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周血 慢性鉛中毒患者25%有貧血。貧血發生較晚,由輕~中度,屬輕度低色素性小細胞型貧血。急性鉛中毒溶血明顯,貧血出現迅速,網織紅細胞和堿性點彩紅細胞增多。
2.紅細胞滲透脆性正常而機械脆性增加。
3.電泳可見與血紅蛋白A3相似的“快”血紅蛋白。有些患者血紅蛋白A2和F水平增加。
4.骨髓象 檢查往往可見紅係增生,但也可增生低下。骨髓塗片鐵染色可見環形鐵粒幼細胞。
5.紅細胞壽命縮短,血清鐵水平正常或稍增加,鐵動力學研究符合無效性紅細胞造血伴有輕度溶血。
6.卟啉代謝指標檢查
(1)尿δ-氨基-γ-酮戊酸(ALA)和尿糞卟啉這兩種指標不夠敏感,對早期診斷鉛中毒不夠理想。
(2)血ALAD:對鉛過於敏感,可作為環境評價指標,不宜作為診斷指標。
(3)遊離紅細胞原卟啉(FEP)和紅細胞鋅原卟啉(ZPP):兩者意義基本相同,與血鉛有良好的直線相關關係。FEP和ZPP是診斷早期鉛中毒或鉛吸收的靈敏生化指標,是機體對鉛反應的一項敏感指標。用熒光計測定ZPP,快速、簡便、經濟、可靠。
7.鉛測定
(1)尿鉛:能反映近期鉛接觸和體內鉛吸收量,但有時並不平行一致。
(2)驅鉛試驗尿鉛測定:對鉛中毒診斷有肯定價值,可反映體內鉛負荷。
(3)血鉛:可反映近期鉛接觸情況,比較穩定,且與其他生物學指標相關。血鉛是診斷鉛中毒的較好指標。
(4)發鉛、齒鉛實用價值尚未肯定,不適於普查。
脫離鉛接觸後各項指標的變化順序是:尿ALA和糞卟啉在數周內即下降,ZPP需數月才能轉為正常。血鉛的生物半存期為30天,ALAD的抑製現象可持續長時間,骨鉛的生物半存期可超過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