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關節炎檢查
1.血常規及血沉
由於失血或骨髓抑製,以及葉酸或維生素Bl2吸收不良,可引起貧血。不同程度的白細胞增多和血沉增速,可反映出病變的活動和炎症程度。
2.生化學檢查
血清α2球蛋白升高。腹瀉明顯者常見低鉀、低鎂血症。低鈣血症是由於廣泛腸黏膜受累和維生素D吸收不良所造成的。低蛋白血症是由於蛋白質漏出而引起的。十二指腸液檢查甘氨酸和牛黃酸含量比值增高,提示末端回腸病變廣泛。血清溶菌酶能反映出活動性肉芽腫的炎症程度,其正常值為5mg/L,本病則在10mg/L以上,可用以判斷病期活動性及觀察治療效果。廣泛小腸切除有碘-聚維酮試驗(Ⅰ-PVP)異常(正常人糞便排泄率<1.5%),複發者碘-甘油三油酸酯試驗(I-triolein)異常。
3.免疫學檢查
類風濕因子、狼瘡細胞均為陰性。HLA-B27陽性者易發生周圍關節炎或者強直性脊柱炎。血清IgA示預後良好。
4.X線檢查
發病部位以末端回腸為多見,早期由於黏膜下層炎症水腫,X線檢查表現腸黏膜皺襞增粗、變平及消失,病變腸形態較固定,但腸管一般無明顯狹窄。其他腸道可出現分節、舒張等功能改變。由於分泌增多,鋇劑常分散呈斑片狀。隨著病變的發展,黏膜下層可有大量肉芽組織增生,黏膜皺襞可出現卵石樣或息肉樣充盈缺損,潰瘍形成後,腸腔充盈時輪廓常呈鋸齒狀或尖刺狀,此即龕影所在。腸管外形常固定,局部蠕動消失。因腸壁增厚,腸間距可增寬。晚期腸段可發生大量纖維化。腸腔明顯狹窄時,X線顯示腸腔呈線狀不規則狹窄,黏膜皺襞消失,狹窄段長短不一,從1~2cm到較長範圍不等,而且可以間斷多發。有時見機械性腸梗阻的X線表現,但多為不完全性腸梗阻。
局限性腸炎單獨侵犯結腸者較少見,多發生於右側結腸,尤以盲腸好發,並常同時伴有回腸末端病變。結腸受侵犯時也可發生於多個節段,並累及左側結腸。早期表現為結腸動力增速,刺激征象明顯,鋇劑不易充盈。慢性期腸腔變窄,腸袋變淺或消失,多為一側性,但有時亦可呈對稱性,腸管邊緣可有乳頭狀高低不平的突出或有縱行的小潰瘍。
除小腸及結腸改變外,還可出現多發性周圍性關節炎,但在X線上可以不出現關節侵蝕改變。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同強直性脊柱炎。Acheson(1960)發現,在742例局限性小腸炎病例中,2.3%有強直性脊柱炎。
5.內鏡檢查
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發現小的和初期病變,通過活檢可獲得確切診斷。內鏡可見:①潰瘍;②黏膜呈鋪路石形;③充血、水腫;④袋形改變,狹窄、假息肉形成等。腸壁潰瘍有兩種:一種為細小潰瘍,多見於早期;另一種為較大的圓形、橢圓形或縫狀潰瘍。在病灶處活檢可找到典型的肉芽腫和非特異性炎症乙狀結腸鏡檢僅對直腸和乙狀結腸病變有價值,部分病人活檢可見到肉芽腫。食管、胃、十二指腸和空腸病變者,可作纖維內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