾乎都有弓形體,豬和羊肉中含有弓形蟲包囊,食肉動物可經口感染。
(3)其他:輸入含有弓形體的獻血員血液、腎移植後可感染弓形體。人與感染弓形蟲的貓、狗等動物接觸,手、臉被舔或咬傷時可感染。
二、發病機製
1.病毒作用於宿主細胞的機製
在感染早期,弓形蟲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組織,引起相應的病變。感染晚期,機體對弓形蟲逐漸產生特異性抗體,弓形蟲在組織內形成包囊,原有病變也逐漸趨於靜止。病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後,使細胞變性腫脹以致細胞破裂,散發出弓形體,再侵入其他細胞,如此反複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是由於血管栓塞而引起壞死灶和周圍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變。病變由滋養體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症。病變好發部位有腦、眼、淋巴結、心、肺、肝、脾和肌肉等處。
入侵人體後,在部分人不產生症狀,屬隱性感染,發病者僅少數。弓形蟲病的情況取決於病原體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隱性感染或病變已靜止的病人,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或接受免疫抑製藥治療)能導致病變活動。
2.胎兒受感染機製
母親妊娠期間受弓形蟲感染後,通過血行侵入胎盤及胎兒血循環內,引起胎兒感染。或者隱匿在慢性感染型的母親的子宮內膜,或子宮肌層內的蟲體,進入羊膜腔,隨羊水被胎兒吞飲後,而引起胎兒感染。
弓形蟲侵入胎兒體內後,易寄生於腦細胞,及發育不成熟的幼稚細胞內繁衍後代,損害胚胎細胞生長發育。
孕早期感染:孕婦弓形蟲原發性感染的胎兒受染率分別為17.0%,損害程度最嚴重。當感染發生在前3個月多引起流產、死產或發育缺陷兒,幸存者智力發育也受到嚴重影響。由於孕早期感染弓形蟲往往導致流產、死胎等結局,所以在成活的先天性弓形體病人中,其發病率在妊娠最後3個月為高,妊娠中期次之。
孕中期感染:孕婦弓形蟲原發性感染的胎兒受染率分別為25.0%,損害程度偏嚴重。在妊娠中期感染,多出現死胎、早產和嚴重腦、眼疾患。
孕晚期感染:孕婦弓形蟲原發性感染的胎兒受染率分別為65.0%。在妊娠晚期感染,因胎兒已逐漸成熟,則胎兒可發育正常,亦可出現早產,或出生後才出現症狀。要注意的是,妊娠晚期感染後,僅有少數胎兒呈急性感染表現,約80%呈隱匿感染,在出生時無症狀,而在數月、數年甚至成年時方發病。其後發病,以慢性反複發病為特點,主要損傷神經係統和眼。
3.妊娠之前已慢性感染的婦女,胎兒得病的機會較少。感染弓形蟲的母親,一般隻對一次妊娠結局產生作用,下一胎則正常,這可能與母親產生的保護抗體向胎兒移行有關。此外,弓形蟲感染可增加妊娠合並症。有學者發現,小兒時期許多原發性腦疾病,實際上多與弓形體感染有關。出生後因體內包囊活動化,而不斷損傷組織細胞,可出現智力低下、癲癇發作、視力減退、斜視、失明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