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可有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增高。
活動期患者可見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增高及輕度貧血。類風濕因子陰性和免疫球蛋白輕度升高。
血清IgA可有輕或中度升高,與病情活動有關,伴有外周關節受累者還可能伴有C3、C4升高。
雖然AS患者HLA-B27陽性率達90%左右,但無診斷特異性,因為正常人也有HLA-B27陽性。HLA-B27陰性患者隻要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符合診斷標準,也不能排除AS可能。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表現具有診斷意義。AS最早的變化發生在骶髂關節。脊柱的X線片表現有椎體骨質疏鬆和方形變,椎小關節模糊,椎旁韌帶鈣化以及骨橋形成。晚期廣泛而嚴重的骨化性骨橋表現稱為“竹節樣脊柱”。恥骨聯合、坐骨結節和肌腱附著點(如跟骨)的骨質糜爛,伴鄰近骨質的反應性硬化及絨毛狀改變,可出現新骨形成。
2.骶髂關節改變的CT特點
X線和CT檢查對Ⅱ級以上的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有肯定價值,對I級的顯示不及MR。其 CT特點如下。
(1)累及部位:骶髂關節病變以雙側,且以關節滑膜部(下2/3)髂骨側受累多見。(2)軟骨鈣化及關節間隙改變:表現為滑膜部關節間隙中與關節麵穿行(橫行)的高密度影(穿透性鈣化),均由髂骨側向骶骨側發展。因關節滑膜隻覆蓋於關節邊緣並不覆蓋於關節軟骨上,故這種穿透性鈣化是關節軟骨鈣化而非滑膜鈣化。關節間隙可狹窄或增寬。(3)關節麵及其下骨結構的改變:關節麵毛糙、高低不平或穿鑿樣破壞。①關節麵下骨質吸收,明顯的骨吸收可致原有骨性關節麵呈條狀高密度影;②骨吸收外側骨質增生硬化;③關節麵囊樣改變,周圍有環狀硬化。④鄰近骨質疏鬆。(4)骶髂關節韌帶部的韌帶鈣化。
3.骶髂關節改變的MR表現
MR顯示的關節軟骨異常為軟骨線影變窄、扭曲和中斷。骨髓水腫以髂骨側略多見 ,表現為局限或彌漫性片狀 T1WI低信號,T2WI、STIR為高信號影。鄰近骶髂關節的軟骨下骨質內信號不均勻,與骨髓內脂肪沉積和骨質硬化有關。病變活動期滑膜有強化表現。
4.骶髂關節炎的分級
參照1984年修訂的AS的紐約標準,X線分級可分為5級。
0級:正常,關節麵光整,間隙無變形。
I級:關節麵模糊,骨皮質連續性欠佳,無關節麵囊性變,無骨破壞、硬化增生,無關節間隙改變。
Ⅱ級:骨皮質局限硬化,關節麵模糊不清和斑塊狀脫鈣,軟骨下侵蝕、毛糙和軟骨下微小囊變,關節間隙基本正常。上述異常始於髂骨麵,骨質侵蝕和囊變最常見於關節中下部,很少累及韌帶部。
Ⅲ級:軟骨下骨質明顯侵蝕破壞和彌漫性硬化,關節麵呈毛刷狀和鋸齒狀,骨質疏鬆和囊變亦明顯增多,關節問隙呈不規則狹窄或寬窄不均,可有部分強直。
Ⅳ級 :骶髂關節骨性強直,普遍骨質疏鬆,韌帶部侵蝕和囊變更常見、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