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老年人血管性癡呆(老年人血管性癡呆 )

別名:
老年血管性癡呆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10%
多發人群:
藥物治療
發病部位:
顱腦 血液血管
典型症狀:
嗜睡 記憶力障礙 易激惹 步態異常
並發症: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神經內科 老年科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老年人血管性癡呆有哪些症狀?

  老年人血管性癡呆症狀診斷

一、症狀

  臨床症狀可分為2類,一類是構成癡呆的精神症狀,另一類是血管病繼發的腦損害神經症狀。

1.在構成癡呆的精神症狀中,

記憶力衰退是早期的核心症狀,包括近記憶,遠記憶以及即刻識記,但最早出現的是近記憶力的缺損,遠記憶力障礙多在後期出現,隨著記憶力減退,逐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計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減退,有作者觀察到最常見的是時間定向力,計算力,近記憶力,自發書寫及抄寫能力降低,真正的精神症狀相對較少,記憶力與智能的檢測目前多采用量表的形式,如記憶商(MQ),長穀川智力量表(HDS),簡易智能量表(MMSE)等,若患者因病情難以完成測試時,可對其親屬或同事采取社會調查問卷形式,如克萊頓皇家行為量表(CRBRS),間接了解患者的智能情況,在評價這些量表的結果時,應充分考慮受試者的病情,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狀態,以及測試時的環境,測試者的技術熟練程度等,應特別強調,量表數值低下並不一定是癡呆,必須綜合考慮,必要時宜重複檢測。


  由於血管病變引起的腦損害,根據部位不同可出現各種相關的神經精神症狀,一般來說,位於左大腦半球皮質(優勢半球)的病變,可能有失語,失用,失讀,失書,失算等症狀;位於右大腦半球的皮質病變,可能有視空間覺障礙;位於皮質下神經核團及其傳導束的病變,可能出現相應的運動,感覺及錐體外係障礙,也可出現強哭,強笑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症狀,有時還可出現幻覺,自言自語,木僵,緘默,淡漠等精神症狀。

  以上症狀與體征在多發性腦梗死癡呆病人常呈階梯式發展,發病可以突然,也可隱匿,每一次發作後,可留下一些神經精神症狀,一次又一次疊加,直到智能全麵衰退,成為癡呆,大麵積腦梗死性癡呆多急性發病,病情嚴重,僥幸存活者大都會遺留嚴重的神經症狀與體征,如癱瘓,臥床不起,失語,喪失生活能力,表現的癡呆多較嚴重。

  皮質下動脈硬化腦病發病多較隱匿,肢體運動障礙也比較輕微,病情可長期相對穩定,但也可在1次卒中後病情迅速加重,智能明顯降低並且進行性惡化。

  丘腦性癡呆以精神症狀為主,如遺忘,情緒異常,嗜睡,由於伴發腦幹病變,可出現眼球垂直注視困難及其他中腦,腦橋症狀,一般來說,運動症狀不明顯,也不持久。

  分水嶺區梗死性癡呆臨床罕見,主要依靠影像學診斷,CT或MRI於腦動脈相鄰處出現異常影像,臨床多出現在各種原因繼發的腦血管低灌流後,如長期休克低血壓未糾正,心功能不全,不適當使用降壓藥,臨床症狀可輕可重,依損及的腦區而不同,雙側病變多較嚴重,少數顯示為癡呆。

  一般來說,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丘腦性癡呆以及Binswanger病病變多在皮質下神經核團與白質,其症狀多屬於皮質下癡呆範圍,大麵積腦梗死性癡呆與分水嶺區梗死性癡呆既涉及皮質,也涉及皮質下,其臨床症狀與體征為皮質與皮質下混合性癡呆。

  2.臨床類型

血管性癡呆大致可分為5種臨床類型,即多梗死性癡呆,大麵積腦梗死性癡呆,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丘腦性癡呆,以及分水嶺區梗死性癡呆。

  (1)多梗死性癡呆:多梗死性癡呆為最常見的類型,是由於多數腦梗死所致的癡呆,臨床常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反複發作的腦血管病,以及每次發作後留下的或多或少神經與精神症狀,積少成多,最終成為全麵的嚴重的智力衰退。

  (2)大麵積腦梗死性癡呆:常由於腦動脈的主幹(如大腦中動脈,基底動脈等)閉塞,引起大麵積腦梗死,嚴重腦水腫,甚至出現腦疝,大部分病人可能死於急性期,少數存活的病人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精神異常,包括癡呆,喪失工作與生活能力。

  (3)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早在1894年,Otto Binswanger在研究麻痹性癡呆的過程中,提到有一部分癡呆病人有嚴重的腦動脈硬化,皮質下白質萎縮,作者稱為慢性進行性皮質下腦炎(chronic progresstive subcortical encephalitis);1962年,Olszewski改稱為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ubcortical a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現通稱為Binswanger病,此病由於生前很難診斷,長期以來未引起臨床注意,現診斷手段不斷改進,特別是影像學的進展,已有可能通過CT或MRI得出Binswanger病的正確診斷,盡管目前尚有作者對此型癡呆是否為一獨立類型置疑,但此型癡呆無論就其臨床或其病理均有其特點,應歸於腦血管性癡呆的類型之一。

  (4)丘腦性癡呆(Thalamic dementia):丘腦性癡呆指由於雙側丘腦(偶爾一側丘腦)局灶性梗死或病變引起的癡呆,臨床較為罕見,丘腦性癡呆係指單純丘腦局灶性病變引起的癡呆,不包括多發性腦梗死中存在的丘腦病變。

