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受壓性吞咽困難檢查
1、X線檢查
吞咽困難疑為胸內大血管先天畸形壓迫所致時,可行X線檢查。
(1)食管鋇劑造影:
是簡便而又具有診斷價值的重要手段。該診斷方法最初是由Neuhauser(1946)報道。檢查時需要同時拍攝胸部正位、側位及斜位片。
鎖骨下動脈畸形壓迫氣管的病人,在斜位或側位胸片於第2、3胸椎水平處可見食管後壁有螺旋形壓跡,其特點是:寬度比其右側的主動脈弓要小,僅約1cm,且邊緣光滑。有時切跡呈斜行,是因鎖骨下動脈從其後方斜行向右上方所致,也是本症的特有征象。
雙主動脈弓的病人,其前後位及斜位胸片第3、4胸椎水平可見到食管有兩個明顯的呈環狀狹窄的切跡,有時切跡也可不在同一水平。在透視下可見氣管和食管旁有血管搏動性陰影。
右位主動脈弓及左主動脈導管(韌帶)病人的確診亦依賴於X線檢查,在正位胸片上可見位於右上縱隔的主動脈弓和與正常的左側食管壓跡相反的右側食管造影壓跡,其側位胸片上於食管後方有一深切跡。
(2)CT檢查:
胸部CT還可準確顯示畸形血管的位置、形態、走行範圍及食管受壓的程度等情況。如雙主動脈弓畸形時以橫軸位主動脈弓和弓上層麵可直接顯示氣管兩側的右側和左側主動脈弓,右側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分別開口於右弓,左側相應的右頭臂幹動脈分別開口於左弓,同時也能顯示雙主動脈弓形成的血管環對氣管和食管的壓迫情況。
(3)MIR及血管造影檢查:
不僅可以明確胸內血管畸形的診斷,提供良好的血管結構影像,還可準確顯示畸形血管的位置、形態、走行範圍及食管受壓的程度等情況。
2.食管鏡檢查
對食管後位右鎖骨下動脈的異位,進行食管鏡檢查對診斷有幫助。內鏡檢查時在食管入口下方2~3cm處即可發現食管後壁有搏動性弓形壓迫征象,表現為一橫跨食管後壁的隆起,其搏動與脈搏一致。此時如果以食管鏡末端壓迫此隆起處,病人的右側橈動脈搏動可隨壓迫的輕重程度不同而減弱,甚至消失,其他動脈的搏動則不受影響。當壓迫解除後其右側橈動脈搏動恢複正常。內鏡檢查結合X線檢查特征,即可明確診斷。此特點還可作為與食管良性腫瘤相鑒別。
雙主動脈弓和右位主動脈弓及左主動脈導管(韌帶)的病人,食管鏡檢查均可發現食管後壁有因血管畸形所致的搏動性隆起,並有與脈搏一致的搏動。
3.超聲檢查
(1)二維超聲心動圖:
對新生兒和嬰兒胸內大血管畸形的診斷有重要價值。應用二維超聲心動圖在胸骨上和高位胸骨旁區進行探測,可發現右位主動脈弓和左無名動脈畸形。當發現左無名動脈無正常分支,左鎖骨下動脈單獨起自主動脈弓降部,則提示為迷走左鎖骨下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分離因近心端為動脈導管(韌帶),故較難辨認。
(2)彩色多普勒:
對畸形的胸內血管的分支、大小和走行方向、與鄰近器官的關係有較大的參考意義,可發現食管、氣管受累及的程度,對合並心髒畸形也有較大診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