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卒中鑒別
1.垂體卒中應與蛛網膜下腔出血
細菌性腦膜炎、腦出血、腦梗死、垂體轉移性腫瘤、視交叉性卒中、球後視神經炎等疾病鑒別。
(1)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由顱內動脈瘤破裂或動靜脈血管畸形引起,表現為突然出現的劇烈頭痛,伴嘔吐、意識障礙及腦膜刺激征,與垂體卒中極為相似。但本病發展較垂體卒中為快,從頭痛到意識障礙的時間很短,腰椎穿刺顯示血性腦脊液,CT掃描顯示腦池、腦裂內積血但無蝶鞍占位。不過,垂體卒中時血液亦可進入蛛網膜下腔,但很罕見,且進入的血液量遠較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為少。
(2)細菌性腦膜炎及病毒性腦炎:
頭痛、腦膜刺激症狀明顯且伴有發熱的病人應與細菌性腦膜炎及病毒性腦炎鑒別。細菌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的體溫升高更明顯,血白細胞計數增高,腦脊液白細胞和蛋白增加,無神經眼科症狀,CT掃描無蝶鞍占位的表現,據此可與垂體卒中鑒別。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報道,個別垂體卒中者可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此時與細菌性腦膜炎難以鑒別,這類病人抗生素治療無效,為其特點。
(3)腦出血和腦梗死:
可出現頭痛、嘔吐、視野缺損、眼運動神經麻痹、腦膜刺激症狀、意識障礙,故須與垂體卒中鑒別。腦出血和腦梗死有所謂“三偏”表現,CT掃描可顯示腦內出血或缺血灶,可與垂體卒中鑒別。
(4)垂體轉移性腫瘤:
垂體轉移性腫瘤一般為惡性,生長快,可引起嚴重頭痛、視野缺損、眼運動神經麻痹,但這些症狀是逐漸出現的,這與垂體卒中不同。CT和MRI檢查有助於鑒別。
(5)視交叉性卒中:
視交叉性卒中(chiasmal apoplexy)是由於視交叉部位的血管畸形所引起,臨床表現與垂體卒中相似,如突然出現的頭痛、視野缺損、視力減退、惡心、嘔吐。本病一般無腦膜刺激症狀,CT顯示蝶鞍無擴大,但鞍上可出現高密度占位性病變。
(6)球後視神經炎:
球後視神經炎可有前額或眼球後疼痛,伴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及瞳孔的變化,與垂體卒中相似。但二病的眼底表現迥異,球後視神經炎病人視盤充血、邊緣模糊不清並有輕度隆起,視網膜有水腫、出血及滲出;垂體卒中的眼底多正常。此外,垂體卒中者CT檢查可顯示蝶鞍擴大等表現,而球後視神經炎者則正常。
2.垂體卒中所致的頭痛可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動脈瘤破裂:
動脈瘤自頭痛開始至意識喪失發展更為迅速,且易再出血,視神經及動眼神經麻痹常為單側性,無內分泌症狀,蛛網膜下腔出血量也比垂體卒中多。動脈造影有助鑒別。
(2)顱內感染:
腦炎、腦膜炎等可有腦膜刺激征,發熱。無內分泌症狀,腦脊液中白細胞增加。
(3)腦出血:
頭顱CT掃描、MRI檢查有助鑒別,腦出血無垂體功能減退的內分泌改變。
(4)球後視神經炎:
頭痛、視力下降,無視野缺損及蝶鞍增大,垂體功能正常。
(5)腦膜瘤:
頭痛、視神經受壓。無垂體功能改變及蝶鞍異常。
(6)顱咽管瘤:
在蝶鞍內的顱咽管瘤發生出血壞死時,引起垂體卒中的表現,與垂體瘤卒中難以區別,需靠病理診斷。兒童顱咽管瘤常有鈣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