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和高尿酸血症鑒別
由於痛風病人的臨床表現多樣化,有時症狀不典型,尚須做如下鑒別診斷:
1.無症狀期
如僅發現有高尿酸血症,必須排除繼發性的高尿酸血症,應詳細詢問病史以除外各種藥物因素,如噻嗪類藥物,依他尼酸(利尿酸),速尿,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及小劑量阿司匹林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仔細觀察臨床表現,結合有關實驗室檢查,對有否高血壓性心血管病,腎髒病,血液病及鉛中毒等常有所幫助,為了鑒定是否為尿酸合成過多,可進低嘌呤飲食3~6天之後測定24h尿中尿酸含量,進行實驗前後對比,我國正常人在低嘌呤飲食條件下,24h尿酸排泄量為210~600mg,如血尿酸增高,且尿中排出在實驗前後均偏高者,提示為合成增多,同時還可測定尿酸及肌酐排出的比值,在無或低嘌呤飲食條件下為0.34~0.43,尿酸合成增多者大於此值,已知為尿酸合成增多者,還應進一步查找尿酸合成增多的原因,如血尿酸增高而24h尿尿酸減少或為正常,可能屬於排泄困難,應進一步查明腎髒功能等,以明確病因,除測定血尿素氮及肌酐外,還應測定肌酐清除率,進行酚紅排泄試驗及測定尿比重等,以分別查明腎小球及腎小管功能狀態,有時僅有高尿酸血症而無其他症狀,應進行隨訪觀察。
2.急性關節炎期
應除外下列各種關節炎:
(1)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典型表現為遊走性多關節炎,以對稱性累及膝,踝,肩,腕,肘及髖等大關節為主,常伴有風濕熱,皮膚及心髒等表現,血清溶血性鏈球菌抗體(包括ASO>500U,抗鏈球菌激酶>80U,抗玻璃酸酶>128U)測定增高,C反應蛋白多陽性,血尿酸不高,水楊酸類製劑治療有效。
(2)化膿性關節炎與創傷性關節炎:
痛風初發時常易與化膿性或創傷性關節炎混淆,但後兩者血尿酸不高,滑囊液檢查白細胞內無尿酸鈉結晶,創傷性關節炎有較重受傷史,化膿性關節炎滑囊液培養可培養出致病菌。
(3)假性痛風:
由焦磷酸鈣沉積於關節軟骨所致,大多見於老年人,以膝關節受累最多見,急性發作時酷似痛風,但血尿酸正常,關節滑囊液含焦磷酸鈣結晶或磷灰石,X線片示軟骨鈣化。
(4)其他關節炎:
如紅斑狼瘡,多見於年輕女性,血尿酸正常,瑞特綜合征多見於男性,一般不伴尿酸增高,但伴有結膜炎和尿道炎。
3.慢性關節炎期的鑒別診斷
(1)類風濕關節炎:
多見於年輕女性,好發於手足近端指間關節和腕,膝,踝等關節,一般屬多關節性,對稱性,但血尿酸不高,類風濕因子陽性,X線片示關節麵粗糙,關節間隙狹窄,甚至關節麵融合及骨質疏鬆,與痛風性骨質缺損有明顯區別。
(2)銀屑病性關節炎:
常非對稱性累及遠端指間關節並伴嚴重關節破壞,關節間隙增寬,趾(指)端骨質吸收,骶髂關節也常受累,臨床表現酷似類風濕關節炎,約20%病人有血尿酸增高,與痛風不易區別,但有皮損可資鑒別,有時可與痛風並存,更難鑒別。
(3)結核變態反應性關節炎:
由結核杆菌感染引起變態反應所致,常見原發結核病灶,多位於肺,其次為淋巴結,常有消瘦,盜汗,乏力等中毒症狀,表現為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痛,可有急性關節炎病史,也可僅表現為慢性關節痛,但無關節強直畸形,常由小關節開始,逐漸波及大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指,腕,膝,踝,肩及腰椎等,關節周圍及雙小腿皮膚常有結節性紅斑,實驗室檢查血沉增速,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AS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等均陰性,抗結核治療有效。
(4)其他慢性關節病變有肥大性關節病;
創傷後及化膿性關節炎後遺症等,也須注意鑒別,血尿酸增高等有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