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皮膚癬菌具嗜皮膚角蛋白特性,目前約有45種,大部分對人類致病。按菌落特征及大分生孢子的形態,皮膚癬菌可分為毛癬菌屬(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屬(microsporum)和表皮癬菌屬(epidermophyton)。真菌分類屬於子囊菌門-爪甲團囊目-節皮菌屬,部分已發現有性期。宿主皮膚合適的環境對於皮膚癬菌病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除外傷外,浸漬皮膚的水分增多也適於皮膚癬菌生長。
二、發病機製
宿主皮膚合適的環境對於皮膚癬菌病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除外傷外,浸漬皮膚的水分增多也適於皮膚癬菌生長。不透氣的衣物可增加皮膚局部的溫度和濕度,幹擾角質層的屏障功能。皮膚癬菌侵入皮膚後,還要經過幾個發展階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過程中增大和退化期。孵育期皮膚癬菌在角質層生長,臨床表現輕微。一旦感染建立,皮膚癬菌的生長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對於損害的發展是兩個關鍵性因素。前者必須相等或前者大於後者,否則皮膚癬菌數量將下降。皮膚癬菌所產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僅與其在皮膚定植和侵入,而且與其毒力相關。真菌對角化組織直接損傷(主要是毛發和甲)和宿主炎症反應的結果,後者變化多樣。皮膚癬菌侵入頭發引起頭癬。偶爾表現為大片隆起的化膿性損害稱膿癬。頭發感染後枯黃或折斷。皮膚癬菌病的多種臨床表現是真菌對角化組織直接損傷(主要是毛發和甲)和宿主炎症反應的結果,後者變化多樣。皮膚癬菌侵犯角質層引起體股癬和手足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