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性潰瘍檢查
1.胃液分析
胃潰瘍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於正常;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常有胃酸分泌過高,但也隻見於1/4~1/3病例,以基礎分泌(BAO)和夜間分泌(MAO)為明顯。在下列情況下,有參考價值:①幫助區別胃潰瘍是良性抑或惡性,如果最大酸排量MAO證明胃酸缺如,應高度懷疑潰瘍為癌性。②排除或肯定胃泌素瘤,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比值>60%,提示有胃泌素瘤之可能,應作血清胃泌素測定。③胃手術前後對比測定結果,以估價迷走神經切斷是否完全。
2.血清胃泌素測定
對消化性潰瘍診斷意義不大。但如懷疑有胃泌素瘤,應作此項測定。血清胃泌素值一般與胃酸分泌呈反比,即胃酸低,胃泌素高;胃酸高,胃泌素低;胃泌素瘤時則兩者同時升高。
3.便潛血試驗
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常有少量滲血,使糞便隱血試驗陽性,但一般短暫,經治療1~2周內轉陰。如果胃潰瘍患者持續陽性,應懷疑有癌腫可能。
4.幽門螺杆菌檢查
HP感染的診斷標準原則上要求可靠、簡單,以便於實施和推廣。HP感染的診斷方法很多,應根據不同的診斷目的和單位條件選擇診斷方法。應選用經過考核,敏感性、特異性高的試劑和方法進行檢測。根據各項檢測方法的特點,設立如下科研和臨床診斷標準。
(1)HP感染的科研診斷標準:
HP培養陽性或下列4項中任2項陽性者,診斷為HP陽性:①HP形態學(塗片、組織學染色或免疫組化染色);②尿素酶依賴性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RUT)、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UBT)];③血清學試驗(ELISA或免疫印跡試驗等);④特異的PCR檢測。HP的流行病學調查可根據研究目的和條件,在上述試驗中選擇1項或2項。
(2)HP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
下列2項中任1項陽性者,診斷為HP陽性:①HP形態學(塗片或組織學染色);②尿素酶依賴性試驗(RUT、19C或14C-UBT)。
5.X線鋇餐檢查
龕影是X線鋇餐診斷潰瘍的直接征象,由於潰瘍周圍組織的炎症、水腫,龕影周圍可出現透亮帶。胃潰瘍的龕影多見於胃小彎,且常在潰瘍對側見到痙攣性胃切跡,十二指腸潰瘍的龕影常見於球部,通常比胃的龕影小。對於胃潰瘍,如潰瘍的放射線征為良性,則發生癌的可能性不到2%。如性質不明(既有良性又有惡性特征)則為9.5%,如尚伴有十二指腸潰瘍則約1%。間接征象包括局部壓痛、胃大彎側痙攣性切跡、十二指腸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等。間接征象隻提示但不能確診有潰瘍。
6.胃鏡檢查和黏膜活檢
胃鏡檢查對消化性潰瘍有確診價值。胃鏡下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鏡下還可發現伴隨潰瘍的胃炎和十二指腸炎。與X線鋇餐檢查相比,胃鏡對發現胃後壁潰瘍和十二指腸巨大潰瘍更為可靠。胃鏡檢查時應常規對潰瘍邊緣及鄰近黏膜作多處活檢,此不僅可借以區別良、惡性潰瘍,還能檢查幽門螺杆菌,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因老年人臨床症狀不典型者居多,在有條件的地方提倡擴大胃鏡和鋇餐造影檢查的範圍。
胃鏡下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性,少數為線性潰瘍,底部附有黃白苔。根據潰瘍及周圍黏膜表現可將潰瘍分為3期:
(1)活動期(A期):
A1期潰瘍中心附有厚苔,周圍黏膜充血、水腫。
A2期苔厚,潰瘍周邊出現紅暈。
(2)愈合期(H期):
H1期苔薄,仍看不到基底,潰瘍周邊有紅暈,有黏膜集中。
H2期潰瘍變淺,間或看到紅色潰瘍基底。
(3)瘢痕期(S期):
S1潰瘍苔完全消失,形成鮮紅色瘢痕。
S2期潰瘍局部顏色與周圍黏膜顏色相似或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