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小兒脊髓性肌萎縮(小兒脊髓性肌萎縮 )

別名:
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脊肌萎縮症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10--15%
多發人群:
兒童
發病部位:
脊髓 肌肉
典型症狀:
四肢無力 肌肉萎縮 步態異常 對稱性肌無力 關節攣縮
並發症:
營養不良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兒科 神經內科
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西藥治療

小兒脊髓性肌萎縮有哪些症狀?

  小兒脊髓性肌萎縮症狀診斷

一、症狀:

  本症大多數患者為SMA-Ⅰ型,其次為Ⅱ型,Ⅲ型發病率最低。

1.嬰兒脊髓性肌萎縮

也稱為SMA-I型或Werdnig-Hoffmann病。本型為3型中最為嚴重,據國外報道,發病率為1/2萬活產兒。約1/3病例在宮內發病,胎動變弱,半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即可發病,且幾乎均在5個月內發病。罕見能存活1年,這些患兒在胎兒期已有症狀,胎動減少,出生後即有明顯四肢無力,喂養困難及呼吸困難。臨床特征表現:


  (1)對稱性肌無力:首先雙下肢受累,迅速進展,主動運動減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不能獨坐,最終發展手足尚有輕微活動。

  (2)肌肉弛緩,張力極低:患兒臥位時兩下肢呈蛙腿體位,髖外展,膝屈曲的特殊體位。腱反射減低或消失。

  (3)肌肉萎縮:可累及四肢、頸、軀幹及胸部肌肉,由於嬰兒皮下脂肪多,故肌萎縮不易發現。

  (4)肋間肌麻痹:輕症者,可有明顯的代償性腹式呼吸,重症者除有嚴重呼吸困難外,吸氣時可見胸骨上凹陷,即胸式矛盾呼吸,膈肌運動始終正常。

  (5)運動腦神經受損:以舌下神經受累最常見,表現舌肌萎縮及震顫。

  (6)預後不良,平均壽命為18個月,多在2歲以內死亡。

  2.少年型SMA

也稱為SMA-Ⅱ型、中間型SMA或慢性SMA,發病較Ⅰ型稍遲,多於1歲內起病,進展緩慢。患兒在6~8個月時生長發育正常,多數病例表現以近端為主的嚴重肌無力,下肢重於上肢;多發性微小肌陣攣是主要表現;呼吸肌、吞咽肌不受累,麵肌不受累,括約肌功能正常。本型具有相對良性的病程。生存期超過4年,可存活至青春期以後。

  3.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縮

又稱SMA-Ⅲ型,也稱為Kugelberg-Welander病、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綜合征或輕度SMA。是SMA中表現最輕的一類。本病在兒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現症狀,開始為步態異常,下肢近端肌肉無力。緩慢進展。漸累及下肢遠端和上雙肢。可存活至成人期。表現為神經元性近端肌萎縮,容易和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相混淆。患兒常有磷酸肌酸激酶增高。能行走的SMA-Ⅲ型患兒可出現蹣跚步態,腰椎前突,腹部凸起,腱反射可有可無。維持獨立行走的時間與肌無力的發病年齡密切相關,2歲前發病者將在15歲左右不能行走,2歲後發病者可一直保持行走能力至50歲左右。大量的前瞻性臨床研究表明,SMA-Ⅱ型和Ⅲ型在數年內肌無力症狀進展緩慢或沒有進展。

  另外,不典型SMA進行性延髓麻痹(Fazio-Londe病),患者腦幹運動核進行性受損,數量逐漸減少,引起進行性延髓麻痹,但不伴或很少伴有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現象。本病常於生後最初幾年發病,表現為明顯的麵肌無力及其他腦神經運動神經核受累症狀,通常在第Ⅴ對腦神經以下的神經核,眼外肌一般不受累。

