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雄蟲長10~15mm,寬0.8~1.0mm。體表有微小結節覆蓋,口吸盤與腹吸盤各一。雄在腹吸盤後兩側體表折疊,形成抱雌溝,有4~5個睾丸。雌蟲細長,20mm*0.25mm,子宮內含蟲卵20~100個。產卵500~3000個/d。成熟蟲卵淡棕黃色,大小83~187*40~73μm,卵殼透明,尾端有一終末小棘(尾棘)為特征,從尿與糞便排出時,內含活動毛蚴。毛蚴侵入截形小泡螺、球形小泡螺、狹窄鐵色螺、梅提扁卷螺等中間宿主,並在中間宿主體內發育成尾蚴。
尾蚴呈圓形,內有五對穿刺腺,尾蚴從螺體逸出後在水中自由流動,在水中最長可生活3天,但大多在24h以內死亡。當人與疫水接觸,尾蚴脫去尾部,侵入人皮膚,在皮下組織進一步發育為童蟲。童蟲經小靜脈、右心、肺血管到達肝髒,在肝內門靜脈發育為性成熟成蟲。雌雄蟲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腸係膜下靜脈,有時停留在直腸靜脈內,但大多數成蟲移行至膀胱與盆腔靜脈叢產卵。少數成蟲也可在直腸與腸係膜下靜脈內產卵。從尾蚴侵入至成蟲產卵為10~12周。
二、發病機製
尾蚴侵入皮膚後在皮膚組織中移行,引起局部出現紅色丘疹並有癢感。蟲體的代謝產物或崩解物是引起機體變態反應、遲發型細胞免疫反應的原因。
三、病理改變
埃及血吸蟲病病變主要由蟲卵肉芽腫引起,成蟲很少產生病變。病變主要發生在泌尿係統。埃及血吸蟲寄生在膀胱與盆腔靜脈叢內,其所產生的蟲卵主要沉積在膀胱與遠端輸尿管黏膜下層與肌肉層,產生肉芽腫性病變,尤以膀胱三角區為多。蟲卵破入膀胱腔,從尿排出,可產生血尿。壁膀胱頸也是病變好發部位,肌肉因蟲卵肉芽腫損害,引起纖維化與萎縮,則產生膀胱頸弛緩不能與排尿困難。經X線檢查常可在發病6—2年的患者中發現膀胱壁呈蛋殼狀、線狀或弧線形鈣化。輸尿管或膀胱頸部可引起腎盂積水,導致腎髒多形擴大、繼發性細菌感染,最後導致腎衰竭。男性患者可有前列腺與龜頭病變;女性患者子宮頸,陰道與陰唇也可被累及,但較少見。在腸道中的蟲卵可通過腸係膜下靜脈至結腸、盲腸、闌尾,尤其直腸產生病變。蟲卵可從糞便中排出。蟲卵可經靜脈進入肺部,大量的蟲卵可引起肺小動脈反複栓塞,導致肺循環阻塞與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常呈血管瘤樣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