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
1、血象檢查 呈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正常或輕度減少,血塊收縮不良及束臂試驗陽性。典型病例可見明顯的全血細胞減少。在發病初期,貧血為正色性,多次失血後轉為小細胞低色性。失血後網織紅細胞、白細胞均可暫時增多。脾髒越大,白細胞越低,常在(1.5~4)×109/L之間。
2.骨髓象檢查 早期無異常改變,有時呈增生現象,可見有核紅細胞及巨核細胞增多,並見細胞成熟障礙。中期粒細胞及巨核細胞的成熟可受限製,晚期紅細胞成熟受到影響。
3.肝功能檢查 在肝硬化之前,肝功能測驗多正常。
4.凝血因子的改變 早期僅有脾腫大而無肝功能不良者,各種凝血因子無明顯差異,晚期肝硬化時各種凝血因子與正常對照有顯著不同。
5.X線、超聲波檢查脾髒 脾腫大在肋弓下不能觸及者,可借助X線、超聲波檢查以確定脾髒大小、位置、性質,確定腫塊是否為脾髒。同時,超聲波檢查對探查脾髒大小和有無腹水及腹水量多少有一定價值。
6.食管胃腸鋇餐檢查、腎盂造影 通過食管鋇餐檢查可觀察食管靜脈曲張,以了解有無門脈高壓。而通過胃腸鋇餐檢查,腎盂造影等有助於鑒別腹部腫塊的性質。
7.穿刺及活體組織檢查 可直接了解病變的性質。在上述檢查仍不能確診時選用此項檢查。
(1)肝穿刺活檢:有助於脂肪肝、糖原代謝病、成肝細胞瘤、肝硬化、黏多糖代謝病致肝脾腫大的鑒別。
(2)脾穿刺檢查:脾穿刺危險性大,尤其是顯著脾腫大,因纖維組織增生,質地變硬而脆,容易破裂出血,故脾穿刺不宜輕易采用,在小兒更不常采用。在外科剖腹探查或施行脾切除術後,可作病理檢查,提供診斷依據。
8.膠體金肝血流量測定 幫助鑒別慢性肝炎、門脈性肝硬化所致脾腫大。
9.放射性核素掃描 脾閃爍照相應用99mTc或113In膠體注射後脾區掃描有助於脾髒大小形態的估計。
10.脾內溶血指標 51Cr紅細胞壽命測定,可確定紅細胞破壞場所是否位於脾髒,提供脾切除術指征。
11.脾門靜脈造影 有助於了解脾靜脈有無畸形、脾靜脈的阻塞部位,協助充血性脾腫大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