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性植物狀態檢查
一、檢查
包括全血常規、血糖、肝功能、腎功能、血氨、血氣分析、尿液分析、尿中藥物篩選。
1.腦電圖 PVS的腦電圖(EEG)改變及其診斷價值各家意見不一。早期Jennett等認為:PVS的初期應是等電位腦電圖,持續數天後出現明顯的電活動,甚至出現a節律。以後又有一些學者認為PVS的EEG改變是靜息電位或等電位EEG。但多數學者認為,絕大部分PVS患者的腦電圖顯示廣泛彌漫性多形性δ和θ波,而且當由清醒進入睡眠時常伴有背景活動的去同步化。有10%的患者在晚期出現正常腦電圖,PVS時很少有典型的癲癇樣活動。隨著臨床症狀的好轉,EEG中的δ和θ波相應減少,重新出現a節律。
2.誘發電位 體感誘發電位(SEP)是PVS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檢查方法。Hanosita指出SEP的主要表現是N13-N20的中樞傳導時間(CCT)延長和N20波幅降低。Zegerl等還認為發病後一周雙側體感誘發電位消失是意識不能恢複的重要指標。Tsao等報告1例溺水所致PVS兒童SEP正常,最後意識完全恢複,說明SEP正常者預後可能良好。
3.影像學檢查 CT和磁共振影像(MRI)隻能證明大腦灰質和白質有彌散性多灶性病變。Chu報道6例缺氧性腦病的PVS(4個月~3年)的早期和晚期CT改變,早期CT除一般腦水腫外無特殊改變,晚期表現大腦皮質或交界區梗死(5例)、基底核區低密度灶(4例)、大腦後動脈區梗死(3例)。當存活時間超過8個月,則出現明顯腦室擴大,而且與皮質萎縮不相稱,隨著時間延長,腦室擴大往往越來越大,腦組織進行性萎縮。1997年De Jong報道,PET檢查聽母親講故事的患者,發現其扣帶回的頭部、右側顳中回和運動前皮質的腦血流量增加,比對照組(非語言的聲刺激)要高,提示即使診斷準確的植物狀態,也不說明其皮質是靜息的。有一份報告表明植物狀態的患者可能存在某些“隱含”的識別能力,但感覺刺激的皮質反應是否提示從植物狀態恢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他輔助檢查包括胸片、心電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