  最近,分子生物學研究證實至少有部分SMA患者可伴有關節屈曲。Bingham等在2名死於呼吸衰竭和關節屈曲的嬰兒中,發現有SMN基因缺失,而另外2名無關節攣縮的嬰兒無SMN基因缺失。這些發現提示伴有關節彎曲和肌無力或肌張力低下的患兒都應進行SMN基因突變的檢測。

  二、診斷:

  一般有上述典型臨床症狀和家族史者,診斷並不困難,以下將SMA-Ⅰ型診斷標準敘述如下(Cobben,1993):

  1.對稱性進行性近端肢體和軀幹肌無力,肌萎縮,不累及麵肌及眼外肌,無反射亢進,感覺缺失及智力障礙。

  2.家族史符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

  3.血清CPK正常。

  4.肌電圖提示神經源性受損。

  5.肌活檢符合前角細胞病變。

  具備以上條件1~4或1,3,4,5均可確診本病。

小兒脊髓性肌萎縮相關醫生

更多>

  • 李秀蓮,主任醫師
    李秀蓮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 彭玉,主任醫師
    彭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小兒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王珩,主任醫師
    王珩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昆明市延安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對小兒佝僂病心肌炎、肺炎、貧血、腹瀉、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診治

  • 蘇詒英,主任醫師
    蘇詒英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腦病、早產兒營養等

小兒脊髓性肌萎縮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腦梗患者能否去飲酒

腦梗患者不宜飲酒。飲酒會刺激血管收縮,增加心髒負擔,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增加腦梗複發的風險。酒精還會影響肝髒功能,降低肝髒對藥物的代謝能力,影響腦梗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此外,酒精對神經係統有抑製作用,可能加重腦梗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因此,腦梗患者應嚴格戒酒,以降低疾病複發風險,促進康複。

肋軟骨炎有哪些典型的症狀

肋軟骨炎,也稱為Tietze綜合征,是一種影響肋骨與胸骨連接處軟骨的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症狀包括局部胸壁疼痛,尤其是在肋骨與胸骨連接處,疼痛可能隨呼吸、咳嗽或活動而加劇。患者可能會在受影響的肋軟骨區域觸及到腫脹或硬化的軟骨。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局部壓痛,但通常無全身症狀,如發熱或體重減輕。肋軟骨炎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和體格檢查,有時需要影像學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髕韌帶的損傷能自愈嗎

髕韌帶損傷是否能自愈取決於損傷的嚴重程度和個體差異。輕度損傷在適當的休息和保護下,可能通過身體自身的修複機製逐漸恢複。然而,中度或重度損傷可能需要物理治療、運動康複甚至手術治療來促進愈合。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避免過度使用受傷部位,以免加重損傷。建議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康複,以確保最佳的恢複結果。

腰閃了怎麼快速的恢複

腰部扭傷後,應立即停止活動,避免進一步損傷。可以采取冷敷處理,以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通常在受傷後的24-48小時內進行。之後,可以轉為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放鬆。同時,保持適當的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在醫生指導下,可以進行適度的腰部拉伸和加強鍛煉,以增強腰部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此外,保持良好的姿勢和正確的舉重技巧也是預防再次受傷的關鍵。如症狀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治療和指導。

肺癌會遺傳的嗎

肺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存在一定關聯,但並非直接遺傳性疾病。部分研究表明,具有家族肺癌史的人群患肺癌的風險相對較高,這可能與遺傳因素、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然而,並非所有肺癌患者都有家族史,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在肺癌的發生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雖然遺傳因素可能增加個體患肺癌的風險,但肺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並非唯一決定因素。

地包天矯正的方法是什麼

地包天,即下頜前突,是一種常見的牙齒錯位問題。矯正方法主要包括正畸治療和外科手術。正畸治療通常適用於青少年患者,通過佩戴牙套、牙箍等矯正裝置,逐步調整牙齒和頜骨的位置,以達到矯正效果。對於成人患者或錯位較為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如頜骨矯正手術,以改變頜骨的位置和形態。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定期複查,以監測矯正進展,並根據醫生指導調整治療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