  (5)分水嶺區梗死性癡呆(Watershed infarct dementia):分水嶺梗死性癡呆又稱邊緣帶梗死性癡呆(Borderzone infarct dementia),係指由於大腦前,中,後動脈分布區交界處的長期低灌流,導致嚴重缺血甚至梗死,致腦功能障礙,臨床可出現癡呆,生前可通過影像學診斷,較少見。

  目前,尚缺乏對腦血管性癡呆公認的診斷標準,根據ICD-10公布的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其中F01血管性癡呆的診斷要點如下:診斷的前提是存在癡呆,認知功能的損害往往不平均,可能有記憶喪失,智能損害及局灶性神經係統損害的體征,自知力和判斷力可保持較好,突然起病或呈階段性退化,以及局灶性神經係體征與症狀使診斷成立的可能性加大,對於某些病例隻有通過CT或最終實施神經病理學檢查才能確診,有關特征為高血壓,頸動脈雜音,伴短暫抑鬱心境的情緒不穩,哭泣或爆發性大笑,短暫意識混濁或譫妄發作,常因進一步梗死而加劇,人格相對保持完整,但部分病人可出現明顯的人格改變,如淡漠,缺乏控製力或原有人格特點更突出,如自我中心,偏執態度或易激惹。

  二、診斷

  目前,國內對腦血管性癡呆診斷尚無公認的標準,但臨床診斷大概包括3點:

①必須肯定為癡呆;

②必須有與癡呆發病有關的腦血管病,並有影像學證實;

③除外其他癡呆的病因,在與Alzheimer病鑒別時采用Hachinski的缺血評分表。

  由於對腦血管性癡呆診斷尚無一致意見,加上CT檢查的普及,有作者認為診斷過寬,不能僅依靠多發性腦梗死或腦室旁白質病變來診斷腦血管性癡呆或Binswanger病。也有作者認為腦血管性癡呆不一定非有梗死,慢性進行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也可能有癡呆,因之認為診斷不足。到底是診斷過寬?還是過嚴?可能是不同作者缺乏對腦血管性癡呆的共識,由此可見,急需一個公認的診斷標準。對於腦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應該有嚴格的鑒別診斷,鑒別診斷包括2個方麵,一是鑒別是否確有癡呆,二是鑒別與其他類型癡呆的區別。

老年人血管性癡呆相關醫生

更多>

  • 於誌臻,主任醫師
    於誌臻 主任醫師
    未開通
    上海華東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老年病、內科慢性病預防與治療

  • 包烏力吉,主任醫師
    包烏力吉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通遼市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擅長診治: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種心律失常、高血壓病、心肌病、糖尿病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 吳剛,主任醫師
    吳剛 主任醫師
    未開通
    通遼市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熟悉心內科危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重症高血壓、急性心力衰竭等)的搶救。在老年醫學方麵學有所長,並在老年冠心病、複雜心律失常、頑固性高血壓、老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的診治方麵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 張力軍,主任醫師
    張力軍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治療冠心病、風心病、高血壓病、嚴重心律失常、頑固性心衰等病症的治療。

老年人血管性癡呆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乳腺結節應如何治療?

乳腺結節的治療需根據結節性質、大小及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考慮。若結節為良性,且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可采取觀察等待策略,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監測結節變化。若結節較大或症狀明顯,可考慮手術切除。若結節性質不明,需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若為惡性結節,需根據腫瘤分期、分子分型等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可能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腎結石能否進行體外碎石?

腎結石患者是否能夠進行體外碎石治療,取決於結石的大小、位置、成分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體外衝擊波碎石(ESWL)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適用於直徑小於2厘米的腎結石。對於較大的結石或位於特殊位置的結石,可能需要其他治療方法,如經皮腎鏡碎石術或腹腔鏡手術。此外,某些類型的結石,如胱氨酸結石,對體外衝擊波碎石的反應可能較差。因此,是否進行體外碎石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專業評估來決定。

抗生素眼藥水有哪些?

抗生素眼藥水是一類用於治療眼部感染的局部用藥,主要包括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等。氟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眼藥水;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眼藥水;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眼藥水。此外,還有氯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眼藥水。這些藥物通過抑製細菌生長,減少眼部炎症反應,促進眼部組織修複,達到治療眼部感染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時應遵醫囑,注意藥物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尿路感染應該用什麼藥治療?

尿路感染的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類型、感染部位及患者個體情況綜合考慮。對於細菌性尿路感染,通常首選抗生素治療,如氟喹諾酮類、頭孢類或磺胺類藥物等。對於非細菌性尿路感染,如真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則需選擇相應的抗真菌或抗病毒藥物。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反應和病情變化調整藥物種類和療程。同時,患者需保持充足水分攝入,以幫助衝洗尿路,減少細菌滯留。在治療期間,應避免使用可能刺激尿路的化學物品,如某些清潔劑或香料。

嘴巴張不開是怎麼回事?

嘴巴張不開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顳下頜關節紊亂、肌肉緊張或疼痛、牙齒問題、感染或炎症等。顳下頜關節紊亂可能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受限,肌肉緊張或疼痛可能是由於壓力或過度使用導致。牙齒問題,如智齒問題或牙齒感染,也可能導致張口困難。感染或炎症可能影響口腔組織,導致腫脹和疼痛,從而限製嘴巴的開合。針對具體原因,治療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牙齒矯正或手術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進行詳細檢查和針對性治療。

脾厚和脾大是一回事嗎?

脾厚和脾大並非完全相同的概念。脾厚指的是脾髒的厚度增加,而脾大則是指整個脾髒體積的增大。脾厚可能是由於脾髒局部的炎症、纖維化或其他病變導致,而脾大則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全身性病理狀態,如肝硬化、血液係統疾病等。兩者在臨床表現和診斷上有所區別,但都可能提示潛在的健康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評估以明確診斷和製定治療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