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血管造影與腦CT可示囊性病變,有定位診斷的價值;
顱腦CT掃描結果顯示腦多房棘球蚴病顱腦CT掃描可見顳葉或(和)枕葉蜂窩狀低密度病灶。
(2)血清學檢查
血清學診斷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膠乳凝集、免疫電泳、瓊脂擴散、酶聯免疫吸附等。約80%包蟲病患者呈陽性反應。包蟲補體結合試驗與包蟲液皮內試驗陽性。
(3)免疫學診斷
皮內試驗的靈敏性強但特異性差,通常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內側, 15—30min後觀察反應,陽性者局部出現紅色丘疹,可有偽足(即刻反應),2—24h後消退; 12—24h時出現的紅腫和硬結為延遲反應。皮試陽性率在80%—90%之間,可出現假陽性。間接血凝試驗試管法與玻片法的結果相仿,玻片法尤為快速簡易。免疫電泳、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
(4)血和腦脊液嗜酸粒細胞增多。
(5)肝髒B超檢查
均可顯示肝內不勻質腫塊,內部結構紊亂,邊緣不規則。腫塊中心呈壞死液化暗區,並有斑點狀強回聲鈣化灶。
(6)肝髒CT掃描
可見輪廓不規則不勻質低密度區,無明顯界限,其中心常見壞死腔與叢點狀鈣化灶。大的壞死腔的腔壁高低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