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泌尿係統感染檢查
一、檢查
1.尿液常規檢查
(1)尿液采集:新生兒尿培養尿標本采集的常用方法有集尿袋和導尿法。集尿袋法是在外陰清洗、消毒(1∶1000苯紮溴銨)後,用清潔塑料袋固定在外陰部留尿,但若30min未留到尿液需再次消毒。導尿法簡單宜行,並能提供可靠的培養結果,特別是在棄除最初2~3ml可能被汙染的尿液後。恥骨上穿刺取尿是尿培養尿標本的金標準,臨床上較少應用。方法為患兒取平臥位,在膀胱充盈狀態下,常規消毒皮膚,在恥骨聯合上一橫指寬腹中線處穿刺,抽取1~2ml尿送培養即可,有經驗者可以安全操作,很少發生出血、感染和腸穿孔。
(2)尿液常規檢查:尿液沉澱後沉渣鏡檢,如白細胞>10個/高倍視野,或不離心尿標本的鏡檢,白細胞>5個/高倍視野,即應考慮為泌尿係感染。如尿中有管型尤其顆粒管型,提示腎實質已受損。腎盂腎炎病人,可有中等蛋白尿、白細胞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滲透壓減低等。
(3) 1小時尿白細胞排泄率測定:白細胞數>30*104/小時為陽性,可懷疑尿道感染;<20*104/小時為陰性,可排除尿路感染。
2.尿培養及菌落計數
是確診的重要依據。方法是用恥骨上膀胱穿刺術采取尿標本,尿液采取後立即做細菌培養,若有細菌生長即可診斷。同時必須做菌落計數。菌落計數>105/ml示感染,可確診,104~105/ml為可疑,<104/ml多係汙染。尿液培養的同時應做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臨床治療。
通過恥骨上膀胱穿刺獲取的尿培養,隻要發現有細菌生長,即有診斷意義。
臨床高度懷疑泌尿道感染,而尿普通細菌培養陰性的,應做L-型細菌和厭氧菌培養。
3.尿液直接塗片找菌
混勻的新鮮尿,若在油鏡下每個視野能找到1個以上細菌,表明尿內細菌在10萬/ml以上,有診斷意義。
4.其他檢查
對新鮮尿標本進行床邊試驗有助於診斷:膿尿(男孩>10個白細胞/µl,女孩>50個白細胞/µl)有較好的陰性預測價值,亞硝酸鹽還原試驗有較好的陽性預測價值。若亞硝酸鹽試驗、白細胞酯酶過篩試驗及清潔尿液的顯微鏡檢查均為陰性結果,可以完全除外尿路感染。因為在新生兒常合並敗血症或腦膜炎,全麵的檢查包括血培養及腦脊液檢查是必要的。
如久治不愈或反複發作時,應做進一步檢查,包括腹部平片、靜脈腎盂造影、膀胱尿路造影、超聲波、腎掃描、腎圖等,以了解有無畸形或功能異常。
放射影像學檢查:在嬰兒和兒童泌尿係統感染患者中約有30%存在泌尿係統的解剖異常。當泌尿係統感染診斷確立並治療後,應用放射影像學的方法排除潛在解剖結構異常十分重要。
目的在於:
①檢查泌尿係有無先天性或獲得性畸形;
②了解以前由於漏診或治療不當,所引起的慢性腎損害或疤痕進展情況;
③輔助上尿路感染的診斷。放射影像學檢查通常在感染後2~4周進行,常用放射影像學檢查包括泌尿係統的超聲波檢查和排泄性膀胱輸尿管造影(voiding cystoureterogram,VCUG),必要時可行腎CT或放射性核素檢查。應該注意的是在行VCUG檢查前,尿標本檢查必須無菌和維持預防性抗生素治療。VCUG在發現解剖異常及膀胱輸尿管反流分級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99mTc-DMSA(二硫基丁二酸)腎靜態顯像檢查,若顯示DMSA放射性分布異常,有助於新生兒特別是已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的新生兒上泌尿道感染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