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狀體黑質變性症狀診斷
一、症狀
一般於老年前期(25~68歲,平均52歲)發病,散發性,隱襲發病,緩慢逐漸進展,以帕金森綜合征為首發症狀,在此背景上同時累及中樞神經係統其他部位。患者逐漸出現運動減少、運動不能(akinesia)、強直、肢體和軀幹屈曲、表情呆板、姿勢異常和步態變化、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和翻身困難等,約2/3患者在病程中可觀察到震顫,但震顫並不顯著,且75%~100%患者錐體外係症狀表現為非對稱的。一般發病較早,並且對左旋多巴治療無反應或反應極小,推測是由於攜帶多巴胺受體的紋狀體神經元減少造成的,Gonzalez等的研究認為與SND患者殼核多巴胺D2受體明顯減少有關。也有對左旋多巴療效顯著者,此類患者更易誤診為帕金森病,但病後症狀進展較帕金森病快。
在錐體外係受損的基礎上可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或者先於帕金森綜合征症狀出現,但多較晚且輕。表現為平衡不穩,共濟失調等。
也可聯合出現OPCA症狀。另外有一半的患者有Shy-Drager綜合征表現。許多患者有尿便控製障礙,可能是由於骶部Onuf’s核神經元變性所致。也可有錐體束征的表現。由於黑質紋狀體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呈現皮質下癡呆及神經心理障礙,但癡呆不常見。有的病例有巴賓斯基征,輕度肌萎縮,上視麻痹。病程呈進行性,一般為3~8年,平均死亡年齡57歲。
二、診斷
診斷標準如下:
1.散發性成年潛隱起病的帕金森綜合征,對左旋多巴治療效果不佳。
2.具有明顯自主神經功能不全綜合征。
3.出現小腦征。
4.出現錐體束征。
以上4項中,1必備,2、3兩項具備一項即可,4作為參考。