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任何使盆腔靜脈流出盆腔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靜脈瘀血。和男子相比,婦性盆腔循環在解剖學、循環動力學和力學方麵有很大的不同。是易於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礎。
一)、解剖學因素
女性盆腔循環的特點,主要是靜脈數量增多和構造薄弱。
1、靜脈數量增多的表現:
盆腔的中等靜脈如子宮靜脈、陰道靜脈和卵巢靜脈,一般是2~3條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卵巢靜脈甚至可多達5~6條,形成蔓狀靜脈叢,彎曲在子宮體兩側後方,直到它們流經骨盆緣前才形成單一的卵巢靜脈。在子宮、輸卵管、卵巢靜脈間有許多吻合支,在輸卵管係膜內,有子宮靜脈與卵巢靜脈的吻合支,並形成環狀的靜脈循環,再與外側的卵巢靜脈叢吻合。盆腔靜脈數量上的增多,是為了適應盆腔靜脈流動緩慢的需要。
2.構造薄弱:
盆腔靜脈較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壁薄,缺乏由筋膜組成的外鞘,沒有瓣膜,缺乏彈性,穿行在盆腔疏鬆的結締組織之中。因而容易擴張和形成眾多彎曲的靜脈叢。盆腔的中小靜脈隻在它進入大靜脈前才有瓣膜,有的經產婦還常有瓣膜功能不全。這些特點使盆腔髒器的靜脈係統,就像一個水網相連的沼澤一樣,能夠容納大量迅速流入的動脈血。
3.此外,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腸3個係統的靜脈叢彼此相通。
由於缺少瓣膜,故三者間任何一個係統的循環障礙,皆可影響到其他兩個係統。
在盆腔靜脈的這些解剖學特點的基礎上,如再受以下相關因素的影響,便促成盆腔瘀血綜合征,而表現種種臨床征象。
二)、內外力因素
內外力因素證明能夠影響盆腔血液的流速,從而改變局部血管的壓力,靜脈更易受其影響。
1.長期從事站立或坐著工作者、習慣於仰臥位睡眠者易於致成盆腔瘀血綜合征。
2.便秘影響直腸的靜脈回流,而直腸和子宮、陰道靜脈互相吻合。痔叢充血必然引起子宮陰道叢充血,故習慣性便秘易於產生盆腔瘀血。
3.妊娠期間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對子宮周圍靜脈的壓迫,可引起子宮周圍靜脈擴張。
4.子宮後傾時,卵巢叢血管隨子宮體下降彎曲在骶凹的兩側,使靜脈壓力增高,回流受到影響,以致使靜脈處於瘀血狀態。如再有仰臥位睡眠習慣,則久而久之便可引致盆腔瘀血綜合征。
5.闊韌帶筋膜裂傷使得構造上薄弱,缺乏彈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靜脈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靜脈曲張,還使子宮後倒。
6.輸卵管結紮術:隨著計劃生育的廣泛開展,輸卵管結紮術也是最常施行的計劃生育手術之一。近年來不少雜誌陸續刊出有關結紮術後出現下腹痛、月經紊亂、繼發性痛經等並發症的報道。
三)、體質因素
有些病人由於體質的因素,血管壁組織顯著薄弱,彈力纖維少,彈性差,易於形成靜脈血流瘀滯和靜脈曲張。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時不從事長時間站立或靜坐工作,就可能出現下肢及/或盆腔靜脈曲張及盆腔瘀血綜合征。
四)、植物神經紊亂
盡管有上述種處原因及解剖學病變,但至今不少婦產科工作者認為盆腔瘀血綜合征的某些症狀如:抑鬱、憂傷、心情煩躁、易疲勞、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與患者的精神狀態有關。可能係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結果。
五)、精神因素。
而長期憂鬱、久病、失眠等精神影響,及經前期雌、孕激素水平波動者,也有類同盆腔瘀血症的症狀。這一類情況則可考慮為盆腔瘀血綜合征的加重因素。
六)、其他
臨床上發現了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輸卵管卵巢囊腫者)、哺乳期閉經、中、重度子宮頸糜爛等患者,在做盆腔靜脈造影時,有的也顯示盆腔靜脈瘀血現象,這種情況的盆腔靜脈瘀血景象可視為一種並發變化。
二、發病機製
盆腔靜脈淤血被認為是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盆腔靜脈淤血引起上述“三痛”的原因,可能是擴張彎曲的靜脈壓迫了伴隨的淋巴管和神經纖維而產生的。由於前述的種種因素,首先使解剖構造薄弱的一部分盆腔靜脈在功能上發生變化,影響血流運行,形成淤滯;又通過神經血管間的相互影響,波及整個生殖器官以及與生殖器官密切相關的乳房,即出現臨床上前述綜合征表現。由於淤血而引起的局部組織及相關器官的水腫,但開始時是暫時性的、可逆的,持續多年或反複加重後,則可以產生持久性變化。
由於慢性缺氧而致結締組織增生及纖維化形成,出現各種狀況:
1.子宮體一致性肥大、變軟、充血,呈紫色或有淤血斑點及漿膜下水腫;
2.子宮頸亦肥大呈藍紫色、有糜爛發生;
3.子宮內膜間質水腫,血管充盈。
4.卵巢亦表現為水腫樣、白膜粗糙、一般較大有時呈囊狀;
長期淤血者,則又因結締組織增生而變硬變小。往往導致經前期盆腔脹痛不適及月經量增多。乳房因周期性水腫導致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