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本病主要發生於青壯年,以15~35歲為多見。高齡者以結腸受累為主。回盲部病變占50%以上,病變僅限於結腸者占10%,結腸和小腸均受累者占30%以上。起病多緩慢。
1.消化係統
腹痛是其最常見症狀。疼痛多位於臍周和右下腹,為便前輕度絞痛或不適,便後可緩解。腹瀉一般每天3~6次。由於膽汁酸、水和脂肪吸收障礙,故糞便呈半液狀。病變累及結腸時,可出現大便失禁,表現裏急後重。在病程後期可捫及包塊。
如病變發生在口腔和會厭部。則表現有口瘡樣潰瘍,口腔黏膜亦可有鋪路石狀改變。如累及聲帶,可發生聲音嘶啞。口腔病變一般常與腸道克羅恩病同時發生。
食管受累主要表現吞咽疼痛、胸骨後痛、燒心感。胃及十二指腸受累可出現上腹痛、惡心、嘔吐等,還可並發幽門梗阻。
肝膽病變以膽管周圍炎和肝髒脂肪變性為多見,其次有壞死性肝硬化、肝門纖維化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很少有肝膿腫、門靜脈炎、澱粉樣變性和肉芽腫性肝炎。
腸道並發症有:①腸梗阻:是由於病變腸段纖維化、瘢痕形成和炎症水腫所引起,約見於25%的病人;②瘺管形成:內瘺在小腸結腸同時受累時發生率較高,外瘺多數發生於手術後;③肛周病變:有肛周炎、肛裂、肛瘺、肛周潰瘍、肛周膿腫等;④消化道出血:小腸局限性病變者多為隱血,結腸病變或廣泛小腸病變者以血便為主,少數病例可有大出血;⑤腸穿孔:罕見;⑥中毒性巨結腸:病人可出現大量腹瀉、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毒血症等;⑦癌變及假性息肉:約1%的病人可並發結腸癌;⑧吸收不良綜合征:最常見的是脂肪、脂溶性維生素和維生素B12吸收不良,也可有蛋白質、電解質、葉酸、鈣、鎂、鋅等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的原因主要是遠端回腸功能失常,膽鹽吸收障礙,以及小腸襻內細菌過度繁殖而致膽鹽分解等。
2.皮膚
結節性紅斑為本病常見的皮損,通常與疾病的活動性相平行,主要分布於下肢伸側,有的可形成潰瘍。
壞疽性膿皮病是一種深的、壞死性潰瘍性皮膚損傷,疼痛明顯,多位於下肢脛骨前區,常伴有全身症狀。病變為單個,也可為多發性或廣泛性。若不治療,病變可向深部發展而引起骨髓炎。其他皮損包括濕疹、斑丘疹、紅斑、蕁麻疹和多形性紅斑等。
3.關節炎
(1)周圍關節炎:
有10%~20%的克羅恩病患者發生周圍關節炎,係克羅恩病最常發生的腸道外表現,並主要見於結腸受累的病人。其累及關節類似潰瘍性結腸炎,為亞急性非對稱性少關節炎。以膝關節最常受累,其次為踝關節,再次為肩關節、腕關節、肘關節、掌指關節。大關節較小關節易受累,下肢關節較上肢關節易受累。關節炎常不留畸形,但可引起關節疼痛、觸痛,有時可伴有關節積液。關節症狀一般持續數周甚至一個月以上。
(2)脊柱炎:
1%~25%的病人可發生強直性脊柱炎,應用嚴格標準確定約為5%。大多數病人骶髂關節症狀不明顯。關節放射學檢查發現的骶髂關節炎要比有症狀的骶髂關節炎多3倍。脊柱炎可發生於腸道病變之前、之後或同時,且與腸道病變活動性不平行。控製腸道症狀脊柱炎也不會緩解。部分病人可出現杵狀指,尤以小腸上段受累者多見。有杵狀者,其內瘺和吸收不良的發生率也較高。
4.泌尿生殖係統
尿路結石是克羅恩病常見的並發症,多見於結腸切除和回腸造瘺術者。這可能是由於嚴重腹瀉或回腸造瘺使大量分泌物喪失,尿液濃縮,引起尿pH值降低,而形成尿酸鹽結石。膽鹽吸收障礙,使小腸內草酸鹽吸收過多,也是引起尿路結石的原因。此外,梗阻性腎盂積水、腎周圍膿腫和腎澱粉樣變病及腸瘺管形成導致尿路病變等,也可引起尿路結石。
5.其他
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部分病人可出現瞼緣炎、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和鞏膜炎等。眼部表現一般發生在腸道病變的急性惡化期,病情緩解時即消失,但可反複發作。此外,病人臥床休息、毒血症、手術、凝血活酶生成增多及血小板增多等,均可引起靜脈血栓形成,偶爾也可出現廣泛性動脈血栓形成。
二、診斷
臨床上遇有慢性腹瀉、腹痛、發熱、貧血、體重減輕、腹部包塊、肛門病變和低蛋白血症者,應考慮本病。結合X線檢查、內鏡檢查和活組織檢查,即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