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皮膚癬菌病傳統上一直按解剖部位命名,如體股癬手足癬等。這種分類法有利於按不同解剖部位的皮膚特點使用不同的藥物。皮膚癬菌病有的也按病原菌命名,如黃癬、疊瓦癬、紅色毛癬菌病等。
皮膚癬菌侵入頭發引起頭癬。表現為環形脫發斑,上有鱗屑、水皰或膿皰。有時散在的脫發斑可能是惟一的症狀。偶爾表現為大片隆起的化膿性損害稱膿癬。頭發感染後枯黃或折斷。依毛發感染的位置不同可分為發內型感染和發外型感染。發內型感染在病發內形成孢子可充滿發內或成鏈狀排列,又稱黑癬。若為黃癬,則在發內形成菌絲。羊毛狀小孢子菌等在發外形成大量孢子,呈鑲嵌狀(mosaic)或鏈狀排列,稱發外型感染,又稱白癬。發外型感染有時可在毛發內尤其是根部發現菌絲。
皮膚癬菌侵犯角質層引起體股癬和手足癬等。在皮屑中表現為分枝分隔的菌絲,可斷裂成鏈狀孢子。皮損一般呈圓形或多環形,單個散在或互相融合。組織反應可從紅斑、鱗屑到結痂、化膿甚至肉芽腫。主觀無感覺或有不同程度瘙癢。
真菌暗色柱頂孢(Scytalidium dimidiatum)及其變異色柱頂孢(S.hylinum)能引起人類掌蹠和甲板感染。其臨床表現和直接鏡檢與手足癬和甲癬不能鑒別,故取標本培養時,其中一管不應加放線菌酮以免抑製柱頂孢的生長。皮膚癬菌累及甲板稱甲癬。通常表現為甲板增厚、變色及破損。甲周組織一般沒有炎症也沒有疼痛感。
皮膚癬菌在較少見的情況下會引起深部組織感染。表現為蜂窩織炎、毛囊炎、膿癬、皮下組織膿腫、淋巴結膿腫、Majocchii肉芽腫、足菌腫、疣狀增生等。楊國亮曾報道鐵鏽色小孢子菌引起的深部感染2例。患者頭發稀疏。全身見大片鱗屑性損害和皮膚肉芽腫樣損害。後者以結節為主,分布廣泛。有的穿孔化膿。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特征可以做出正確診斷。皮膚癬菌的鑒定根據菌落形態、鏡下特征尤其是大分生孢子的大小、形狀、分隔、胞壁的特點及著生方式。有時需要配合其他一些試驗如營養試驗、毛發穿孔試驗、午氏燈試驗和配對試驗(mating test)等。組織病理檢查可以幫助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